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娥
[摘要] 目的 对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病人的骨科护理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57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1.1%,对照组为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病人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优良率,改善患者的活动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尽快恢复功能。
[关键词]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病人;骨科护理;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a)-0151-03
膝骨关节炎属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1]的一种,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多发。早期时患者的病情发展缓慢,且疼痛较轻,但属于持续性隐痛,在低气温环境中患者的疼痛会逐渐加重,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的关节功能受到限制,且少数患者中存在关节积液、压痛、肿胀等现象。随机抽取该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57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以探讨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病人的骨科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该院治疗的157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患者均存在外伤史与慢性劳损史,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肿胀,部分患者关节变形,且伴有持续性疼痛。X线影像中显示患者膝关节间隙存在变窄趋势,且髌骨上下级唇性与关节缘出现骨质增生现象。15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53例男性,25例女性,患者年龄是61~86岁,平均是(69.3±6.2)岁,病程在3个月~16年之间,平均是(9.1±1.9)年;观察组56例男性,23例女性,患者年龄是60~88岁,平均是(71.2±6.8)岁,病程在3个月~18年之间,平均是(8.2±2.3)年。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157例患者均享有知情权,同意参与该探究。
1.2 护理
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
1.2.1 心理护理 膝关节退行性疾病的病程较长,且发展缓慢,具有极明显的多样性与长期性。老年患者受到疾病的影响,卧床时间较长,行动不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衍生出不良情绪,例如紧张、焦虑、恐惧等,因此护理人员要详细观察老年患者的心理波动变化,及时进行疏导[2],以尽快稳定患者情绪,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的沟通交流,以详细患者的病史与病情发展情况,并注意语气的和善与语言的浅显易懂,通过对患者的积极、主动关心,改善较为紧张的护患关系,避免护理人员的低落情绪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护理人员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变化与病程,并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程序,通过成功病例的介绍,来显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治疗方法的成熟性,以消除患者的顾虑与不安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手术恐惧度,提高患者配合医生治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2.2 感染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自身的免疫力下降明显,术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感染,因此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若是患者发生感染的话,会造成手术的失败。患者伤口无压痛或者是压痛轻微,但是患者一活动,会增加膝关节的疼痛感,造成患者伤口的红肿与体温上升[3],要引起护理人员足够的重视。术后护理人员需对老年患者的伤口与体温进行详细观察,并对患者的引流管进行详细观察,避免伤口处出现血肿,一旦发现存在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以得到有效处理,而伤口愈合不良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协助医生进行清创处理。
1.2.3 术后护理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以改善与恢复膝关节功能为主。术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与麻醉反应进行详细观察,特别是患者足趾活动与肢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并把患者患肢抬高20~30°[4],有利于患者静脉回流,大大降低患者的肢体疼痛。同时,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伤口是否存在肿胀或是渗出液情况,并对患者伤口绷带的松紧性进行观察。术后在放置好引流管后,需对患者膝关节进行持续灌洗[5]。对患者的术中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切口出血等情况进行观察,术后1 d可使用冰袋冷敷,以起到止痛、止血的作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使用止血药物与抗生素,以降低患者的出血与感染发生率。若是患者的膝关节存在关节积液或是明显肿胀,可进行穿刺抽液[6]。
1.2.4 康复训练 术后患者麻醉效果消失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跖屈运动与踝关节背伸等运动进行指导,并对患者下肢肌肉进行辅助被动按摩。在术后1~2 d内,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小腿肌肉收缩与股四头肌收缩等多种下肢功能训练。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的训练,并活动骸骨,术后3 d,护理人员即可建议患者进行屈膝活动,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大大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与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指导患者开展下床活动训练,并根据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严格控制下床活动量与下床活动强度,保证患者在下床活动中感觉不到疼痛与疲劳最为理想。
