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昭君等
作为“淮北领头羊”、“苏北第一区”,徐州市铜山区站在转型发展的前沿,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把建设“国家级生态区”列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的“铜山样本”。
顶层设计为生态文明“留白”
画里有山有水,不过,山是荒芜的、水是黑色的、天空是灰蒙蒙的。这是20世纪末期在徐州市铜山区广为人知的一个小朋友的画作。当老师问这位小朋友为什么要把画画成这样时,小朋友回答,因为他看到的就是这样。
这幅画反映的就是铜山当时小作坊式工业企业遍地开花的情景。作为江苏省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是20世纪末期铜山最真实的写照。
面对环境治理的重任,铜山决策者决定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展生态功能区划,采用分类考核,用顶层设计斩断粗放发展的老路,为生态预留广阔空间。
铜山区辖18个镇(场)、11个街道办事处,经济实力差别较大。以往的考核,始终是工业重镇位次靠前,农业乡镇垫底,影响了一部分镇域发展优势的释放。近年来,铜山一改过去“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方法,根据各乡镇功能定位、区域特色和发展重点,结合生态功能区规划,因地制宜确定考核项目。
汉王镇位于云龙湖风景区,风光旖旎,山青水美,发展旅游经济优势明显。镇党委书记潘公志介绍,分类考核前,汉王镇在全区的综合考核中每每“垫底”;实行分类考核后,该镇不再考核工业,而把开发旅游资源、发展观光农业作为重中之重,已连续三年在全区分类考核中名列前茅,全镇财政收入连续三年突破亿元。
实践证明,分类考核也是生产力。它不仅促进了铜山工业经济的集约集聚发展,还结束了以往“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历史,全区镇域经济呈现出错位发展、各显神通的局面,乘数效应正在彰显。
“三大工程”打造碧水蓝天
微山湖碧波荡漾,渔帆点点;吕梁山连绵逶迤,郁郁葱葱;黄河故道风景如画,百里飘香……
俯瞰徐州,铜山犹如一条绿色的丝带,将古城紧紧环绕。作为徐州生态腹地,铜山正在用“绿化工程、清水工程和蓝天工程”全力打造都市人回归自然的生态家园。
为扩大徐州的生态腹地,铜山启动“二次进军荒山”行动。通过5年艰苦努力,铜山山区造林在面积和质量上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石质山地共营造生态公益林5.6万亩,昔日光秃秃的山头已披上了五彩缤纷的新装。
同时,为从源头上杜绝污染,铜山区痛下决心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共有200多家企业实施了污染治理改造,180家污染严重企业被取缔关闭,36个非法排污口被封堵,52家企业因环境违规被罚款,100多家“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被清理取缔。
目前,铜山区所有火电企业全部安装了高效、独立的脱硫设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由2005年的12万多吨减少到目前的不足2万吨。水泥行业除尘率从80%提高到了现在的99%。
健康的城乡水环境,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必要条件。投资6000多万元实施生态补水工程,通过南水北调通道将长江水引入娇山湖、楚河、玉泉河三条城市河道。投入3亿多元,建成龙亭、利国和柳新5个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已达14多万吨,新增污水收集管网总里程170多公里。
河流水质改善后,铜山人没有止步。如何让城乡居民感受水的柔情、享受水的滋润,使之成为运动、休闲和游乐的好去处?铜山的决策者们把目光投向了亲水景观。
铜山的城区,有两条东西贯穿的河流,一条名楚河,一条叫玉泉河,是城区主要的景观资源。玉泉河生态整治完成后,铜山又邀请上海同济大学担纲楚河的规划设计,定位为宜人亲水景观环境,从而创造出山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
浓墨重彩描绘田园风情
早春的拔剑泉,潺潺流淌,水面飘着淡淡的轻雾,粉墙黛瓦和纤纤细竹倒映水中,一派水乡的清新宁静。行车在铜山区乡村,天蓝水碧,翠竹挺拔,村舍俨然,处处洋溢清美恬淡的田园风情……人们印象中的脏乱差的农村,已彻底变了样!
改变从何而来?铜山的决策者告诉记者:“落实群众路线,就要把群众身边的事、关心的事办好。这些事不惊天不动地,也不增加GDP,但老百姓能实实在在感受到享受到。”
铜山区环绕徐州,虽然由县改区,但还是一个农业人口占80%的区。农村垃圾处理更是环境建设的盲区。
清洁活动离不开真金白银。在“清洁城乡美化家园”行动中,铜山制定了“一人一月一元钱、农村垃圾全扫完”的长效管理机制,即区财政按农村人口每人每月一元的标准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农村保洁。仅此,区财政每年要拿出1000多万元。
目前全区农村污水处理率超过60%,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超过70%,受益人口超过70万;319个行政村全部成为市级生态村,两个村获“国家级生态村”称号。
垃圾处理只是铜山“清洁城乡,美化家园”活动的一个方面。此外,该区还进行了农村道路建设、路灯安装、改厕、村庄整治、河塘整理、河道疏浚、园林绿化、文体设施建设等,实现城乡净化、绿化、亮化、美化。2014年,铜山区仅村庄整治总投入就达到2.8亿元。
有产业支撑的美丽村庄,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美丽村庄。单集镇马园村,过去曾是省级经济薄弱村。通过村庄整治和产业扶持,现在的马园村,东有禅河流过,西有葡萄飘香。以肉鸭养殖和黄瓜制种为主要产业,去年人均收入达到9288元。
绿色洁净、各具特色的村庄环境促进铜山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吕梁山风景区、微山湖风景区、玉带河风景区等建设都被纳入徐州市重点项目,台上摘草莓、马集采金杏、“开心农场”种蔬菜等成为广受市民欢迎的旅游项目。
科技创新给力绿色崛起
进入新世纪,铜山的决策者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发展“小煤矿、小炼油、小水泥、小玻璃、小火电”虽是农转工道路上的必然选择,但是“五小”的高耗能、低效益、高污染等于自杀,不转型就是死路一条。2006年以来,铜山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一举砍掉“五小”企业300余家,经济的大半壁江山轰然倒下。
如何补元气、求发展?铜山借“伤筋动骨”搞“脱胎换骨”,以国家高新区、利国循环经济产业园、张集维维产业园和三堡物流园“一区三园”为主战场,推进产业集聚、集约、集群发展。对钢铁、装备制造、食品等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同时主攻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环保、传感网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降耗,大打环境“翻身仗”。
发展新兴产业主要靠创新驱动。借助“蓝火计划”、“5+1”科技创新联盟和淮海科技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铜山抢占了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形成工程机械、电子信息、车辆制造、食品、钢铁五大主导产业,安全科技一大特色产业和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三个新兴产业。
同时,现代农业质效并进。粮食“十连增”、建成沿湖粮食产业园、新增“三品”认证218个、股田制改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8家、新增家庭农场517个、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等等,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之探,激活农村发展一池春水;月亮湾、拔剑泉、开心农场等200多个生态休闲示范园区遍布全区,旅游产业成为富民强区的优势主导产业,群众切切实实地尝到了绿色产业带来的甜头。
(作者单位:中共徐州市铜山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金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