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龙
今年1月12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近距离聆听了习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永生不忘。总书记对县委书记提出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要求。作为“一线指挥部总指挥”的县委书记,应当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把“四有”作为从政的座右铭和行动的“指南针”,学深学透、入脑入心,细照笃行、真抓实干,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更有获得感。
树立“发展为民”理念,让经济建设成果普惠于民
习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牢固树立“发展为民”理念,积极调整完善发展思路和工作部署,努力建设不含水分、群众得益的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一是以创新为龙头,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县域经济的支柱。我们突出工业经济龙头,围绕提升综合竞争力,以“5+3”主导产业发展为基础,以“510转型升级工程”为抓手,强化人才支撑地位,发挥科技引领作用,促进“产业链式延伸”和“经济板块做大”,重点抓好通海港区物流园、謇公湖科教城、海门港物流园、叠石桥国际家纺城、麒麟红木文化产业园等14个服务集聚区建设,扎实推进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集中力量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基因测序、干细胞应用等重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切实加快沿江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海门工业园区、临江新区以及沿海海门港新区等特色园区建设,全力筑牢“两个率先”的实力之基。二是以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大众创业。我们坚持政府转职能、企业转方式、社会转观念,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引导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股份合作,加快由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转变、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由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提升、由本土化经营向国际化运营迈进。同时,全面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大力实施“万人创业计划”,积极推动大众创业,努力争创“省级创业型示范城市”。三是以统筹为导向,努力建设新型城镇。发展区镇经济是推进城镇化的必然要求。对照“江海特色现代文明的花园城市”定位,按照“城市学新加坡,园区学苏州工业园区,乡镇学欧洲小镇”的思路,积极探索规划科学化、产城融合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民本化、环境生态化“五化融合”新路径,初步形成了“一中心五片区”的板块经济发展格局。先后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蝉联“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市”。与此同时,园区集聚力和镇乡贡献力进一步增强。六大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占比达到80%,五个中心镇和一个特色乡发展势头强劲,特色不断彰显。
树立“民生优先”理念,用优质公共服务造福于民
习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理念,全力推进以“劳有所得、贫有所济、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为主要内容的“六有”民生工程,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位一体”的基本保障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保障、更加舒心的幸福生活。一是劳有所得。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岗前技能培训和岗位提升培训的力度,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被征地农民等群体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通过壮大股份合作经济等提高财产性收入,不断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建设同步增长、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二是贫有所济。深入开展“万人帮万户、共走幸福路”等帮扶活动,实行“点穴式”、“开发式”精准扶贫,切实增强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全力完成新一轮脱贫攻坚计划。在苏中率先实行城乡低保统一标准,切实消除城乡困难群众保障水平的差异,使符合低保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三是学有优教。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学校以城带乡“集团化”管理、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联盟化”发展,加快张謇职业技术学校二期、校安工程、信息化工程等建设,努力打造基础教育高质量、职业教育高水平、高等教育有特色、终身教育有成效的“人民满意教育名市”。四是病有良医。以建立现代管理体制和提升医院发展活力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县域医院“医联体”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采购供应机制、医保支付制度等重点改革,充分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的龙头和帮扶作用,加快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提档升级工程”,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质优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五是老有颐养。扎实做好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农转城”、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等政策的平稳衔接,稳妥推行“三集中三置换”试点,同时加快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步伐,推进市级养老中心和12家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积极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年内确保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机构床位数达40张。六是住有宜居。积极推进安置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新模式,稳步构建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确保保障房建设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同时,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着力打造优美生态环境,确保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定任务,确保空气环境质量优良以上天数比例达到60%,让海门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
树立“三严三实”理念,以务实高效作风取信于民
党性决定作风,作风反映党性。我们将切实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抓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提升效能、优化服务,把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扎根在内心深处、落实到行动当中。一是推行“一线工作法”。引导机关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一线发现问题、化解矛盾、提供服务,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感情在一线培养,能力在一线锤炼,政绩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二是打通“最后一公里”。在全市12个区镇乡、287个村(社区)全面建成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室,率先实现了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全覆盖,并把下放审批事项从230项增加到741项,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计生卫生、民政救助、养老保险、农保医保、建房审批、调解警务等服务项目,全部下放到镇村一级办理,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代办制,实行零距离、全天候、一站式的服务,喊响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口号。三是用好“群众满意度”。实行作风效能群众评价制度,进一步突出即时评价,在政务中心各窗口单位设置“服务评价器”,实行“一事一评”;进一步突出基层评价,扩大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基层群众代表参评的比例,使评议结果充分体现群众的呼声、群众的评判;进一步突出在线评价,改变传统的纸质评议方式,推行网上电子评议,提高统计质量和效率,减少误差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同时,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作风不良、效率低下、甚至吃拿卡要,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党员干部,严格实行问责,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服务基层和群众的意识能力。□
(作者系中共海门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