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燕 卢佳
老旧的燃气管,换了;损毁的公共窗,修了;老楼的照明灯,亮了;社区的新活动,多了;小学生的午餐,有了;到街道去办事,顺了;政府“帮到家”,暖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青岛市市南区全区上下吹响集结号,党员干部参加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党性“大考”,凝聚了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正能量。市南区处处闪耀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火花,涌荡着为民务实清廉的热浪,回应着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案。
领导带头 都有劲头
“我代表区委常委班人郑重承诺: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认真参加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做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率,做树立优良作风的表率,请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监督。”在2014年3月3日的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中共市南区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委党校校长王久军庄严承诺。
随后,区委先后召开20次区委常委会议暨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多次召开督导工作座谈会和教育实践动活动工作推进会,学精神、谈感受、找差距、出措施。 个个由领导干部带头垂范的活动随即开展起来,留下了幅幅动人的画面:
八大关街道八大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牛彩琴,就社区公益性岗位待遇低的问题跟王久军进行反映。王久军现场办公,跟在场的区民政局和区财政局的相关负责人说,要按照全市近期下发的《关于深化城市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尽早落实给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提高待遇的事情。
——这是“ 严二联三改”实践活动中的幕。“严管自己、联系社区、联系困难群众,改进作风、改善服务、改变信访积案息诉罢访率低的问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区委常委每人联系1个街道、3个社区、1个区机关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党组书记、党员副区长各联系3个社区,其他副区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2个社区。针对“人少,活多,待遇低”这一社区工作人员普遍反映的问题,市南区立即行动,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公开招聘了200名社区工作者;梳理下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承担的职能,减轻工作负担。
“等我们的盐城路社区食堂建好了你就來这里工作,也方便接送孩子和照顾老人”,“您放心,这个小花园的椅子和扩建的问题等我回去肯定帮您落实了”……4月21日,原市南区民政局局长(现市南区城市建设管理局局长)许群走进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蹲点办公,针对居民的心声和诉求,她现场办公,第一时间给予了承诺和答复。
一一4月10日,市南区启动了“局长进社区蹲点办公”活动,与社区联系密切的全区机关职能部门的局长、副局长,与全区65个社区结对,从4月开始,每月走进社区蹲点办公1天,白天“走、干、讲”,深入基层,解决问题,讲解政策;晚上“读、写、想”,读书学习,总结经验,思考工作。
“大爷,今天我来认认门,也算跟咱家结亲了,以后有什么困难就直说,我们绝对帮到底。”市南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军与组织部几位机关干部道,带着粽子、鸡蛋等食品,来到位于新安路11号的贾春贵老人家上门“认亲”。
一一5月16日,市南区启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困难家庭”活动,全区347名副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相继到自己联系的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此次结对帮扶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助残、助医、助学、助老、助业和助困六个方面。这次结对帮扶活动将建立长效机制,对困难群众帮到底。该区还将帮扶工作纳入了日常考核。“我们要求全区党政领导干部每年到所联系的困难家庭走访不少于两次,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
“放下架子、抹开面子,带头行动,率先垂范。” “能马上解决的尽快解决; 时还解决不了的,研究解决的时限;不能解决的给予解释;需建长效机制的建长效机制。”掷地有声的话语,鼓起了全区干部的干劲儿。全区1953个基层党组织、3.9万余名党员,先后开展了“局长蹲点进社区”、 “困难家庭结对帮扶”、 “民情大走访”、“包到片帮到家”、 “机关干部深耕民情责任田”等活动,掀起实践教育活动的阵阵热潮。
群众动嘴 干部跑腿
群众动嘴说,干部跑腿听。事情怎么办,百姓说了算。
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市南区各街道以此为着力点,因地制宜,祭出记记重拳,认真解决机关干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通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市南区下属各街道,各自拿出了“跑腿办事”的措施:
