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育芳
一、教材说明
本节教学内容从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究与现代人对地球的认识两个层面介绍了关于地球的一些基本地理常识。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懂得人类对地球的认知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
2.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头稍扁,中间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3.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需要的资料。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四、能力与技能
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查找和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
五、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的相关数据。
六、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卫星拍摄地球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
1.自学教科书第三页内容
2.讨论: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想象?(科学技术不发达,交通工具落后,人们活动范围小,只能想象)
3.小结板书:两头稍扁,中间略鼓。
(二)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1.制作统计表:人类探究地球所做的贡献。
2.小组合作。(按先后顺序排序再制作。)
3.活动:学生介绍,教师适当指导。
4.探究。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1)麦哲伦航海。(2)太空拍照。(3)海上望船。(4)登高望远。
5.议论,提高认识。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不够正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想象和推论?
引导:在当时的年代,是比较先进的。正是许许多多人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三)观察探究,了解地球真面目
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真面目。
2.多媒体出示地球在宇宙上的照片,进一步掌握。
3.师生探究。
(1)地球的形状、面积、体积、周长。
熟记“五一刘三起义死”:“五一”——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刘三起义”——平均半径6371千米;“死”最大周长4万千米。
(2)计算:步行绕地球走,大约多少天?
(3)小组交流。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