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断言,“十三五”既是陕西省减排治霾决战的关键期,也是陕西省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双增长”的关键期。在环境期待与发展需求高度指向同一主体的情况下,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与减排治霾正在成为当前的一大矛盾、一大难题、一大困惑,直接涉及经济与社会、环境与民生,牵动着政府和社会、企业与公众的心。
如何破解这一矛盾,如何协调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和关系,正在考验着各级政府在环境与发展方面的协调能力与决策智慧,考验着企业的创新能力与清洁发展水平。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关键是要按照中央要求,率先在陕西省带头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化石能源生产和消费转型,以实际行动实现减排治霾预期目标。
当前陕西省“转型与治霾”存在的突出问题
陕西省在减排治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还未能充分认识和把握国家提出的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方略、新要求,未能充分认识其在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陕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破解陕西省能源经济与减排治霾这一对矛盾上,还缺乏上下左右的充分沟通论证,缺乏统筹谋划,还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能源环境对策及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同时打造能源经济升级版方面,还尚未形成“双赢”和相互衔接的有效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在政策指导方面。一是陕西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所制定和颁布实施的三个政府文件,对到2017年的煤炭消费量表述前后不一(有的文件上为1.38亿吨,有的为2.14亿吨,有的为2.5亿吨)。文件数据上的混乱,将引发执行上的困惑。二是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西安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无煤化进程”的内涵没有诠释,各部门的实施方案中均没有呼应。三是今年关中削减1000万吨煤炭消费任务,仍按五市一区分配,没有重点在西安100公里范围内施行。四是文件规定前后不一,如规定“关中地区不再布局新的石化、煤化项目”,但又提出“重点建设彬长煤制气基地”。指导思想中有“限期完成”的原则,但又有“现有企业要加快向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化工园区迁建”的内容而又不规定期限。指导思想中有“切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内容,但主要目标中却没有总量设定。五是文件规定有拆除小锅炉的要求和具体台数,但无推广高效节能环保型锅炉、推广使用粉焦兰炭和洁净煤的政策与措施。六是确定的到2015年和2017年的天然气供应量分别要达到120亿m3、160亿m3,但从2013年供给52亿m3、2014年预计供给64亿m3的实际情况看,计划确定的两个年份目标数值偏高,脱离实际。全国2013年仅增加26亿m3天然气,压减原煤490万吨(北京建成区压减燃煤130万吨,基本实现中心城区无煤化)。陕西省压减目标不能定的过高,要重在按照超净排放标准进行技术改造。
在能源消费方面。一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推广节能、节煤技术工作滞后;二是电厂锅炉、取暖锅炉、工业锅炉、工业窑炉超净排放技术改造进展迟缓,排放强度偏大,万元产值能耗较高(目前浙江舟山、嘉兴电厂,河北三河电厂燃煤机组实际监测的排放数值已低于国家燃气发电排放标准);三是天然气可利用指标偏少,煤改气之后对氮氧化物排放没有相应的减排措施要求;四是煤炭消费比重偏高;五是机动车排污控制难度大,推广使用国V汽油后出现了成本增加、标号降低、油耗增加和排放增加等新问题。
在能源生产方面。一是煤炭转化率偏低,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特种化学品、煤制化工新材料等后续项目减少;二是粉煤连续干馏技术尚在中试之中,煤炭分质分级利用和多联产技术尚未广泛应用;三是电煤消费集中度不高,仅为煤炭消费的36%左右;四是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尚未取得大的突破;五是兰炭产业开工率低,推广应用领域尚待持续拓展;六是城市集中供热技术升级改造滞后,建筑热能损失较大;七是作为传统能源生产的重要补充,依托陕西已有成熟技术,利用固废资源和尾气、废气、餐厨废弃物资源生产能源替代产品(节煤、代煤、代油、产油)尚未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专利技术推广应用方面。甘肃省工信厅与环保厅、山西省发改委与环保厅均出台了支持粉煤高效节能环保锅炉推广的意见,兰州、泉州都在推广应用陕西省研发的高效粉煤锅炉专利技术,但陕西省对此尚无明确举措,支持污染防治产业发展缺乏合力。陕西省在北京、河北等省市大力推广使用神府地区生产的兰炭,而省内推广应用仍未引起足够重视。由陕西省技术支持的全国二十九个省区市都在推广使用车用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而陕西省推广应用工作还在摇摆不定、进展迟缓等等。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首先要突出创新驱动和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这一关键因素。