珠海路街道将社区内每个居民片区、楼座划分为“民情责任田”、每个“民情责任田”都有一名街道干部负责。八大峡街道将全街道8个社区划分为92个网格,形成每名党小组长联系10名党员骨干、每名党员骨干联系10名普通党员、每名普通党员联系30名群众的包片包责模式。香港中路街道完善民情联络制度,将管区划分为49个网格片区,街道机关干部担任片区民情联络员。云南路街道对管区企业、社区、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家庭开展“入户察民意、走访帮解困”活动,通过随身携带民情记录卡,摸清居民诉求。中山路街道按照 “三破三立三提升”工作思路,提出安全防范全覆盖理念,实施改造一批、整治批、配备批、改善一批、封闭批、保险批、看护批等“七个一批”工程。江苏路街道围绕“党员干部转作风,人民群众得实惠,改革发展上水平”的工作目标,贯彻落实“接地气、连民心”活动要求,扎实开展“三联三促”实践活动。
各街道还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搭建不同平台听民声、解民忧。八大关街道创新新媒体“八大关下微生活”民生服务微平台,指派2名工作人员负责收集并一对一答复。金门路街道创建“社区。。群”民生服务即时通讯平台,从时间和空间上延伸了社区组织网络;八大湖街道推出“社区便民服务联系卡”,免费发放到辖区居民手中,让居民认识和熟悉居委会,方便居民办事,提高办事效率。湛山街道开展 “群众好声音”系列活动,利用组织座谈会、微信交流、召开惠民实事通报会的形式,走访群众,征求意见。
民情民意收集上来,立即被归纳整理,一条条切实有效的措施便落实下去。解决开放式楼院脏乱差的难题,便是场重头戏。
“我们小区不仅有物业来管理,还成立了自治委员会,大伙起管理自家的小区。”家住湛山街道仰口路社区的张女士说,走进张女士家所在的小区,道路全部硬化,院内绿化带花草树木别具格,整洁程度堪比高档封闭小区。而在市南区,像张女士家所住的这种开放式小区,通过楼院自治管理让小区更便于管理的还有很多。市南区通过推广“准物业”管理模式,将开放式楼院封闭管理,由威信高的、素质高的热心居民发起成立自治委员会。
为解决开放式楼院脏乱差的难题,2014年市南区完成152处楼院的综合整治,为居民营造更好的社区居住环境。加快了开放式楼院楼栋单元电子对讲门安装进度,年内完成安装350套。
为解决部分开放式小区则因缺乏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造成楼院的治安、保洁、设施维修等工作滞后,市南区还将积极探索开放式楼院管理模式,下大力气对开放式楼院展开整治,探索建立以居委会为主导、业委会为主体、物业公司为依托、居民自治的四位体联动管理模式,让居民楼院的环境大变样。
创新思路都有出路
“防盜门效果怎么样?都会用了吧?我天天登录咱们的QQ群,有些情况都了解。”这是区委书记王久军到金门路街道仙游路社区处楼院了解防盗门安装情况时跟居民的对话。王久军所说的QQ群,正是仙游路社区的为民服务QQ群,这个QQ群已经运行快3年了,里面有270多位社区居民,若不是王久军自己透露,很多居民还没发现区委书记也进了他们的“群”。正是在群里看到部分居民反映这个开放式小区老年居民和流动人口较多,在旅游旺季存在定的安全隐患,王久军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考察调研,最终决定给仙游路社区居民统一安装防盗。
QQ群、便民服务微平台、便民联系卡、 “便民小纸条”……这些沟通平台虽小,却处处温暖人心,居民诉求及时得到回应,居民意见立改立行,一个个小平台谱写了 篇篇服务民生的好篇章。
形式创新背后.更重要的是为民服务机制的创新。服务群众作为 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依托街道党建联席会和社区”大党委“两级区域化党建平台,各办事处将驻街单位党委、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全部纳入区域化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了以街道区域化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大党委”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党建为民服务联席联动机制,实现了辖区人才、物资、资金、信息、阵地等为民服务资源的全面整合。
如果说,构建区域化党建是以统筹的思维“做加法”,那么“居站分设”则是以整合的思维“做减法”。着眼于“减越位、减交叉”、实现“整体最优”,市南区探索创立了“两委站”基层组织体系,由新成立的社区工作站全面承接政府延伸至社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让社区居委会回归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本源”。这一“腾笼换乌”的精彩笔,不仅是对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的关系的次有效理顺,更是对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服务群众“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格局的一次积极探索。经统计,居站分设后,社区服务群众的工作效能提升了12%,群众对社区服务满意度提高了7个百分点。
温情服务 办事舒服
在阳光百货旁经营咖啡馆的刘琛,曾打算专门抽出时间到市南区行政服务大厅申请餐饮企业卫生许可证。电话咨询后,刘琛关注了微信公共账号“青岛市南审批大厅”。通过这一账号,他将各项材料提交了上去。在最多20个工作日之内,刘琛将收到快递送达的许可证。
自2013年12月起,市南区率先启动网上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升级建设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网站主体功能建设;7月初,市南区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上线试运行;8月下旬,市南区又在实体大厅推出审批证照快递送达业务;接着,市南审批服务大厅微信公共账号正式开通使用。在所有市南区审批的事项中,已有55%的事项做到网上预审、网上提交。其中7个可以实现全程的网络办理、快递送达。
