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顶层设计方面为法治国家建设指明了方向。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涵盖依法治国各个方面,通篇闪耀着法治理性的光辉,尤其是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列为六大重点任务之一,详细阐明了法治宣传教育的地位作用、总体目标、基本方法,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必须有所担当、有所作为,为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转型升级作出应有的努力。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新部署新要求,努力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发展
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求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长期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法治宣传教育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重大任务,要求法治宣传教育不仅要传播法律知识,更要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信仰、引导法治实践,渗透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融入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提出了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等措施,从宏观层面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政策支持。
四中全会为新时期法治宣传教育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关于法治宣传教育基本定位、深刻内涵、重大任务、重要措施的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是当前全省法治宣传教育系统的头等政治任务,也是开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实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发展的必要基础。要以我为主,不等不靠,抓紧与相关部门协调,形成最大共识,争取最大支持,加强顶层设计与尊重基层首创结合,进行调研、试点,制定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路线图和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确保四中全会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以构建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为抓手,努力探索法治宣传教育多元共治新实践
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要求法治宣传教育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由输送向互动转变、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当前,要坚持以构建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工作体系为抓手,以优化体制机制为保障,积极探索打造互动型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宣传教育新模式,提升法治宣传教育的质效。要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的深度融合,与党团建设、民主理财、村居建设等基层自治工作的深度融合,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深度融合,“国家硬法”与社会组织自治规范、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社会道德习俗等“社会软法”一体化宣传;要推动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治专业人员以案释法制度,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综合运用法律知识普及、法治理念传播、法律制度引导、法治实践体验、法治文化熏陶等方式、途径,引导公民共同参与法治建设;要更加强调多元参与、包容合作、互动共治,健全基本队伍规范化、基本方法实效化、基本平台立体化、基本要求标准化、基本机制长效化“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完善责任目标、分析研判、创新创优、社会联动、督查考评和保障支持等“六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项目化管理、绩效化推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具体工作过程中,既要解决好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又要着力突破深层次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增强统筹力、渗透力和掌控力。一是注重发挥信息化平台的集聚效应。加紧“江苏网络普法联盟”建设,加快“无纸化学法用法平台”推广,加大法治宣传教育管理软件平台研发力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努力实现法治宣传教育组织网络的互联互通,提升管理绩效。二是注重发挥法治宣传中心等阵地平台的集约作用。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激励等方式,推动法宣办与中心合署办公,建立法治宣传产品、法治文化产品的研发基地,强化平台的实战化功能作用,提升平台的实体化运行质效。三是注重发挥江苏普法志愿者总队等组织平台的发散效应。研发信息服务系统,统一形象标识,免费配发法治宣传教育资源,畅通服务渠道、规范服务记录,开展全省“普法达人”的宣传、评选和表彰,扶持、孵化一批品牌化、专业化、公益性的普法社会组织,吸引社会化力量支持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以志愿者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发散效应,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
以大力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为载体,努力打造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品牌
法治信仰必须建立在文化支撑之上,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已经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36项重点工作之一,单独列出,从宏观层面为全省法治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政策支持。
江苏的法治文化建设已经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要更上层楼,继续深化,把法治元素导入群众公共文化生活,融入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具有江苏特点、吴韵汉风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要突出群众需求,积极健全“需求、研判、反馈、供给”的法治文化产品研发推广流程,提升市县两级法治文化阵地的实体化运作水平,打造更多的法治文化建设精品。要健全扶持法治文化发展制度,主动对接,坚持把法治文化自觉纳入“文化强省”、“诚信江苏”建设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等精神文明创建领域,借助基层“文化中心户”建设、“农家书屋示范区”创建等政策,激发调动政府、市场、社会三方积极性,拓展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形成法治文化建设的社会合力,强力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规模化、系列化,推动法治文化作品创作专业化、制作精细化,推动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的经常化、常态化,推动法治文化向面上拓展、向基层深入,努力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法治文化需求,实现法治信仰培育与文化启迪、道德升华的深度融合,在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
(作者系江苏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责任编辑:苏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