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上北投资网 卢又菁
台湾电力供应业:离岸风电 今年起飞
○文/北上北投资网 卢又菁
人类能源使用方面,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存量有限终有用尽的一天,同时其开采、提炼及使用过程也会对环境产生无法恢复的破坏并留下后遗症;核燃料发电虽然成本低廉、发电效率高,也因为高危险性及废料处理问题待解,在各国和地区范围内存在使用争议。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除了液化天然气、生质柴油等替代燃料外,风力、太阳光能、水力、潮汐、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也逐渐受到全球的重视。
根据台湾工研院《2014全球风力发电市场发展趋势与展望》报告,风力发电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再生能源,预计全球电力供应中的风力发电量将从2013年的2.87%增长至2018年的5.06%,并在2023年有望达到7.28%。
表1 台湾电力供应业TOP10业者近5年排名
风力发电以大型风力发电站为发展主轴,其发电量占比超过99%以上。以风机装载的地点可分为“陆地”与“离岸”两种。陆地风场因发展技术较为纯熟、设备装载难度较低,现已成为风力发电市场的主流,发电量占比超过九成。
近年来,台湾可开发的优良陆地风场已渐趋饱和,因此离岸风力发电逐渐成为各家企业未来布局的重点,成长迅速。台湾“经济部能源局”2000至2004年委托进行台湾地区风力潜能模拟分布,表明台湾西部沿海及外岛澎湖、兰屿具备潜在可观的风力资源,显示出台湾具有开发离岸风力发电的潜力。
台当局在2011年正式推动“千架海陆风力机”计划,其中陆地风场开发虽为短期风力发电重要发展项目,但计划对离岸风力发电的目标远高于陆地风场。计划中包括:2015年完成4座离岸风电示范机组,2020年离岸风电累计装置达520兆瓦,2030年完成800座离岸风电机组安装,累计装置达4,000兆瓦,相较陆地仅450座风机、发电量1,200兆瓦,台当局发展离岸风电的意图可见一斑。
离岸风场开发过程中,民间企业面临当局政策衔接、专案融资、环境评估等重重困难,导致开发时间冗长,多数业者仍未达经济规模。因此,他们在中华征信所每年出版的“台湾地区大型企业排名TOP5000”中缺席。
永传能源早在2004年即投入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彰化县海域的“福海离岸风场开发计划”,直到2013年才获得台湾“经济部能源局”“风力发电离岸系统示范奖励办法”补助,得以顺利建厂。从永传投入离岸风场到顺利建厂,花费了十余年时间,期间所耗费的资源、人力与精力无法计算。根据“福海离岸风力发电计划”,预计最高将有260兆瓦的装机容量,每年将为19万户家庭提供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并减少超过5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上纬企业自2010年投入“竹南离岸式风力发电计划”,期间也遇到许多难题。补偿金额方面,上纬与当地渔民经过多次协商,将补偿金额从新台币6,100万元提高到新台币2.8亿元,终于取得多数渔民同意使计划通过。其次,相关环境调查项目众多且程序繁冗,如飞行安全、飞弹试射、石油开采、环境生态、捕鱼习性、考古调查、海底土质研究等。融资方面,因投资计划规模庞大,上纬欲向银行团专向融资新台币200亿元。但资本额仅新台币8.4亿元的上纬,在台湾“政府”未能出面担保、限制大陆资本投入等因素影响下,外资银行虽有意提供融资却也受到诸多附加条件限制,使融资过程屡屡受挫。经多次沟通与努力后,上纬已于2015年7月成功取得多家银行联贷,总金额达新台币226亿元,并即将开始建立第一期的两支示范离岸电机组。
此外,过去积极布建陆地风机的台电公司,在两家民间公司艰难过关后,其彰化芳苑的“离岸风力发电第一期计划”终于出炉,成为台湾第三个离岸风力发电计划。台电的加入虽突显了台当局支持发展绿能的指标性意义,但也面临环境影响评价的难题,最终在修改设计后于2015年6月通过。
台当局绿能配套应完善 解决离岸风力发展困境
发展离岸风力是趋势且台湾也具备发展潜力,因此代表台当局的台电与民间企业上纬、永传均愿意投入相当的精力与资源,使台湾的离岸风力发电发展向前迈进一大步。政策的效益彰显,除当局带头示范外,民间响应更是成败关键。但从上纬、永传投入离岸风力计划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及相关资源可知,民间响应政策所获得的补贴仍与企业投入的精力相去甚远,显见政策配套仍有改善的空间。如补偿金额、调查项目与程序、专案融资,诸多配套措施均存在台当局可完善的地方。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机制,虽然意在使开发与保护取得平衡,但也成为影响企业投资意愿的因素之一,相关机制设计也值得深思。
当电力缺口已逐渐提升至台湾地区安全战略高度上时,风力发电成为台湾能源结构调整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当局发展绿色能源的重要方向之一。离岸风电又作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通过台湾当局协助,以排除民间参与的障碍,将是当局施政的重要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