癌灶骨转移采用放疗配合唑来膦酸治疗的临床体会

2015-09-03 10:46:11陈忠平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癌灶毒副作用病灶

陈忠平

癌灶骨转移采用放疗配合唑来膦酸治疗的临床体会

陈忠平

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癌灶骨转移的效果。方法 选取磐石市医院2012-09—2014-08收治的69例癌灶骨转移患者的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放疗组和联合组,放疗组31例患者只进行骨转移部位放疗治疗,联合组38例在放疗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唑来膦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病灶缓解情况、骨病灶转移治疗情况以及毒副作用。结果 放疗组有效率为74.2%;联合组有效率为92.1%,联合组患者骨病灶缓解情况优于放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CR、PR例数均高于放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4%,放疗组为38.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癌灶骨转移效果显著。

放疗;唑来膦酸;癌灶骨转移

唑来膦酸可抑制病灶扩散,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应用于骨转移治疗不良反应、毒副作用也较轻[1]。本次研究中给予癌灶骨转移患者应用放疗配合唑来膦酸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09—2014-08收治的69例癌灶骨转移患者的资料,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放疗组31例和联合组38例。放疗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55±2.4)岁;其中乳腺癌7例,前列腺癌11例,肾癌5例,肺癌8例。联合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7±2.1)岁;其中乳腺癌9例,前列腺癌13例,肾癌7例,肺癌9例。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比较均保持同质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放疗组患者均进行放疗治疗:西门子PRIMUS M型直线加速器6MVX射线(15MVX)或电子线,Dt3 Gy,5次/周,总量为30 GY;联合组在放疗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唑来膦酸治疗,第1天给予患者4 mg唑来膦酸静脉滴注,每4周重复,为1个周期,连续用药4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骨病灶缓解情况、骨病灶转移治疗情况以及毒副作用。

1.3 疗效判定 VRS标准疼痛分级为四级,四级:疼痛难忍,无法入睡,且出现自主神经紊乱症状;三级:疼痛不耐受,需服药方可睡眠;二级:疼痛可耐受,睡眠正常;一级:无疼痛,可正常生活[2]。

骨病灶控制情况判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VRS分级下降2级或无疼痛为显效,VRS分级下降1级为有效,VRS标准疼痛分级无下降或加剧为无效。

骨转移病灶治疗效果分别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NC(稳定)、PD(进展)四级,CR:病灶全部消失4周以上;PR:病灶体积明显缩小4周以上;NC:病灶体积无变化;PD:病灶扩散。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统计学数据采用SPSS 18.0处理,数据表示用均数±标准差(±s)方式,组间对比采用t与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骨病灶缓解情况 放疗组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4.2%;联合组显效2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1%。联合组患者骨病灶缓解情况优于放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骨转移病灶治疗效果比较 放疗组3例为CR,12例为PR,14例为NC,2例为PD;联合组7例为CR,20例为PR,10例为NC,1例为PD;联合组CR、PR例数均高于放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C和PD略低于放疗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两组患者临床毒副作用比较 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血小板下降以及头痛头晕,联合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4%(18/38),放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7%(12/3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骨转移病灶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的比率非常高,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症、前列腺恶性肿瘤等都是发生癌灶骨转移的常见类型,有报道称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的概率达50%以上[3]。骨转移之后会产生剧烈的疼痛,且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极大影响。然而恶性肿瘤出现骨转移症状只能保守治疗,其中放射治疗是常用方法之一,但其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亦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唑来膦酸是第3代双膦酸盐类药物,为第一个被批准用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多发性骨髓癌以及实体肿瘤所引起的骨转移及其相关并发症,其不仅可以对破骨细胞的活性以及增生具有抑制作用,可以阻断破骨细胞对骨的破坏,诱导破骨细胞凋亡,从而使得破骨细胞的活力得到抑制[4]。且唑来膦酸作用于肿瘤骨转移的时间长,起效时间快,且毒副作用小[5]。从本次研究数据可知,放疗组有效率为74.2%;联合组有效率为92.1%,联合组患者骨病灶缓解情况优于放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缓解患者骨痛情况。且联合组CR、PR例数均高于放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4%,放疗组为38.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癌灶骨转移效果显著。

[1]玛依努尔·艾力,忙尼沙汗·阿布都拉,包永星.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老年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202-3204.

[2]刘彦章,罗福申,李娟,等.唑来膦酸同步放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止痛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2):336.

[3]刘增刚,王利宁,邢建波.唑来膦酸静滴辅助放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28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30):105-106.

[4]车建华,杨保庆,杨玲玲,等.希罗达联合唑来膦酸治疗乳腺癌多发骨转移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6):979-981.

[5]郭林强.放疗配合唑来膦酸治疗癌灶骨转移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7):87-88.

2014-11-26)

1005-619X(2015)06-0614-02

10.13517/j.cnki.ccm.2015.06.032

132300 磐石市医院肿瘤科

猜你喜欢
癌灶毒副作用病灶
MRI-DWI对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复发微小癌灶的诊断价值
探讨CT对乙肝肝硬化相关性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
氟苯尼考的毒副作用及其在猪临床上的应用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乳腺癌多发性癌灶的相关因素分析与临床研究
超声评分法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浙江医学(2019年6期)2019-04-12 01:36:36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3:51
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分析
静心的毒副作用
爱你(2015年5期)2015-07-05 10:4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