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宝娣
龟神庙会好热闹
文/赵宝娣
在碧波荡漾的官厅湖上,有一座与今怀来县沙城遥遥相望的小山,名叫卧牛山。卧牛山是块风水宝地,古时是怀来县城所在地,它静静地横卧在妫河之中,传说是舜帝的一头牛幻化而成。1953年,官厅水库修成蓄水后,县城迁移,古老的县城沉入官厅湖底,卧牛山遂变成现今东西南三面环水的小山,怀来县城也就迁移在卧牛山北50里地的沙城。
虽然原来的怀来县城沉入了湖底,但卧牛山仍在,山上的龟神庙仍在。传说舜帝时代,怀来人曾救活了陷于干涸的一头巨龟,巨龟复活后拯救了许多在河中遇险的怀来人,后人遂修建了这座龟神庙。龟神庙坐落在卧牛山的牛首之山,位于官厅湖中心,成为了湖水中的仙宫仙境。龟神庙有一亩见方的院落,有砖院墙,朱红大门,四周广植柳槐,清幽雅致,它是怀来县人气最旺且有灵验之庙,风光无限。
龟神庙前,妫水河南北两岸,自然形成了集市贸易中心,每逢农历每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是庙会大集,方圆几十里的人们,不管是商贾之人,杂耍艺人,还是种田的;或踱着方步,或行色匆匆;无论男女老少,都要逛庙会。庙会一开,八方来拜,祈愿还愿。
入庙首要的就是参拜舜帝和龟神。只见殿内香烟缭绕,灯烛通明,钟磐悠扬。龟神庙殿里殿外,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敬神完毕,就是赶庙会。
妫水河南岸,有牛马驴骡大牲口市场、鸡鸭兔猪羊家禽家畜市场、鱼虾等水产市场。
妫水河北岸,有蔬菜市场,水果市场,盆碗罐缸等瓷器市场,丝绸棉麻等各种布料市场,炸糕、麻花、驴打滚、槽子糕(又名鸡蛋糕)大八件等糕点市场,各种米面杂粮市场,儿童玩具市场,铁匠铺,裁缝铺,剃头铺,澡堂子,戏院等等,应有尽有。
庙会上的儿童玩具市场最为花哨。摆满了金龟、银龟、铜龟、铁龟、布龟、木龟、泥龟、草编龟等等,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还有各种材质的十二生肖像、戏剧木人、小车、刀矛、竹龙等等。种类繁多,制作精巧,件件都是精美的手工艺品。
庙会上,还有与文化娱乐有关的节日活动,有各类民间艺人表演杂耍。其中主要有:蹦蹦戏、扁担戏(即木偶戏)、相声、双簧、魔术(古称“幻术”,俗称“变戏法”)、数来宝、耍中幡、秧歌、高跷等。
每年正月十五高跷会,是龟神庙最隆重的盛会,也是展示各村镇财力物力人力的交流大会,各个村镇都会变着法的争奇斗胜。高跷队足蹬一米多高的高跷腿子,踩着震天响的锣鼓鼓点,浩浩荡荡地行进在妫水河大街上。
而最为壮观的是妫水河中的大船和陆地上的旱船龟神赛,是正月十五高跷会的大轴戏。
隔妫水河相望,北岸上,一旱船班子耍得正欢。旱船中端坐的是龟神:方方的青巾包头,青衣青裤,腰间系一条大红绫带,端庄,器宇轩昂。扮龟神角色的必须是全科人(父母健在,妻子贤淑,有儿有女),且必须是品德好,有才情,相貌堂堂,在众乡邻面前能起表率作用。龟神的“德才貌”在龟神赛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船尾一艄公,是一壮汉,头上系白羊肚毛巾,上身穿无领无袖无扣白汗衫,下身穿黑绸宽腿裤,打着绑腿,白布袜,黑布鞋,鞋底是细麻绳衲成的千层底。双手推、拉、耍着旱船,脚下的“千层底”随着锣鼓唢呐的节奏,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踏着,踏得大地咚咚响,踏得尘土四处扬。嘴里还不停地“嘿呀,嘿哟”地喊着。威武有力,生龙活虎。
旱船上还有一位打扮得柳绿花红,耳垂上各挂一串长长的红辣椒,手拿滚金边花手帕的俏娇娘,在旱船边忽左忽右、忽前忽后地扑腾,一会儿逗逗龟神,一会耍耍艄公;娇声浪语,挤眉弄眼,俏笑连连,动作轻佻,上蹿下跳,越发显得龟神端庄高贵,却也引得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笑声,掀起一阵阵欢乐的高潮。
与此同时,妫水河上的大船之中,也是锣鼓喧天,唢呐悠扬,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水中的大船,红桐油漆了船身,亮闪闪照人。船中央端坐的龟神,古铜色方巾包头,古铜色上衣古铜色裤,腰间系一明黄绸带,双手合十,宽宽阔阔的光洁额头,黑而浓密的眉毛斜插两鬓,双眼皮下那双圆而亮的大眼睛,炯炯有神,顾盼神飞,仿佛真正的龟神下凡人间,明察秋毫,洞察世事人心,呼风唤雨,造福百姓。那清澈如水的眸光,带给人的是信心和力量,诚实和勇敢。
船上的艄公,双手稳稳地掌着舵,穿黄色无袖短绸衫,被妫水河上的微风吹得鼓鼓的,更显飒爽英姿;下身是白绫短裤,刚过膝盖,露出小腿和一双强有力的赤脚,彰显着力量与美。
船头的美娘子与旱船上的美娇娘性情不同,端庄秀丽,打扮入时;轻移莲步,舒展柳腰;翩跹起舞,技艺高超;同样博得一阵阵的喝彩声。
水中大船和陆地上旱船的龟神赛表演,往往是各具优势,各显神通,双方分不出高低上下,演员和啦啦队互不服输,表演常常加时,引得观众一片掌声和欢呼声。
走进龟神庙,我沉思,人救巨龟、龟神救生,当然是个传说,因为世上本无神。龟神的传说之所以在怀来代代相传,在于它寄托着人们向善的情操,那便是有恩必报,乐善好施,正直仗义。也因此,龟神成为了怀来人民心中的图腾。
名城名镇名村是大地的符号,历史的文脉,精神的家园。千百年的沧海桑田,华夏大地依然留存了众多的名城名镇名村,留住了历史,留住了灵魂。2006年,本刊曾连续报道了我省10个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从2014年第3期起,继续向读者展示燕赵大地的名村名镇。让我们一起出发,走进这些名村名镇,谛听历史的足音,感受文脉的律动,拥抱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