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梅
【摘要】新课程呼唤新课堂,只要我们真诚地、踏踏实实地投入,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去掉浮躁之气,让新课程带给我们的理念扎扎实实地转化为我们的实际教学行为,让语文课堂焕发无穷魅力。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关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但通过观摩课,我们也不难发现,在一幕幕“动人”的背后,也的确存在一些缺乏理性的思考。个别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有些偏颇,致使实际教学中产生了种种顾此失彼、华而不实的现象。在此,笔者就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处理好尊重学生与常规训练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以人为本”,呼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一时间,课堂教学中就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宽松”与“民主”。学生可以在教室里随意走动,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伙伴,可以高声谈论,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甚至在读书时还可以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然而,殊不知教师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与指导。特别是一些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上课站着也行,坐着也行,又可以随意乱动、毫不在意地说笑,久而久之,他们会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呢?更难想象,这样的学生长大后又能否成为“合格”的创新性人才?有道是“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适度的调控、约束,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才能保证学习的质量。若是把一味地“放任自流”当作尊重学生,那可就是对新课程标准大大地谬误了。
二、处理好无错教育与是非标准的关系
新课程提倡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采用激励性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于是,课堂上便有了一番新气象:为师的和颜悦色,不时向回答问题的学生竖起大拇指;为生的可以畅所欲言,答错了也可以博得“不错”“你真棒”的称赞。一时间,“无错教育”充溢课堂。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听到的几乎都是“真好”“真不错”“真棒”。不管学生的回答对与否,一概是先肯定了再说,课堂上充斥了含糊不清,是非不明的评价语言。实际上,小学生在阅读感情的自由表达中往往是存在着各种似是而非的意念,他们毕竟还小,认识水平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限。试想,教师若是一味地滥用含混模糊的语言来赞赏,学生一味地听好话,那么他们还有抵抗挫折的能力吗?以后,还会听进别人“苦口婆心”的教育吗?这样“捧杀”式的无错教育不同样是在误人子弟吗?为师者应当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实事求是,是即是,非即非;既要充分表扬学生的长处与优点,也更应为学生指明不足与缺点,以促使他们不断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三、处理好多元评价与任其发展的关系
《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师生平等对话”,倡导“多元理解”,鼓励创意表达。于是,不少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开始去关注学生答案的“多元”与“独特”,盲目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热烈。至于教学内容的人文精神,情感价值则有意无意地被忽视甚至丢弃了。看过一些教例,记得一位教师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临近尾声,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故事学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一位学生说:“虎大王,你太愚蠢了。你看,狐狸多了不起,它用自己的智慧,下跑了百兽!”还有一位学生说:“以后我们遇到紧急情况,也应像狐狸那样机智勇敢。”……学生的“缤纷”答案,让这位教师的脸上写满自豪,他频频点头,直夸孩子们的小脑瓜灵。然而,不容置疑的是,在学生们个性化的解读中,大胆的表达中,“狐狸”的角色定位并非准确而无误呀!这位教师眼里却只盯着答案的“多元”、“独特”,一点启发引导的意识都没有。课堂是“民主”了,“开放”了,可学生到底搞清了“狐假虎威”是褒义还是贬义了吗?如此“多元”必定给他们思想上造成了混乱。长此以往,是百害而无一益的。
是的,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学生对文本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但是学习材料也有它自己的“应有之义”,尊重个性差异,倡导多元评价,是应建立在一定的标准或者共识的基础之上的。教师不加引导的多元和任其发展,势必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学生人格的扭曲。如果社会上真的涌现出这么一批“聪明机智”的“狐狸”,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因此,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努力去实现价值取向与学生独特体验的有机统一,保证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基。
四、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新教学方式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倡导要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于是,为了体现合作,有的老师天天让学生围坐一起,还有的认为合作就是讨论问题,不把合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而是当作了一个教学环节。不管需不需要,也不管效果如何,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还有的老师单纯为了探究而离题万里的去探究。有些低年级教师为了体现自主学习,连应该的范读、领读课文都不做,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读书质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针对克服传统教学中提问多、字词句训练多、学生死记硬背、疲于应付等弊端的。目的是想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过去的传统教学。其实,接受式学习仍然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学生不必从零开始学习活动,可以通过直接接受前人与他人的认识成果,而加速个体的认识发展过程,从而使有限的生命个体能够更从容地面对无限的知识海洋与大千世界。在新的教学方式里,语文教师仍要“讲”,该讲的应当讲,或是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或是点拨语言规律,或是交流自己收获,或激情熏陶,不一而足……力戒学习上的形式主义。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只要我们真诚地、踏踏实实地投入,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去掉浮躁之气,让新课程带给我们的理念扎扎实实地转化为我们的实际教学行为,让语文课堂焕发无穷魅力!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