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障碍分析及对策

2015-09-02 20:15何菁华
甘肃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审题障碍数学教学

何菁华

【关键词】 数学教学;审题;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5—0075—01

审题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关键步骤,也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它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始终。但实际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因为某些原因导致审题的时候出现一些障碍,使得问题不能得到正确解决。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生常见的数学审题障碍及对策,谈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帮助读题认字,克服识字有限、审题受限的障碍

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识字量有限,同期的语文识字并不能满足数学学习需求,这直接影响到数学审题的效果,而教师往往把这样的错误归咎于学生的粗心大意。其实不然,阅读能力的薄弱也是影响学生养成良好审题习惯的原因之一。笔者认为,要克服这种障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一边读题,一边指导学生对不认识的字注音,让他们尝试自己先理解题意再去解题;也可以先画出情境图,更形象地展示题意,帮助解题。当然,让学生做到说文解字,培养他们认真读、主动问的良好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方式,逐渐增加他们的识字量,进而克服识字有限、审题受限的障碍。

二、设计变式训练,克服注意力不集中、书写不一致的障碍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自以为掌握得很好,就产生轻视心理,审题时就会思想麻痹、粗心大意,导致审题出现一些障碍。要解决这类问题,教师首先要告诉学生审题的重要性,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审题。其次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变式训练,让学生多接触一些新型题、开放题,挑战一些灵活多变的题型,促使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分析、比较各种题型的差别,进而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习惯,帮助他们克服注意力不集中、书写不一致的障碍。

三、注重审题引导,克服思路刻板、思维定势的障碍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新问题时, 常常按照固定的惯性思路和方法去思考, 表现为解题时习惯于“ 重类型、套模式”。要克服这种障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刻意引导,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审题的基本思路、方法以及解题策略。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他们画简单的示意图,让他们在画图的过程中思考,帮助审题;还可以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画出重点字、词、句,同时在读到关键词句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真正含义。

四、激励战胜自我,克服心理畏惧、敷衍做题的障碍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有限,意志力相对薄弱,尤其是当他们看到一长串题目中包含复杂信息时,会产生放弃或者敷衍做题的心理,不愿意多看题目,也就不能认真分析题干信息。在复杂的心理压力之下,也就丧失了解题信心。要克服这种障碍,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

五、抓住题干关键,克服审题误差、焦点错位的障碍

数学问题相对比较具体,都是给出已知条件,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要解决问题就必须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中的所有信息,抓住关键信息,分析题干中各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突破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在审题中,思维处于狭窄状态,没有把思考的焦点转移到关键的条件上,就会导致审题出现偏差。笔者认为,要克服这种障碍,教学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他们学会全面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会灵活选择条件,按照题目要求解决问题。

六、理清关联信息,克服寻找隐含条件能力差的障碍

在数学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解题时,只关注到片面的信息,而忽略了隐含信息,导致题目计算出现偏差,这就要求学生明确题目要求,采用合适方法,计算出正确答案。要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善于帮助学生找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的作用,并正确地使用隐含条件,为学生扫除审题障碍,理清审题思路打好基础。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生数学审题障碍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成果,课题批准号为GS[2013]GHB1238)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审题障碍数学教学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跨越障碍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