“转型与治霾”的对策与措施建议
对策建议
一是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抓紧研究制定推动陕西省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实施方案或条例。应结合陕西省作为国家化石能源战略接续地和国家煤炭基地、煤电基地、煤化工基地、油气生产基地的定位,结合化石能源生产、消费产业增加值在陕西省GDP中的占比,结合陕西省“十三五”化石能源生产、消费“双增长”的需求,结合以西安为重点的关中治霾迫切需要,结合陕西省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风电、水电、生物质能源等)、新能源(光伏、光热发电、核电等)的发展优势,在全国率先制定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实施方案,统筹化石能源与新能源、转型与治霾、产业升级与环境改善,体制机制与具体路径等,通过持续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目标,使陕西省在绿色、循环、低碳技术支撑下,打破“资源魔咒”和“排放桎梏”,扭转“谈煤色变”、“谈化色变”的陈旧观念,以全方位技术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在高碳资源低碳化利用、清洁生产和超净排放技术集成利用支撑下,实现陕西省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由于推动陕西省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涉及全省经济、社会、环境与民生的方方面面,是一个涉及战略性、全局性和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方案,所以方案形成后应提交省人大批准,并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加以推进。
二是准确把握转型与治霾的关联点和结合点。在“转型与治霾”的指导思想上,建议突出抓好主要矛盾,准确把握“转型与治霾”的共同点、关联点和结合点,把打造经济升级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节能减排、低碳治霾、环境质量改善,同时要求、同时规划、合力推进,形成目标统一、步调一致、共推共担的新格局、新机制。
三是加快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建议在力争提高天然气供给能力,加快光伏光热发电,光热地热能综合利用,风电、水电、核电项目建设,城乡分布式能源利用项目建设的同时,明确陕西省以增煤区省份定位,着力推进煤基多联产技术和煤转化技术创新成果、超净排放技术创新成果的集成应用,全面提高陕西省煤就地转化的比例和效益,持续做大做强煤转化产业,把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基地建设,煤制气、煤制油、甲醇制高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煤制烯芳烃、煤制特种化学品、煤制新材料基地建设,国家级油气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页岩气、煤层气、瓦层气、油田伴生气、焦炉气、高炉气、石炉气、锅炉与窑炉尾气综合利用和CO2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省内油气与液体化工长输管道建设和车用综合动力服务中心(集加注汽柴油、LNG、甲醇,快速充电、更换电池于一体)建设等项目纳入“十三五”规划,作为推动陕西省能源生产、消费转型的投资重点,为国家和陕西省提供优质能源保障,为治霾提供基础。
四是在“转型与治霾”的策略上,要坚持提高能源效率优先和技术创新先行的原则。一要针对陕西省万元GDP能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高出沿海水平(万元GDP能耗,陕西省为735千克标煤,全国平均为697千克标煤,浙江为522千克标煤)的实际,要坚持把提高能源效率放在能源战略、环境对策、“转型与治霾”的优先位置。充分利用陕西省较大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空间,在煤炭消费转型上把能源转化效率最高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布局(能源转化效率:煤制天然气53%,煤制甲醇44%,间接法煤制油43%,二甲醚38%)、高氧低碳甲醇燃料(使用M15、M25甲醇汽油COx、CHx、NOx排放可分别下降50%、60%、66.3%)推广应用和先进粉煤锅炉(燃烧效率可达78%以上、热效率90%以上、节约原煤30%)推广应用作为重点。以达到天然气排放水平的先进燃煤发电技术、超净排放燃煤工业锅炉与工业窑炉技术应用,弥补陕西省天然气配额不足的问题。通过广泛推广应用粉煤连续干馏、粉焦兰炭气化与发电、尾气脱硫脱硝脱汞等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逐步改变原煤直接燃烧的传统方式。二要针对化石能源(煤炭和石油)的清洁转化、清洁燃烧,从产业发展趋势倒逼和环境问题倒逼的问题导向出发,坚持技术创新先行。随着陕西省延长靖边120万吨MTO和油煤共炼成套清洁生产装置试车成功,榆林兰炭尾气分质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高清洁新型汽柴油助剂聚甲氧基二甲醚、二甲氧基甲烷等产品中试,干热岩型代煤供热技术应用,氢氧彻燃型汽车尾气消污除霾专利产品投产,以及中煤榆横60万吨MTO、陕煤蒲城70万吨MTO、陕西未来能源100万吨煤制油和神木天元、府谷恒源一三联粉煤连续干馏多联产示范项目的陆续投产,一批大型超超临界空冷发电技术、大型燃气发电技术、新一代光伏光热发电技术、大功率风电技术和大容量储能技术、快速充电技术、车用替代清洁燃料技术等在陕西省的陆续推广应用,这些重大煤转化和减排治霾技术创新成果,都可对“转型与治霾”提供现实的、高水平的技术支撑。
