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刚
(宜宾市辐射环境监测站, 四川 宜宾 644000)
· 环境辐射 ·
浅论通讯基站电磁辐射常见问题投诉与解答
胡志刚
(宜宾市辐射环境监测站, 四川 宜宾644000)
随着环保、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使人们对周围环境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由于不少公众对电磁辐射知识了解不多,因此“谈辐色变”,许多人对身边的通信基站、小区宽带网络中心机房、家庭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中抛物面天线的辐射充满疑虑和恐惧。其中对手机基站的投诉量逐年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和谐与移动通信业的健康发展。结合监测工作中的实际,将公众关于通讯基站比较有共性的疑问及投诉处理案例整理成文,立足事实和数据,深入浅出地释疑解惑。
电磁辐射; 通讯基站; 疑问及投诉; 解答
随着科技的进步、公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手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根据通信世界网报道,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在2013年首次超过10亿。由于用户数量剧增,为保证广大用户通话的需求,各大运营商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手机基站覆盖网络特别是近年来3G、4G网络的推广,基站建设更是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在生活中,公众可以非常容易地看到一些建筑物楼顶上有密密麻麻的铁杆或铁架,在铁杆或铁架上还有长方形的白色块状物,这些就是手机基站发射天线,是基站系统的一个部分。
随着环保、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使人们对周围环境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网络的广泛应用,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再加上一些媒体对电磁辐射的片面报道,更是加重了基站、输变电设施周围公众的恐慌心理,许多人对身边的通信基站的辐射充满疑虑。部分公众甚至对小区宽带网络中心机房、家庭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中抛物面天线也心存疑惑。由于不少公众对电磁辐射知识了解不多,因此“谈辐色变”,随之而来的,就是公众对各种电磁辐射投诉量增加,宜宾市辐射环境监测站自2010年~2014年7月处理的相关投诉达80件(详见表1:近年来投诉类型及数量分布图),其中以通讯基站为主,占了总量的79%(详见图1:近年来投诉类型所占比例),由此可见公众对身边电磁辐射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通讯基站上,在关于通讯基站投诉的现场处理过程中,公众提出了各种问题,其中的一些问题出现频率较高,也比较有代表性,较好地反映出公众在投诉时关注的重点,现针对通讯基站投诉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疑问及解答整理如下,望增加公众的相关知识,消除一些不必要的公众恐慌。
表1 近年来投诉类型及数量
图1 近年来投诉类型所占比例Fig.1 Proportion of complaints type in recent year
手机基站是手机用户之间信息传递的枢纽。简单来说基站主要由室内部分和室外部分组成:室内部分是指基站机房,里面放置了各种数据处理设备,一般位于单元楼顶层某间房屋内;室外部分即基站天线,一般架设在楼顶面。机房设备与天线通过有线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基站;基站通过架设在楼顶面的发射天线与用户手机进行无线连接,实现数据传输。无线数据传输的承载方式,就是通过电磁波,也就是通常所称的“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1]的定义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的现象,手机基站电磁辐射的本质就是能量的无线传递,这些能量中包含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如我们打电话时的通话,发送的信息、手机上网等。
2.1通讯基站的机房就在我家对门,机房的电磁辐射会很大?
现在很多基站天线架设在居民小区楼顶,基站机房自然就进驻了小区单元楼。运营商通常购买或租赁顶楼商品房,将数据处理设备放置于其中,并在门口贴上“机房重地”的标识,顶楼的其他住户也就成了机房的邻居。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民众并不了解基站的工作原理,他们很笼统地认为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不只是来源于楼顶面的基站天线,基站机房产生的电磁辐射也很厉害,投诉也由此产生。
基站主要由基站机房和基站天线两部分组成,机房内放置的数据处理设备,均通过有线连接,并通过光缆线把数据传输到楼顶天线,最终由天线将电磁波信号发射出去,整个机房并不直接向外发射电磁波。
从近期我们对基站机房周围进行的测试结果(测试频段700~3000MHz,主要涵盖基站所用频段)来看,仪器显示为“LOW”即“未检出”至“0.001775W/m2”, 通过分析表2(机房门口的监测点位及监测结果)数据及比较图2中机房门口监测数据发现,测试点位均为民众关心的地方,即设在顶楼住房隔壁或顶楼楼梯间的基站机房门口,测试值均远低于0.4 W/m2的标准限值,最大值仅为标准限值0.44%,说明基站机房周围的电磁辐射非常微弱,对人体是不造成危害的。因此,临近住户大可不必谈“辐”色变。
表2 机房门口的监测点位及监测结果
图2 机房门口监测数据Fig.2 Monitoring data at the door of engine room
2.2通讯基站架设在我房屋楼顶上,我受到的电磁辐射会很大?
