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生命永远年轻

2015-09-02 06:24蔡晓滨
青岛画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光与影建华画幅

蔡晓滨

我与郑建华相识于1978年春天。那是一个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特殊年份。尽管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未召开,但“科学的春天”已然来临。经过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登峰造极的“文化大革命”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亿万中国人民对这种大哄大嗡式的阶级斗争早已厌倦并心生痛恨,人们渴望着尽快走出肃杀,走向春天。虽然彼时还不知道走向春天的道路在哪里,但很多人已经相信,那绽放枝头的嫩绿,必将带来生机一片。

正是在这样的年代、这样的时刻,我走进了青岛日报编辑部,成为了它的一名见习记者。

那时的郑建华,是青岛日报摄影部的一名攝影记者,分管工业生产领域的摄影报道。我清楚地记得,郑建华总是想在冷冰冰的机器加人的工业题材的新司摄影中,注入一点情感的元素,关注一下人的活动与人的精神。他的探索,在那个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是出类拔萃的。

郑建华的“用心”,很快给他带来了事业上的发展和突破。1992年,他担任了新创刊的《青岛画报》的第一任主编;1994年,他担任了《青岛早报》的前身《青岛生活导报》的摄影部主任,这让他有机会,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探索和实践他的摄影理念和对光与影的敏锐感触。

2005年,郑建华退休。离开了行政管理,报道任务,发稿数量,各类评奖、论文、职称等杂七杂八俗务的羁绊,郑建华在青岛新闻图片社社长的位置上干得左右逢源、风生水起,不时有佳作在国内外获奖,作品题材涵盖了风光、风情、人体、人物诸多领域,可谓日臻完善、日渐精进。两年前的某一天,《青岛早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地报道了郑建华自己动手,制作大画幅相机的故事。我知道,他又在向更高的领地挺进了。郑建华的DIY大画幅相机,在于他的难以置信的精打细算和低成本。一台动辄几万的大画幅相机,郑建华自己动手制作,只不过数千元而已。这让许多同好大吃一惊。

对于郑建华的这次影展,我毋须赘语。读图时代,人们会瞬间感悟并见仁见智。那一刻的宁静,抑或那一刻的狂喜,会在你情感与学养的标尺上刻下深深的印记。

猜你喜欢
光与影建华画幅
1000人数据大调查
小画幅已死?
城市·光与影
米沙在书里
画幅长留天地间
可怕的事
变变变
阿呜想做猫
T台光影
光影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