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仲平
“政之所系,所为惟民。”全力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
必须紧紧围绕“七个更”目标求突破。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期间发表重要讲话,寄望江苏“五个迈上新台阶”,其中在推动民生迈上新台阶方面提出了“七个更”的目标,就是要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是习总书记对江苏民生工作提出的总要求,也是江苏未来发展的总命题。各地必须围绕这“七个更”的目标,对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进行对标对号,认清所长所短,明确努力方向,拿出真招实举,确保取得实效。
必须把握好民生工作的新要求。“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对民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我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低于4000元的还有200多万人,推动全省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必须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突出重点地区、重点群体,优先解决民生领域关键问题;准确把握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头绪多的特征,注重整体性保障,确保民生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注重阶段性谋划,确保民生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
必须坚持做到“四个注重”。注重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互促并进、良性循环。注重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使民生建设逐步走上法治轨道。注重为群众办实事与制度性机制性安排紧密结合,既要做好做实“雪中送炭”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又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起保障改善民生的制度体系。注重理性务实地抓民生建设,既积极作为,又量力而行,使保障改善民生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扎实稳步向前推进。
必须有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民生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说到就要做到,不能开“空头支票”。做好民生工作尤其要强调抓落实,一定要按照总书记“谋事要实”的要求,下真功夫,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任接着一任做,才能不断积小胜为大胜,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对比“两个率先”光荣使命的新内涵新要求新目标,对比“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美好蓝图,推动全省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