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邦
【关键词】 课本资源;随笔写作;基本观点;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5—0122—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中要整合课本教学资源。”作文教学与课本资源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实现课本资源和写作训练的有效整合。
首先,要品味思想,巧用观点。课文思想内容的丰富与多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概括与思考,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多种写作的思路和观点。
概括运用课文观点。在课文教学后,可提炼每一篇课文的观点,先有教师引导,再慢慢由学生自己归纳,一段时间后,大家就能熟能生巧,融会贯通了。
这方面可举的例子很多:朱自清《荷塘月色》对生活中美的感悟,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郁达夫《故都的秋》中作者的平民意识和忧国情怀;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对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的渴望;鲁迅《祝福》中民众的愚昧冷漠和麻木不仁;沈从文《边城》“另一个世界另一类人的纯真感情”,对人间真善美的歌颂;海明威《老人与海》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精神;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也可映射到普通人的道德准则;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对应试教育的深刻反思。每一篇课文都会有独到的见解,都会给我们许多启发,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其次,要挖掘内容,引用事例。如写“理想志向”,可引用的事例: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激发广大黑人同胞争取自由、民主、平等权利的热情。鲁迅《药》中夏渝被捕入狱,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在狱中劝牢头造反。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
如写“逆境成才”,可引用的事例:《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一度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代名家。《〈名人传〉序》中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在失聪之时,凭着坚强的意志力,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世界名曲。《勾践灭吴》越王勾践在失败之后没有丧失信心,不忘国耻,卧薪尝胆,积蓄力量,最终打败了吴王夫差。《游褒禅山记》中“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体现了志与力的辩证关系。《伶官传序》后唐庄宗李存勖在衰败时励精图治,取得了一时之盛;但他在兴盛之时,宠幸伶人,骄奢无度,最终身死国灭。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的千秋古训。
其三,要鉴赏技巧,借用格式。高中课文,每篇都是思想与艺术的完美结晶。指导学生仿写、套用其好的形式,会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习惯和写作风格。
这样的例子很丰富。学习鲁迅文章,其“思想的深刻,格式的特别”可都为我所用:《祝福》典型的“祝福”环境描写和祥林嫂的细节描写,《拿来主义》的比喻、类比的论证方法和犀利尖锐的讽刺语言。读钱钟书《读〈伊索寓言〉》,可以学会一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一种联类引申的异质思维。学习了《南州六月荔枝丹》,可以学到一套逻辑思维的方法,引用好诗句、语言周密、写作严谨的态度和方法。
当然,只有写作技巧的借用和写作手法分析理解结合起来,才能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仿用的多了,举一反三,潜移默化,逐步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和风格。
用好课本资源,是对课文内容的灵活运用,是语文知识的整理与回归,是温故而知新,更是迁移和提升。在近三年的写作教学与随笔训练中,笔者紧扣课本内容,注重了课本资源的迁移和内化,不断强化课本对写作的指导意义。高二结束,整理出5班、15班的作文与随笔,编辑出作品集《青藤浅语》(第一辑)——作文与随笔精品100篇,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成了铅字,享受到了写作成功的快乐。高三复习时,又将课本资源整合要点张贴于教室墙上,放在了自己的博客内,方便了学生写作,相信高考时他们作文水平会有很大提高。
实践证明:无须钻进写作资料的海洋,课本就是最好的写作资源。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