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晋伟
[摘要] 目的 分析化疗联合DC-CIK(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免疫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TA)方案,观察组则给予化疗联合DC-CIK方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 观察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36例,稳定9例,总有效率为7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脱发34例,占56.7%,低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CD3+为(60.1±12.3),CD3+/CD4+为(41.6±9.6),CD3+/CD8+为(26.3±7.6),CD4+/CD8+为(1.5±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TA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细胞免疫;化疗;转移性乳腺癌;不良作用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a)-0035-02
临床上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式较多,包括常规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1]。但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超过30%的乳腺癌患者在术后5年内可能出现癌症转移与复发[2]。一般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以化疗为中心的综合方案。目前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为临床上公认疗效显著的一线化疗方案[3]。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提示,TA(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已成为当前乳腺癌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4]。而DC-CIK则为近年来兴起的过继性生物治疗方案,主要通过采集患者自身外周血核细胞中CIK与DC细胞,通过体外活化、增殖后得出新细胞,并回输至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案,具备较强的肿瘤杀伤作用[5]。当前临床已有大量报道对DC-CIK方案在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展开了研究,但对化疗联合细胞免疫综合疗法的报道尚少[6]。基于此,为分析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疗法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该院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前所有患者均已接受手术治疗与术后辅助化疗,均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60例。对照组绝经前22例,绝经后38例;浸润性导管癌36例,单纯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髓样癌6例;其中ER(雌激素受体)阳性36例,PR阳性33例,HER2(原癌基因人类表皮因子受体2)阳性42例。观察组绝经前18例,绝经后42例;浸润性导管癌34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单纯癌14例,髓样癌6例;其中ER(雌激素受体)阳性34例,PR阳性34例,HER2(原癌基因人类表皮因子受体2)阳性4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癌症分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均经细胞及组织学检查确诊为晚期乳腺癌;(2)年龄32~70岁;(3)卡氏功能评分>6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4)排除颅内转移,严重心脏功能不全,严重精神疾病及并发恶性肿瘤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TA)方案,d1,静脉滴注50 g/m2表阿霉素,d2,将75 mg/m2多西他赛注射液溶于250 mL生理盐水,静滴3 h,d1~d3,于静滴多西他赛前6 h、12 h口服地塞米松,20 mg/次,1次/d。化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的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对呕吐反应剧烈者给予止吐操作。以21 d为1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制备DC细胞,采集患者外周血核细胞,取血浆8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离心洗涤,重悬,调整细胞浓度,将其置于培养箱内孵育,完毕后静脉回输,累计4次。制备CIK细胞,重悬单个核细胞,置于培养液内,放于二氧化碳培养箱内孵育,加入单抗与白细胞介素培养,完毕后,收集CIK细胞,离心,洗涤,重悬,静脉回输。做好细胞质量控制与活性分析,且在静脉回输前后测定患者的免疫功能。于化疗前2 d,采集患者外周血液单个核细胞,d3实施DC-CIK回输,将DC细胞与CIK细胞溶于分子量为0.9%的生理盐水中,制备为100 mL悬液,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1 h,采取交替输注的方式,累及输注8次。对出现耐受性、疾病进展患者于治疗6个周期后停药。
1.4 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完全缓解:病灶完全消失,持续时间>4周;部分缓解:基线病灶缩小>30%,维持4周;稳定:基线病灶缩小<30%,增大≥20%;进展:基线病灶直径增大>20%,或有新病灶出现。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1.5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患者细胞免疫表型的变化情况。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36例,稳定9例,总有效率为7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脱发34例,占56.7%,低于对照组的75.0%(P<0.05),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及肝功能受损例数稍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表型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细胞免疫表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CD3+为(60.1±12.3),CD3+/CD4+为(41.6±9.6),CD3+/CD8+为(26.3±7.6),CD4+/CD8+为(1.5±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7],据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逐年上升的趋势[8]。且有文献提示,乳腺癌有其易复发、易转移的特征,超过10%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确诊时均已出现转移[9]。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一般采取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等规范化的综合治疗方式,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但同时也有部分研究提示,采取常规治疗方式可能提升转移乳腺癌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11]。
采取化疗方案虽有其不同程度的疗效,但长期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可能出现耐药性,产生不良反应,导致疗效有限。因此,为提高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一般提倡采取综合治疗方案。DC是人体功能较强的抗原递呈细胞之一,有研究报道显示,成熟的DC细胞可提呈肿瘤抗原,激发宿主免疫反应,起到抑制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的作用。CIK则是人体主要效应细胞异质细胞群,有其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强等特征[12]。DC与CIK共同构成肿瘤免疫治疗的两个部分,两者联合可构成高效免疫系统,通过识别抗原,进而激活人体免疫系统,释放细胞毒性物质,分泌肿瘤杀伤因子,杀灭肿瘤细胞。有文献研究显示,将两者共同培养,可促使DC细胞的成熟,促进抗原提呈分子的表达,强化患者抗肿瘤的免疫应答。同时可促进DC介导组织发挥限制细胞毒的作用,提升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该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DC-CIK治疗方案,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为75.0%,明显高于采用单纯化疗的对照组,与近期研究报道内容一致,提示联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显示TA化疗方案结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强化化疗效果。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整体发生率与发生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细胞免疫表型评估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提示,采用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低。
综上所述,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TA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方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明显提升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伟静,刘林林,王欣,等.转移性乳腺癌单纯化疗与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47-250.
[2] 周亮,姚飞,陈继冰,等.冷冻联合免疫疗法治疗无法手术的转移性乳腺癌[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4,10(1):23-27.
[3] 刘春萍,逯翀,田元,等.血清HER-2/neu胞外域在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解救化疗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9,26(4):422-424.
[4] 赵丽娜,李鹏飞,蔡莉,等.转移性乳腺癌循环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水平对化疗疗效的预测意义[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11):971-975.
[5] 郑建,李丽.循环血肿瘤细胞在预测转移性乳腺癌化疗疗效中的应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3):193-196.
[6] 张铁.脾多肽联合卡倍他滨/多西紫杉醇治疗蒽环类失败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5):624-626.
[7] 李志斌,杜驰,祝朝富,等.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23例[J].重庆医学,2010,39(15):2034-2035,2038.
[8] 谢剑明,谢亚琳,罗荣城,等.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8):1367-1368.
[9] 宋国红,任军,邸立军,等.外周造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治疗年轻转移性乳腺癌疗效观察[J].中国癌症杂志,2011,21(1):56-60.
[10] 甄振华,申传厚,陶雄飞,等.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7):1599-1601.
[11] 张计华.NP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09,28(29):60.
[12] 杜峰,万里新.赫赛汀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26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21):125.
(收稿日期:201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