五是大力支持污染防治产业发展,打造陕西省“转型与治霾”的新亮点。充分发挥省环保厅监督执法能力和省环保产业集团的产业引领作用,打造陕西省“转型与治霾”的新亮点。建议组织筛选评估一批陕西省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治污降霾技术、超净排放技术、油品替代技术、节煤代煤技术,重点对重大能化项目超净排放技术改造、尾气资源综合利用、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和年替代油品百万吨、节煤百万吨以上的产业化项目,给予相应的财政政策支持。
六是建立健全“转型与治霾”联合引导、管控的新机制、新格局。按照“国十条”的要求,实行责任制,从转型升级、关停并转、节能低碳、绿色能化、减排治霾、清洁生产进行系统谋划,全过程衔接,对各市和重点企业提出相应的考核指标和具体的奖惩办法。按照中国石油和化工联合会提出的建设“美丽化工”新理念,着力在陕西省打造一批涉及能化产业的美丽矿区、美丽园区、美丽厂区。
七是对三大区域实行分类指导,差异化、精细化管理。鉴于陕西省关中、陕南、陕北经济状况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差别较大,建议按“三大区域”制定“转型与治霾”的指导意见与方案,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上体现分类指导,体现差异化、精细化管理。
措施建议
在化石能源消费上,一是建议全面推广煤炭的洁净化利用技术,应把限期要求火电行业达到国家和地方的特别排放限值、城市集中供热节煤改造、兰炭粉焦发电、锅炉“煤改气”、高效节能粉煤锅炉推广、兰炭尾气资源化利用、全面推广甲醇汽油等,作为煤炭消费转型和治霾的重中之重,将节煤和达到特别排放限值同时要求。二是建议借鉴中石油在全行业开展能效倍增活动的经验,对陕西省八大重点用煤行业(火电、热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煤化、盐化)分别制定推行清洁生产、超净排放和提高能效工作计划,并对市县及企业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对企业投入较多且效益显著的节能减排、超净排放与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应优先给予资金补助。
技术政策上,建议支持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技术示范,支持粉煤连续干馏与粉焦连续气化技术攻关,支持粉煤粉焦燃料混合发电示范,支持粉焦兰炭冶金高炉喷吹技术开发利用,支持高大型楼群热岩型换热供暖技术推广,加快水性涂料和高固树脂涂料技术开发,支持聚甲氧基二甲醚等新一代成品油添加剂技术开发和甲醇汽油、甲醇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建设更加先进的成品油在线调合设施,不断增加烷基化汽油和异构化汽油产量。
利用陕西省在全国领先的成熟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大力推进洽污减霾产业发展。分期分批逐步在各市县区建设粉煤配送中心和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装置,在城市和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废塑料低温裂解炼油装置,在县区污水厂建设废水热能回收供热制冷装置,在涉油区县建设污油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装置等。
鉴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原有环境监测的局限性,建议提早谋划建立城市空天地一体化三维大气环境监测体系试点方案;提早部署重霾污染天气应急措施与空气质量变化的响应关系研究;吸取榆林神华陶氏项目审批的经验教训,尽快就关中现有石化、煤化企业向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化工园区迁建事项编制环境可行性报告,为关中现有石化、煤化企业迁建,提供更加充分的环境研判和现实客观的科学依据。
启动碳交易。在市场经济框架下实行碳排放权交易,是解决污染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2014年,我国已启动“碳交易”的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广东和深圳,并且计划在三年内出台较为完善的相关政策,在2020年要建立起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陕西省属于国家低碳试点省份,应尽快建立“碳交易”平台,争取把减排治霾、减少碳排放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