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斌
【关键词】 数学教学;交流;氛围;时机;交流通道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5—0052—0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主体活动,并且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活动,但一些课堂中的交流状况并不乐观。有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交流意识淡漠,交流机会匮乏,交流方式单一,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缺少适当的质疑和启发,常常是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思维的现象,达不到预期的交流效果。有的课堂中的交流是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意愿的情况下,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交流和讨论,缺少自主探索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导致交流低效、交流无效。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交流的质量,使合作交流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呢?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交流氛围
为了能够实现数学课堂上的有效交流,教师要注意积极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对学生要温和平等,使学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交流热情。教师要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后大胆交流,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和老师、同学之间展开有效的交流,数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才能变成师生一起交流、探索、体验的过程,学生也会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主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作用中解决了数学问题,发展了数学思维,培养了数学能力。
二、精心选择问题,把握交流时机
在课堂上,问题是交流的核心。一堂课当中,随着教学环节的展开,各种各样的问题会接连出现,但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拿出来进行讨论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知识的特点,抓住重点,精心选择有矛盾、有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开展有意义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堂课中,交给学生讨论的问题不宜过多,交流的问题应该是经过教师精心选择,能够很好体现教学重难点,能够结合学情,大部分学生认为是疑点的问题。这样,针对有启发、有疑惑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开放性问题,在问题引导下开展多边多元的交流活动,学生才会在思考、合作交流中轻松愉悦地获得知识,也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标准性、灵活性和逻辑性。
三、构建多元的、开放的交流通道
课堂中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补充。在数学课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构建多元的、开放式的课堂交流通道,做到既有师生交流,又有生生交流;既有共性的交流,又有个性的交流;既有知识、技能的交流,又有情感、态度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俯下身子,以学习活动的引领者、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讨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生生交流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关注学生的交流行为,倾听学生的意见,适时点拨,加以引导,使学生的交流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不至于偏离课堂学习任务。同时,学生在交流中的一些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也会对教师产生启发和促进。
四、及时、准确评价学生的交流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适当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很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的评价和激励,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为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不断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使学生能从老师的评价中准确认识和定位自我,从而产生合作交流的信心,更加关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发现和探索,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综合学习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交流活动的评价,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关注学生在交流中表现出来的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引导和督促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来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其次要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要对每位学生持有期望,全面认识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不能一味地苛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达到同样的高度。对于学生的每一点新认识,每一个新发现,都应给予恰当的评价。最后是老师在对学生评价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让他们在学习中能够针对自己、同学的做法和观点,做出初步的评价,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