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啸宇
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对心绞痛伴心理障碍疗效观察
周啸宇
目的 观察抗焦虑抑郁药物氟西汀治疗心绞痛伴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30例绞痛伴心理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8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物氟西汀。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预后情况,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果 (1)2组治疗前LVEF、LVED VI、6MWT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LVEF、LVED VI、6 MWT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及2组治疗后LVEF、LVED VI、6MWT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2组SAS、SDS、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29.0%(18/62),治疗组8.8%(6/6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心绞痛患者行抗焦虑抑郁治疗,可提高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SAS、SDS、睡眠质量评分,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心绞痛;心理障碍;氟西汀;焦虑;抑郁
1.1 资料 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130例绞痛患者,均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其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62.54±2.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入组患者均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症状,HAMD评分>17分。排除标准: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心血管畸形者;梗阻性肥厚性心脏病、重度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史等心脏病;肝、肾功能器质性病变者。
1.2 方法 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吸氧、持续心电监护以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等处理。患者均行PCI术。治疗组加用氟西汀,20 mg,早饭后顿服。
1.3 观察指标 LVEF、LVED VI、6MWT变化;SAS、SDS、睡眠质量评分;患者预后情况: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重度房室传导阻滞。SAS评分和SDS评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睡眠质量评分按照匹兹堡睡眠(PSQI)问卷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评分[2],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比较采用轶和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LVEF、LVED VI、6MWT变化 2组治疗前LVEF、LVED VI、6MWT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569,1.431,1.056;P>0.05);2组LVEF、LVED VI、6MWT与同组治疗前相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t=2.043,2.093,2.007,2.22,2.37,2.157;P<0.05);2组治疗后LVEF、LVED VI、6MWT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 =2.146,2.076,2.132;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LVEF、LVED VI、6MWT变化组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LVEF、LVED VI、6MWT变化组比较(±s)
组别 LVEF(%) LVED VI(ml/m2) 6MWT(m)治疗组: 56.62±6.37 75.34±8.69 417.37±73.42术前 40.21±3.23 85.78±8.54 339.43±61.44术后 50.49±5.3 78.43±7.42 448.59±81.47对照组:术前 40.56±3.57 84.83±8.44 338.31±62.21术后
2.2 2组SAS、SDS、睡眠质量评分 治疗后2组SAS、SDS、睡眠质量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SAS、SDS、睡眠质量评分比较(±s)
表2 2组SAS、SDS、睡眠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 睡眠质量(分) 48.37±3.23 48.68±3.21 1.78±0.72对照组 55.26±3.84 53.13±3.46 1.32±0.55 t值治疗组<0.05 <0.05 <0.05 2.046 2.073 2.056 P值
2.3 2组预后情况 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照组为29.0%(18/62),治疗组为8.8%(6/6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399,P<0.05)。
表3 2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心绞痛临床表现为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患者因供血供氧不足而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心绞痛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会导致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临床有效地治疗心绞痛,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预后对于患者的治疗十分重要。近年不良情绪与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之间的联系,引起了临床的广泛注意。心绞痛患者因为病情反复发作,引发的痛苦,同时对于疾病所引发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担忧,易导致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1]。心血管疾病患者约有40%的伴有焦虑症状,约有30%伴有抑郁症。有心理障碍的心绞痛患者,与心理健康的心绞痛患者比较,其在临床上表现为更严重心脏症状。
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可以使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下降,患者会出现不按医嘱服药,不将自已的病情感受与医生进行交流等问题。心理障碍会导致生活方式不健康化,增加了心绞痛的心生机率[3]。焦虑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血小板异常激活及聚集,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冠脉血流不足而出现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的发生,从而加重病情。而抑郁也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代谢异常、内分泌失调等,影响了疾病的治疗。
氟西汀可以显著改善患者SAS、SDS评分,SAS、SDS评分改善,有利于心绞痛患者的预后。患者SAS、SDS评分降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胸闷、头痛、头晕等。心绞痛患者常因精神心理因素,常会感觉到上述症状,上述症状不仅与心脏供血不足有关,也与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关[4]。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与心脏疾病的发展与预后关系密切。心绞痛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因此近年越来越多的趋势认为,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行心理情绪的调节与治疗,以促进患者的恢复。不良情绪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可以在心绞痛基础上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目前我国临床医生比较重视生理躯体的治疗,而忽视了心理因素对疾病发展的影响[5]。本资料结果表明,应用抗抑郁药氟西汀后,患者的SAS、SDS评分显著改善,同时患者的睡眠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综上所述,应用氟西汀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对于LVEF、LVED VI、6MWT水平,均有效改善。改善SAS、SDS、睡眠质量评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不良心脏反应的机率也显著降低,表明对心绞痛患者行抗焦虑抑郁治疗,促进心绞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但是本组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为我院单中心研究,因此尚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1] 杨华杰.抗抑郁治疗对老年心绞痛并发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34-35.
[2] 徐志莹,唐海川,钱文茹.药物加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2,21(23):75-76.
[3] 李曦铭,李婷婷,丛洪良,等.抑郁对冠心病行再血管化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2):99-103.
[4] 陆 露,毛家亮,赵焕昌,等.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对心绞痛伴心理障碍患者再发病及再入院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C):3176-3178.
[5] 胡大一,丁荣晶.关注心血管疾病患者精神心理卫生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2):89-91.
10.14126/j.cnki.1008-7044.2015.06.052
R541.4
A
1008-7044(2015)06-0602-02
心绞痛患者多伴有心肌坏死,心肌收缩力下降,不仅对患者的生理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也有严重影响,临床易出现焦虑、恐惧、烦躁、及睡眠障碍[1]。本文对抗焦虑抑郁药物氟西汀治疗心绞痛伴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一科,453000
周啸宇(1974-),男,河南新乡市人,主治医师,大学。
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