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交媒体对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浅谈

2015-08-26 02:33张仁涛
新媒体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网民社交政治

张仁涛

(山东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山东威海 264200)

随着互联网时代,尤其网络社交媒体的风行,网络逐步深度嵌入社会关系链条中,使网络虚拟世界与线下真实世界交织重叠、互动共进。当前中国正值社会转型关键期,作为变革参与者的一个个社会个体与作为国家社会生活核心的政治文化,正在并将持续受到已成为人们生活必须品的网络社交媒体的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因而网络社交媒体对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成为一个必须重视的新命题。

1 网络社交媒体的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络正深度介入生活。

本文研究的网络社交媒体是对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用于人们彼此间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网络工具和平台的统称,包括社交网站、QQ、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截至2014年12月,我国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网民规模达5.88亿,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49亿。

2 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

承自传统文化,以道德伦理为核心的中国政治文化进入现当代语境后,蝶变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文化,并在改革开放后进入健康发展、稳步完善的快车道。

持续高速发展,使我国社会复杂程度远超以往。政治文化方面即表现为多各阶层、多种思想的交织碰撞,如于建嵘所言中国政治社会的基本问题就是抗争性政治。传统政治意识形态深深植根于广大民众尤其是农村落后地区人民的思想意识中,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则成为一些国内民众尤其是知识阶层和发达地区民众的认知范式,而处于主流和统治地位的中国特色政治意识形态,因为没有现成的范例参照,处在不断的探索中,但总体效果和路径得到民众认可。

基于当前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的不一致以及社会内部各方沟通的不充分,我国政治文化表现为以中国特色政治意识形态为主体、部分民间政治意识形态零碎散落的局面。

3 网络社交媒体对中国政治文化发展可能的影响

网络社交媒体作为新时代人们社交行为的重要工具,笔者认为其将从政治环境、政治参与、政治权力、社会资本等方面借由人民大众的力量对中国政治文化乃至政治变革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1 民主化“互联网思维”的蔓延

作为网络指导现实的代表,“互联网思维”近两年备受推崇,其核心是一种用户至上的商业民主化思维,即通过聆听消费者需求,以最快速的响应、最具性价比的产品与消费者达成最默契的互动供需关系。这种思维的本质与法制条件下的民主政治进程几乎完全一致。即政府接受民众赋予的权力,用最廉洁高效的手段,管理社会,为民众提供令他们满意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环境。

3.2 当“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潜水

长尾理论是互联网时代出现较早的理念革命,是指只要交易成本充分降低,那些个性化、绝对销量较低的产品其所代表的市场份额将与那些占比不高的最受欢迎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电子商务是对长尾理论的形象展示,通过为每一款产品提供足够的市场空间,达到变少为多的效果。网络社交媒体之于政治文化亦如是,社交媒体为每个个体提供平等的足够的社会空间,使政治参与中以前被忽视、被代言的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得以被发现、再挖掘。

同时,网络社交媒体使个体对公共事件为代表的社会议题参与成本更低、渠道更多、反馈更快。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2014年,有54.5%的网民表示对互联网信任,有60.0%的网民对于在互联网上分享行为持积极态度,有43.8%的网民表示喜欢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更有53.1%的网民认为自身依赖互联网。当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一种作为政治文化组成部分的网络新公共领域逐渐壮大。

3.3 从“公知孤岛”到“公知群岛”

在网络社交媒体中,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向全世界分享他们的所见所想,这即是基本意义上的自媒体。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其既是每个人认知盈余的分享汇总,也暗含着一种从公共知识分子到公民知识分子的变化。每个人将认知盈余释放到网络社交媒体中,观点在网状的社交关系链中不断碰撞粘连,意见的筛选整合以及意见领袖的产生便水到渠成。

过去,人们只能接受有限一部分人的一部分观点,由著名学者所扮演的公共知识分子因为缺乏交流网络和媒体工具,而成为影响力有限的“公知孤岛”。网络社交媒体的介入,公共知识分子的影响力被放大了,同时一些由民间学者、普通人隆起的意见岛屿也大量出现,在社会上形成了从孤岛向群岛的快速演变。

与此同时,这种话语权的大众化分享和再造,使民众可以尝试通过意见的表达、汇集、强化等在具体细节上参与政治文化的形成改造,由一盘散沙集聚成为在现代政治中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互联网+、大数据等火热的新时代标签,既说明中国在互联网这趟高速列车上已走在前列,同时也表明互联网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逆的未来。未来网络社交媒体对人、社会以及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介入将越来越深。基于上面的分析,笔者认为其对政治文化发展将产生总体向好的积极影响,而包括政府在内的变革主体如何更好的适应借力当前社会发展的新特点,科学引导网络社交媒体力量以及其所代表的部分民间力量,不断壮大推进改革攻坚、实现中国梦的全民合力,需要改革发展的全体参与者积极思考、深入探索。虽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成功的脚步已经在路上了。

[1]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克里斯·安德森著.长尾理论[M].乔江涛、石晓燕,译.中信出版社,2010.

[3]克莱·舍基著.认知盈余[M].胡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2.

猜你喜欢
网民社交政治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社交距离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