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东
惊心动魄的险情
2014年的某一天,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372潜艇”在一次远航中突发险情,经历了惊心动魄、生死考验的三分钟.
当时该潜艇正在执行远航巡逻任务.在数百米深的大洋潜航,指挥舱忽然发现潜艇深度计指针突然向下大幅度跳动,潜艇所受浮力骤然下降,艇体急速下沉.这一现象通常称之为“掉深”,这是潜艇水下最危险的状况之一,“掉深”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几分钟内潜艇就下降了数十米,像从一个“断崖”跌入深渊.在“掉深”的过程巾,突然又出现了一个更大的险情.由于海水压力陡然增大,潜艇主电机舱一根管道突然破裂,大量海水瞬间喷入主电机舱.主电机舱是潜艇的心脏部位,一旦被淹受损,就会造成动力瘫痪.甚至可能凶电气短路引发火灾,更可怕的是,如果进水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加速潜艇的下坠.
在危急时刻,全艇官兵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果敢地采取了正确的应急处理,第一时间把主电机断电,并封舱、堵漏.在弥漫着水雾,能见度极低的环境中,3min内关闭了大小近百个阀门和开关.操纵了几十种仪器,并果断地向所有水柜供气,打开供气阀门把高压气注入水舱,减小潜艇的自重.这些关键的动作最终将险情成功化解,潜艇在“掉深”70.6m后停止“掉深”,并开始上浮,最后潜艇安全浮至水面.“372潜艇”创下了同类潜艇大深度成功自救的奇迹,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高度嘉奖.
同学们在为潜艇官兵的勇敢精神喝彩的同时.可能要问潜艇“掉深”究竟是怎么回事?能不能用我们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掉深”发生的原因和过程7
潜艇的沉和浮
在解释潜艇“掉深”之前,我们先来谈谈潜艇为什么能在水中下潜、上浮,甚至悬停,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潜艇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
浸在水中的物体会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当物体所受的重力大于浮力时它就会下沉,小于浮力时就会上浮,等于浮力时就会悬停在水中的任何位置,
潜艇在水中同时要受到重力和浮力这两种力的作用(如图1).重力等于潜艇自重,浮力等于潜艇入水部分所排开海水的重.要使潜艇下潜,必须使它所受的重力大于浮力.那么,怎样增加潜艇的.自重呢?很简单!在潜艇上都设有压载水舱.只要往空的压载水舱里注水,潜艇就变重了,当潜艇的自重大于它排开的水的重,也就是大于浮力时,潜艇就开始下潜了.
相反地,如果用高压空气把压载水舱里的水挤出去一些,潜艇的自重就会减小,当潜艇的白重小于它排开的水的重,也就是小于浮力时,潜艇就会上浮.直至浮出水面.
根据上面的道理,可以通过控制压载水舱里水量的多少,使潜艇的自重正好等于受到的浮力,潜艇就会悬浮在某一深度.当然这是理想的情况,实际上并非如此.潜艇在潜航中往往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还有许多因素影响着潜艇的状态,
首先海洋中水不是静止的.无论水面和水下的水都在流动,海洋中除了潮汐运动外,海水还有沿一定途径的大规模流动.海面的风力加上地球自转的作用.造成了海水既有水平流动.又有垂直流动,而且由于海岸和海底地形的阻挡和摩擦作用,海水的流动会异常强化,在凶猛的激流中,潜艇也会像树叶一样随之漂泊.
另外,在海洋中,海水的温度、海水的密度在不同区域并不相同,这些水文要素有时会在垂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称为海水跃变层,也就是上层和下层的海水显现的性质不同.跃变层的厚薄和距海面的深浅,随海区的地理和气象条件而变化.这里我们主要说说密度跃变层.如果海水跃变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海水中物体所受浮力会随深度的增大而急剧减小,就会形成海中“断崖”.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所受浮力会立即减小,急剧沉向海底,于是。掉深”现象就发生了.
“掉深”有什么危险
“掉深”是潜艇失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危险是海洋深处巨大的海水压力.一方面.由于巨大的海水压力无法用高压空气把压载水舱里的水排出潜艇.也就无法使潜艇获得足够的浮力而上浮;另一方面,巨大的海水压力将损坏潜艇的壳体,导致艇毁人亡,
海水的压力究竟有多大?为简略起见,假定海水的密度为1g/cm3,那么在水下5km深处,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要承受Sxl07N的压力,相当于每平方米面积上放了质量为5000t的物体,潜艇壳体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通常可以承受的水的压强能达到4MPa,大约相当于400m水深的压强,对于某些钛合金外壳的核潜艇虽然可以承受10MPa的压强,这也仅仅相当于1000m水深的压强,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000m,所以海洋深处的压力危险是不可低估的.大多数常规潜艇的有效潜深为300m.如果潜艇不受控制地掉到安全潜深以下,那是很危险的事.
以上关于潜艇“掉深”的解释,用到了浮力的知识.为举一反三,请同学们思考:飞艇会不会发生“掉深”的险情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