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民生工作事事有着落

2015-08-26 11:39刘卫东等
群众 2015年4期

刘卫东等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抓民生,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个难题接着一个难题破解,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解决民生问题,关键靠改革。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必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亮出硬招实招,锲而不舍,狠抓落实。

以良好生态环境

造福百姓

刘卫东

生态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利国利民利子孙后代的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他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江苏考察期间,总书记又多次提到生态文明建设。总书记对农村生态环境、卫生环境非常关心,江苏应当在农村生态建设上带好头、探好路。

总书记关心农村厕所改造、污水排放、垃圾处理这些“小事”,大有深意。农村的环境问题,再也不容忽视了。目前,我国农村环境不容乐观,农村不但承受着城市和工业带来的污染,而且内生污染也不断加重。乡镇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但大多数乡镇没有建设无害化处理的垃圾填埋场;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一些养殖场没有配套污染处理设施,禽畜粪已成为农村主要的污染源之一。仅就土壤来说,全国1.5亿亩耕地受污染、四成多耕地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近1/3。农村土壤污染和水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当地村民的生活,还会通过农产品流通等渠道影响城市食品安全,但许多人对农村污染的严重性视而不见,向农村转移城市污染物的行为仍时有发生。由于公众对农村环保重视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甚至缺位,环保执法力量薄弱,使得农村环保成为环保体系薄弱的一环。农村环境治理不能拖、不能等。整治好农村环境,既是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破解农村环保难题,必须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框架。农村环境问题,许多是由外部的、宏观的原因产生的,需要顶层设计,综合解决。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转方式、调结构、上台阶的重要内容。经济要上台阶,生态文明也要上台阶。不能经济上去了,生态环境恶化了,那就得不偿失了。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强污染综合防治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要坚持不懈抓下去,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破解农村环保难题,必须多方共同努力。政府要有所作为。按照城市环保工作的经验,从加大环保投入、推进法规出台、设立管理机构、健全标准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对农村环保工作作出全方位的部署安排,加强综合治理。各类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把农村环境问题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市场机制,依托社会组织治理农村环境问题。农村居民要成为主体。大力开展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环保公众参与机制,特别要提升农民环保意识,改变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农民真正成为农村环保的主力军。

破解农村环保难题,必须建立长效机制。由国家、地方、县区等各级财政,按比例投入农村环境专项治理资金,持续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更加注重用制度保护环境,更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开展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普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坚持城乡一体、建管并重,突出整治后村庄环境的日常管理,加快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道路修护、绿化养护、河道管护、公共设施维护“五位一体”的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规范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保持乡村传统风貌。

把农村建成

安居乐业美好家园

叶荣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发达地区在这方面一定要带好头、领好向,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真正落到实处。在世业镇永茂圩自然村考察新农村建设情况时,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要深化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必须”二字,重于千钧,可见三农问题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

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外向型农业,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解决好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人员的作用。总书记赞扬赵亚夫“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销、实现农民富”,赢得了农民群众爱戴。他强调,农业发展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三农”工作需要一大批像赵亚夫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农业专家的成果就是要体现在广阔的土地上。

必须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新要求,必须抓住我省作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契机,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新路径。健全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六个一体化”,促进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在城乡间平等交换、合理配置。统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强村富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必须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习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不但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事业也必须重心下移。同时,要切实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落实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筹资机制,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强规范管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

时刻把困难群众的

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吴如忠

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要格外关注困难群众,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一贯思想。在江苏考察期间,总书记对江苏的贫困人口同样十分关心。深入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积极帮助困难地区改善环境,帮助困难群众发展生产,同时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努力使困难群众摆脱贫困,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责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保障全面覆盖、补充保障协调发展、兜底保障无缝衔接、困难群体帮扶有力、保障待遇合理增长、财政保障形成机制、经办服务高效便捷,统筹城乡的更可靠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重点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人群参保,确保法定参保对象应保尽保。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差距。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全覆盖。提高综合保障水平,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扩大企业年金制度覆盖面,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的衔接,健全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坚持精准扶贫,对尚未脱贫的低收入农户进行全面排查,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进一步强化“三落实”措施,对无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符合条件的纳入农村低保实行兜底,确保2015年消除4000元以下贫困现象,做到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加大经济薄弱村帮扶力度,扎实推进重点片区扶贫开发。围绕缓解相对贫困、促进共同富裕,认真谋划“十三五”扶贫开发的新思路新举措,创新扶贫机制,推动制度化扶贫,巩固全面小康社会基础。

切实开展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向特定困难群众提供及时、必要救助的托底性保障制度,是民生安全网的“网底”。织密筑牢民生安全网“网底”,关乎困难群众的温饱冷暖,是最基本的生活问题,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公正有效实现。强化社会救助托底功能,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积极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建立健全“救急难”工作机制,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加大对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力度。消除人民群众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创业就业,最大限度地积蓄自主脱困的能量。

像抓经济建设一样

抓民生保障

许 筠

江苏提出要建设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等“六大体系”,财政投入民生建设资金不断加大。习总书记指出,要再接再厉,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努力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再接再厉、抓落实、上台阶。

善于把握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工作千头万绪,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工作头绪越多,越要善于把握重点。要全面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实质,紧密结合江苏实际,围绕民生建设的重点任务,逐项进行分解,制定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找准切入点、着力点,抓住关键和要害,往实处落,抓到具体事情上,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着力拉长和补齐“短板”,在重点难点工作上打开突破口。

深入基层一线。要围绕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抓落实,贴近群众的利益抓落实。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抓落实的重心一定要放在基层一线,解决落实不到位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也要到基层和群众中去寻找。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意愿,总结群众的经验和创造,不断推进和深化工作的落实。在深入基层方面,总书记本人就是最好的榜样。2000年7月2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顶着炎炎烈日前往察看福州市棚屋区改造工作。习近平说:“我们在中午最热的时候来看,才能真正体会到住棚屋区群众的困难和疾苦。”

坚持久久为功。抓民生工作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决不能求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贪一时之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头绪多,一定要注重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他曾经举山西右玉县植树造林、改造山河的例子,说明领导干部在抓落实过程中,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解放之初,右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开始治沙造林。60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18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终于改变了面貌。民生工作,是为人民谋现实的利益,也是为人民谋长远的利益,难在持之以恒,也贵在持之以恒。

层层落实责任。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始终把惠民生作为最大责任。同时,要明确分工,分解任务,量化要求,责任到人。要加强督查考核,确保民生工作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结果。□ 责任编辑:刘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