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15-09-02 20:23寇晓红
甘肃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世界观人生观心理健康

寇晓红

【关键词】 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阅读;写字;课文;节日;习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5—0087—01

小学语文因其学科的特殊性,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主阵地之一,合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能促进其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一、寓“情感体验”于“实践活动”

除了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如,北师大版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特产”,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全国各地的特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感受祖国的博大、物产的丰富,从而使学生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对祖国的山水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在活动中通过各种分工合作、小组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明白要想小组成功,必须共同克服各种困难,维护集体荣誉感等道理。

二、寓“教育契机”于“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大量心理健康因素的课文,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块主阵地,以教材为载体,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因素。现行教材中不仅有思想性强、情感丰富、文质兼美的课文,而且课后还有“感情朗读”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精讲多读、以读代讲”的教学策略来落实感情朗读,使每节课用来读书的时间不少于时间总量的二分之一。特别是对于中段语文教学,尤其要以读促思,以思促悟,以悟促行。让学生在读读悟悟、悟悟读读中受到文中人物品质的熏陶、激情的感染、情感的触动、美感的陶冶等,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三、寓“修身养性”于“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有利环节,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能够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在写字教学中,笔者常巧借课堂生成进行有效点拨,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悟。如,在教授“射”字时,笔者让学生观察“身”做独体字和做偏旁时,写法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发现“身”在做偏旁时,一撇没有穿出。笔者紧跟着追问原因,学生结合以往的知识答到:因为他们住在一个房子里,那一撇写出来影响整体的美观。笔者抓住这个时机总结说:“这两个字为了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宁可让自己受委屈,那么我们要想生活得开心、和谐,是不是也要和善待人呢?”

四、寓“人生观、世界观”于“课文内容”

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格结构的核心,特别是小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有了科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人生和世界有正确的认识,才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生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让学生在读、说中认识人生观和世界观。如,在教学三年级“亲情”这个单元时,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亲情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的给予,还体现在精神方面的关怀,甚至是为亲人献出宝贵的生命。

五、寓“快乐的心境”于“节日氛围”

学生们往往在过节时心情更愉悦。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与节日相关的内容,包括清明节、端午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这些节日文化中蕴含了取之不尽的教育源泉,用极具亲和力和吸引力的节日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够使他们在快乐的节日气氛中变得更加懂事。如,在“母亲节”的活动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赞美母亲的诗,说一句赞美母亲的话,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增进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将道德、情感、创新渗透于节日活动中,沁入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六、寓“心灵交流”于“习作教学”

有时候,小学生无法通过自我调整来解决心理问题,如果教师不够细心或了解不够,学生很容易走入更深的障碍区。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开设班级秘密“知心信箱”,让学生通过写信、写作文等方式,将自己的心声呈现出来。这样教师能够更好地捕捉学生的烦恼或快乐,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真正为学生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另外,教师还可采用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这样不仅能加深师生感情,而且能促使学生悦纳自己,增强自信,形成更好的心理品质。总之,习作是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不容小视的一块“战地”。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材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智,去观察、分析、理解、帮助学生,解开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结,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世界观人生观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智能化的“世界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世界观—雕塑遗产》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