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文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共识。数学学科教学也应强化人文教育的意识,在常规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渗透,完善校本课程中人文数学课程的构建,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课程基地;数学人文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6-0071-02
【作者简介】吴晶,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江苏徐州,221005)教师。
我校在“自主·共享·成长”的育人理念的指引下,以“高中人文学科特色课程基地”这个平台为抓手,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校本课程开发水平、现代技术运用的层次、育人环境建设的水平。我校的人文学科特色课程在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营养的同时,更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源头活水,有力保证了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和教师成长的可持续发展。
围绕学校“人文学科特色课程基地”的建设,自然科学学科也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加强人文教育渗透。本文即以我校数学人文课程建设为例加以阐述。
一、数学人文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强调数学学科所具有的严谨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和人文性的教育关注不够。在数学教育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是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的“业”,而极少传递富有“人文精神”的“道”;注重的是教给学生如何求“真”,而忽略了教会学生如何去求“善”、求“美”。
必须承认的是,在数学教育中应该传授数学知识、逻辑方法和科学思维,但也需要认识到数学教育也是充满了文化和生活气息的,以便使数学教育起到人格教化的作用,使学生们真正地学以致用。因此,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重视数学课堂中人文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从而实现人文教育与数学科学教育的整合,这也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能力外,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人文教育以“育人”而不是以“育才”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天性,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无限潜力,让学生获得全面、持久的发展。
二、数学人文课程建设探索
近年来,我校不断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数学组也依据学校的统一部署,做好课程设置、评价标准、学分认定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进一步探索数学学科校本课程实施的高效模式,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积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构建出具有学校特色和数学学科特色的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1.在数学常规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的渗透。
教师通过有意识地改编一些数学题目,借助于一定的情景或故事引入等手段把数学课堂学习内容与人文教育整合在一起进行人文价值的渗透。教师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将原本隐藏的人文价值要素进行拓展和升华,并不失时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例如,可以结合必修和选修的数学课程,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国内外数学家的动人故事和丰富有趣的数学史料,让学生们了解到我国在数学领域从古至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古代的数学家刘徽,为我国古代数学赢得了近十项“世界第一”;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对近现代数学的研究,尤其是对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世界上是居于最前列的。其他还有像“勾股定理”“杨辉三角”等,这些史料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地看到我国在数学发展中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这一代有责任、有义务并且有能力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
又如在“复数”这一知识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介绍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复数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向学生展现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曲折过程,这样既揭示出了复数产生的知识背景,也使得学生接受了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并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复数知识的积极性。
2.完善校本课程中人文数学的构建。
数学组大多数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并实施,在研发校本课程的同时注重提高质量,形成自己的特色。《数学与生活》《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方法与人文科学》等课程都是我校数学组开发的人文数学课程。
例如,在《数学文化》课程中关于“数学美”的学习,从资料的收集、目标的制定,到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成果的反馈,无一不凝结了数学组教师们的智慧,也展现了学生们巨大的学习潜力。
数学美是数学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挖掘数学学科中美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和审美心理,用美的特征去观察、思考、类比、联想、猜测,可以洞察其内部的隐性的联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会被数学的巨大魅力所吸引,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乐趣,这才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展现数学问题所揭示的外在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和统一美,更注重表达数学的内在美,使学生对数学美的认识和欣赏不止停留在表面,更能提高到文化的层面,达到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丰富想象、陶冶情操、提高修养的目的;同时就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普遍联系而言,数学是其他学科的研究工具,其他学科在数学的帮助下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快速发展,这种完美结合,也体现了现实世界的和谐与统一。
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所展现出的优美得体的教态、严谨精辟的分析、生动准确的语言、工整清晰的板书以及精美恰当的实例,也是一种美的传递,把数学之美赋予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美丽和谐的课堂,也能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加深对事物的认知、理解和掌握。
三、数学人文课程开发的优势效应
通过对数学学科中人文教育的渗透和深化,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美好体验。他们看到了数学极具魅力的一面,再也不是以往数学课上的繁复的定理、难记的公式和复杂的计算,而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他们学会了用发现美的眼光来学习数学、掌握数学,了解到数学知识在各个领域的进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些课程也带领学生们沿着数学史的长河,去追随伟大数学家的足迹,了解曾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三次数学危机,体会到数学中丰富的人文精神等。
不仅如此,教师们也在人文数学特色课程的教学中实现了教学相长,提升了自身的数学素养和人文情操。教师们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朴实的教风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用理性和自律的人格魅力去熏陶每一个学生,用诚实求是的人生态度去影响每一个学生。
教师们以简明扼要和科学准确的语言准确表述数学中的概念、定义、定理和结论,处处可见严谨的思维和超强的条理性。通过这种数学精神的长期感染,既能够让学生去除浮躁,净化灵魂,又可以塑造教师自身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数学课中用各种资源来渗透人文精神,对教师来说是“功夫在诗外”的事情,要求教师熟悉哲学、地理、风土人情、军事、文学艺术等等,要有较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教师的这些人文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大量的阅读,在长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沉淀下来的。
重视人文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在人文特色课程教育和构建人文数学课程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