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迷你象棋

2015-08-28 17:22陈日旭
棋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宝岛赛会对局

陈日旭

自幼喜弈,矢志不渝。如今,吾年届古稀,“棋龄”却已有一个甲子。

因为爱棋,大半生来,见证和收藏了各式各样的棋具。记得解放初,弄堂里老伯伯下的是木头棋子,有薄些的,也有厚质的。那棋子字体冲压成凹凸型的,用久了,棋子表面黑腻腻的,红黑难辨。难忘的是那“炮”,是“石、马、交”三字的并排组合,似属“会意”合体造字法,至今印象深刻。木质棋子沿用了20多年,可惜未能留下。大约从上世纪70年代起,塑料材质的棋子问世,色彩鲜艳,经久耐用,直至当今。

其实,真正投身钻研棋艺的人,往往喜用一种十分小巧的棋具,即俗称袖珍象棋,也可称迷你象棋。70年代初,物资匮乏,市面上根本买不到袖珍象棋,我曾土法上马,自制一副无法对折的塑料袖珍棋。棋盘交点处,钻孔,每枚棋子可以插入,有点像跳棋。又过了十来年,市场上渐渐有了带磁性的小象棋,河界中间可对折,携带使用尤其方便。后来,我居然收藏到一副珍贵的来自宝岛台湾的迷你象棋,让我爱不释手。说来话可长了。

那是2008年金秋,第一届世界智力运动会在北京举行,笔者有幸参与赛会裁判工作。赛会设在首都西北隅的国际会议中心,此地恰好与刚举行完奥运会的鸟巢毗邻,象棋项目安排在第二会议室进行。来自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的139名男女棋手参加了5个小项的角逐,东道主中国队发挥出色,包揽了全部项目的金牌。

比赛期间,我负责收集各台对局资料,尽快将对局记录输入电脑,并打印成册,分发各队,故而常要往返于赛场、主席台及电脑室之间。赛程过半的一日,我见中国台北棋手江中豪朝我走来,从包里取出一个比皮夹大些的物件,笑吟吟道:“陈先生,你好!这是台湾出的,请笑纳。”我怀着欣喜之情,接过赠品,表示感谢之余,并祝贺他获得快棋个人第六名的荣誉(赛程分项目进行)。赛会期间,因忙于资料整理、登记、分发(每晚要将白天的棋赛记录发至各队教练手中),无暇特意打开这副棋具细细欣赏。返程时,装入行李箱带回上海。

回家闲暇之时,打开一看,见台湾的小小棋具,制作精良,外有透明的硬塑封套,里面对折的正面有“磁性象棋”四字和局部图案,背面有“made in taiwan”的字样。取出,展开,棋盘长约19公分,宽约17公分,四周镶有边框,易于归拢棋子。32枚棋子,红黑分明,磁性手感恰到好处。唯有一点我心存疑惑,为何那红方的车、马,都加上单人旁,而黑方的炮,又少了火字旁?揣摩之后,估计这是为力求红黑各7个兵种,字体互不雷同,有所区分吧。在北京离别时,行色匆匆,既未细察,更未来得及讨教这位台湾仁兄,留待日后再切磋吧。

这些年来,我对这副宝岛象棋钟情有加,用途大致有三:一是可以倚在沙发上,一手托棋盘大约成45度,一手摆出从大赛中见到的精彩对局,细细欣赏、思考。由于情绪放松,往往灵感顿生。若有心得体会,还可整理写成棋评,投给棋刊,供更多棋友赏析;二是因我生性下棋从“不买账”。当然,这“不买账”,并非不输棋,而是力求输个明白,输出个“所以然”,故常用此棋具“拆棋”,做到“下不为例”,正所谓老有所学、老有所成吧;三是出门旅游,可作为辅导娱乐工具携带。一次,我与十多位朋友去浙江某地农家乐活动,外出归来,大多朋友喜欢找“搭子”搓麻将。在下不请此道,便靠在床头,一人打开袖珍棋具,或欣赏名局,或自研对局。即刻,汉界楚河,车驰马嘶,硝烟弥漫,沉醉其中。正是,棋迷打谱独乐乐也!

好一副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迷你棋具,我之所以钟爱,是因为它清晰又轻便、精致而实用;它是提高棋艺的好帮手,丰富老年生活的好伙伴;我之所以收藏,是因为它饱含海峡两岸棋友情义,共同弘扬国粹文化!

猜你喜欢
宝岛赛会对局
谁才是正宗宝岛眼镜
热带宝岛海南
宝岛的野花
从“人性”到“精神”:西方先哲对古希腊赛会的洞察与理性建构
第29届欧洲象棋锦标赛对局选评
赵国荣先胜吕钦
对局中的平衡观战斗力量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