信息化的政务服务,已经延伸到全区的每个角落, “区、街、站”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已经形成,“菜单式”、“代理式”的高效便捷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服务群众离不开阵地、经费等配套举措。目前市南区65个社区已基本建成1000平米以上的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社区用房总面积达8万余平方米,平均面积达1200平方米,按照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务求实效的原则,将养老、助残、托幼、文化、体育、就业等与老百姓需求息息相关的服务功能和服务项目科学纳入社区中心,为服务群众搭建起广阔平台,让居民不出街道就能办百家事、解百家难。
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各部门的服务意识越来越强。市南区4月份在全区启动“五个一”文明服务提升活动,全区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和执法监管部门严格按照“张温馨笑脸、一句热情问候、一杯暖心热水、 一心一意服务、一句满意道别”的承诺内容,严格落实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并根据服务内容和企业、居民的需要,创新服务思路和方式,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如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创新服务思路,在原有服务窗口的桌牌背面,详细列举各窗口所受理的各项事务及权限,服务内容 目了然,方便来办事的居民;江苏路街道为街道、社区每个政务大厅制作了宣传展板,将“五个”服务标准等宣传内容在大厅显著位置展示,既对服务人员起到提醒作用,也让居民深入了解街道提升为民服务的标准和内涵……
民生服务”帮到家”,百姓心里乐开花。市南区对“帮到家”这服务品牌的定位是:不仅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而且更要做到“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各式各样的送服务比比皆是。市南区民政局在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社,把贴心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市南区各街道也提供了品牌的“帮到家”服务,如湛山街道的“我的社区我做主”活动,八大峡街道广泛开展“邻里守望”互助活动,江苏路街道的“学雷锋五送进社区”活动……
鱼水情深 百姓归心
以前办业务,不到上班点,根本见不到工作人员;现在跑手续,没有下班点,24小时时便民服务任你选。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年多来,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市南区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变被动为主动,也为这次活动赢得了民心。比如,为普及居民環保知识实行垃圾分类,区政府出资每户居民发两只分类垃圾桶,常年免费供给分类垃圾塑料袋,并在居民大院张贴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品,指导居民实行垃圾分类;为解决学生午餐问题,区政府投资兴建学生配餐中心,并实行严格的卫生管理,每餐每人只需8元,即可吃到实实在在的绿色放心营养饭菜,人工、管理费等全由政府埋单……
“零距离”倾听民声, “零误差”了解民意,“零障碍”解决合理问题,进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放下架子与群众打成片,扑下身子真心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将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
衡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如何,唯一的标准就是看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而全区整个风貌的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其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市南区通过务实求效的教育实践活动,拿出了本整治“四风”的明细账,交上了份作风建设的成绩单,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南区政府把眼睛盯在了为群众办实事上,并将群众犯愁、感到困难的事做实、办细,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同时也赢得了群众的爱戴。
尽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收尾,但作风建设并未收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没有终点。市南区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绩,进步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了打造宜业宜居幸福城区的强大正能量。而全区的老百姓,日子也过得越来越顺心,越来越幸福。
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这是一场没有休止符的考题。市南区广大党员干部正上紧发条、坚持不懈,以“在路上”的精神状态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以”在路上”的精神状态继续书写着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