①股四头肌收缩。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股四头肌的锻炼,预防患者出现潜在性膝关节不稳定的情况。术后24 h,需保持膝关节休息,并将患者膝关节垫高约30°,进行收缩锻炼,开展背伸裸关节练习[7],尽量保持伸膝姿势,时间为5 s,200次/d,分4~5次完成,以锻炼股四头肌的收缩功能;②膝关节功能锻炼。患者的膝关节锻炼使用被动关节活动完成[8],初始角度设置为20~30°,以5~10°/d的频率增加,1 h/次,2次/d。患者在使用被动关节活动机锻炼后,可下地活动,以锻炼患者膝关节的伸屈,患者可在病床旁进行重力锻炼关节屈膝,并保证被动活动与屈曲两者之间角度的同步性,但是膝关节锻炼需遵循无疲劳、无痛苦的原则。③直腿抬高锻炼。患者保持平卧姿势,伸直腿抬高,遵循循序渐进[9]的原则进行,首次可以30°开始,随着锻炼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不能超过45°,患者在抬高腿后,需静置5 s,然后再缓慢放下,5~10 min/次,每间隔2 h进行1次。endprint
1.2.5 出院指导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并一再强调出院后来院复诊的重要性,并要求患者根据制定的康复训练方案进行有目的性、有计划的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优:关节肿痛完全消失,且功能与活动范围皆正常,正常工作与生活;关节肿痛消失,活动范围大大改善,但关节功能受到限制,且在活动后存在疼痛,休息后消失;差:患者的关节肿痛、活动范围以及关节功能无改善或者是存在病情加重情况。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4.0软件分析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使用(x±s)形式表示,检验使用t,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该院治疗的157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7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比较[n(%)]
3 讨论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多见,但尚未明确病因与发病机制,与患者代谢、损伤、年龄以及肥胖[10]等存在密切关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群体中会出现生理退化,积累性关节磨损更为严重,是造成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出现的主要原因。而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的病理改变以滑膜炎症与软骨退变为主,而软骨退变生成的产物会对滑膜造成刺激,促使其发生改变,增加患者疼痛感,而滑膜渗出会增加关节内压,影响关节血流,导致疼痛明显。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术后需进行护理,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指导其进行锻炼活动,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活动量,以降低关节内出血与关节粘连的发生几率[11]。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在治疗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的开展。而狐狸工作需要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的治疗模式相配合,以保证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增强老年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在老年患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科学系统的功能康复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松懈患者的粘连,降低术后粘连的发生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情况,缓解患者下肢组织的挛缩状况[12]。术后功能锻炼,能够提高患者软骨营养的供应量,降低术后创口的出血几率,加快患者关节滑液的循环与吸收,有效缓解患者创口的水肿情况,预防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减少肌肉萎缩的发生率,提高患者下肢肌肉群的协调能力。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功能锻炼方案与康复训练方案,以尽快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在该次探究过程中,随机抽取该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57例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1.1%,对照组为74.4,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炎珠等[13]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年病人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护理优良率,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大大改善了患者膝关节的功能与活动范围,保证患者术后可进行正常的生活,防止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爱华.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2,31(2):148.
[2] 徐小梅.膝关节护理标准建立对患者预后及服务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1):45-46.
[3] 武迪,段敏,王卫青.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2,18(9):128-129,134.
[4] 刘会玲.骨外固定针孔及膝关节护理方法的探讨[J].吉林医学,2006,20(10):1217.
[5] 郭伟伟,高雪琴,林代利.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外翻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29-30.
[6] 张雨琴.179例膝关节镜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4,30(15):44-45.
[7] 郦伟丽,杨爱丽,周丽青,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272-274.
[8] 石瑞梅.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14(7):87-89.
[9] 李海丹,邹国耀.31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行膝关节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1,9(13):1144-1145.
[10] 陈晓玲,黄天雯,刘回芬,等.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1,18(9):24-25.
[11] 李春荣.早期护理介入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4,28(14):34-36.
[12] 李翔宇.腰椎骨性结构参数变化与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关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6(18):2725-2726.
[13] 张炎珠,陈培能.护理干预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病人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25):2291-2292.
(收稿日期:2014-1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