近几年电磁辐射投诉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投诉是来自基站所在楼的顶楼住户。他们非常担心只有楼板之隔的基站天线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电磁辐射。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公众不了解基站天线电磁波的传播方向,认为自己房间与基站天线的距离最近,受到的电磁辐射最为严重。
天线正下方的情况又如何呢?通过分析11个基站(见表3:基站所在楼的基站正下方的监测点位及监测结果)与正下方的监测数据(见图3:基站所在楼的基站正下方的监测数据)我们发现其中一个点位为“<2.39×10-4W/m2”即“未检出”,且最大为“0.0218 W/m2”,仅为标准限值(0.4W/m2)的5.45%。整体来看,基站所在楼的基站正下方的监测值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基站正下方本已处于能量较弱的副瓣区域,加上楼顶楼板的遮挡衰减,测值会变得非常小。因此楼顶架设的天线对其所在楼内正下方的辐射非常小,基站正下方的居民身体不会受到电磁辐射的影响。
表3 基站所在楼的基站正下方的监测点位及监测结果
图3 基站所在楼的基站正下方的监测数据Fig.3 Monitoring datas directly below the Base Station
2.3居民日常活动区域的辐射状况如何?
近年来,手机用户数量剧增,为保证更多用户的需求,基站也越建越多。因此公众担心是不是基站越多,辐射就越大?那我们日常活动区域的辐射会不会很大甚至超出国家标准呢?这其实是个认识误区。基站的密度越大,基站发射的功率就越小;与基站越近,手机发射功率也越低。这就好比两个人在一起近距离说话,不用大声喊就能听得很清晰。
那实际情况又是怎样呢?现将15个基站周围居民日常活动区域的测试结果汇总如表4所示。
表4 居民日常活动区域监测点位说明
图4 居民日常活动区域监测数据Fig.4 Monitoring data of residential daily activity areas
通过分析表4居民日常活动区域监测点位及图4居民日常活动区域监测数据,发现居民日常活动区域的测试值最大值仅为0.00268 W/m2,尚不足标准限值0. 4 W/m2的1%,其他点位测试值也显著低于该最大值,可见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并未造成周围公共区域电磁环境的显著增大。
2.4我们的电磁辐射标准比国外宽松?
在处理投诉案件过程中,因监测结果符合标准限值,故有人对我国现行标准提出质疑,认为是因为我们的标准比国外宽松,所以才会出现监测结果符合标准的现象。而事实又是怎样呢?我们将国外现行标准与我国环境保护部现行标准进行对比(表5),选作对照的有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Radiation Protection)[2]标准、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for Electro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3]标准及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4]标准,它们分别代表了美国、欧盟及国际上多数国家公认的标准。
表5 我国现行标准与国外现行标准对比
从表5可以看出,我国针对移动通信的电磁辐射标准值明显严于美国、欧盟,并非公众认为的比国外标准宽松。
综上所述,移动通信基站在众多电磁辐射设施(设备)中属小型电磁辐射设备,对周围公众的影响较小[5]。对移动通信基站的监测结果也表明,只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距离、高度等进行安装,一般不会对周围环境敏感建筑物造成电磁辐射污染,说明通讯基站电磁辐射并没有公众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们在近年来的6.5世界环境日中通过向公众发放电磁辐射相关宣传手册与现场讲解,使公众对电磁辐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法治逐步完善的今天,公众积极利用法律法规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是必要的、也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在涉及诸如电磁波等非公共常识的专业背景时,建议公众多通过网络等媒介先了解一些相关背景知识,在求助相关主管行政机构或其他专业机构的同时,也要信赖专业、权威机构的判断、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在电磁波漫天飞的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放心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抛弃某些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因为消极的心理暗示只会使情况越来越遭。
同时,作为舆论导向的媒体,也应该在了解相关专业背景的前提下多做实事求是的报道,不加了解地片面性、误导性报道只会引发不必要的社会恐慌、甚至带来更多不必要的负面效应。
[1]GB8702-2014,电磁辐射防护规定[S].
[2]Health Physics Vol 74 No 4 1998,Guidelines for limiting exposure to time-varying electric, magnetic, 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up to 300 GHz)[S].
[3]EN50385:2002,Product standard to demonstrate the compliances of radio base stations and fixed terminal stations fo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the basic restrictions or the reference levels related to human exposure to radio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110 MHz - 40 GHz). General public[S].
[4]OET Bulletin 65 (Edition 97-01),Evaluating Compliance with FCC Guidelines for Human Exposure to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S].
[5]帅震清,杨有仪.电磁辐射、环境与人体健康[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14.
Disccusion of Complaints and Explana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HU Zhi-gang
(RadiationEnvironmentalMonitoringStation,Yibin,Sichuan644000,China)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ealth awareness, there quirements on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had become become increasingly higher. On account of the low awarenes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most people were scared by talking about ‘Radiation’ and were full of doubts and fear for the nearby base stations of communication, broadband network center apparatus room of neighborhoods, parabolic antenna of home satellite television receiving system. Among these, complaints on base stations of mobile phone had increased by years, which had influenced the community harmon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in some extent.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monitoring work, this article had collated some common doubts from public and the complaints handling cases on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s based on facts and data with profound explanations in simple term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question and complaints; answer
2014-12-12
胡志刚(1970-),男,四川高县人,2006年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工程师,主要从事辐射环境监测工作。
X837
A
1001-3644(2015)04-01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