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园区角环创会说话

2015-08-21 06:24王曦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5年1期

王曦

【摘 要】在创设与幼儿互动的区角环境过程中,我们所注重做好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来源于幼儿实际,符合幼儿需要,贴近幼儿水平的,同时,它又是为 满足幼儿,发展幼儿服务的。从幼儿中来,又到幼儿中去,对细节的注重,从根本上体现了“以幼儿为本”这一教育观念。

【关键词】以幼儿为本 区角环境 服务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5)01-0126-01

通过远程学习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问题与对策》后,我感触很深。特别是在幼儿园区角的环创问题上解忧受益不少,现小结如下:

一、调整座位,精心设置活动区

由于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跨入幼儿园,情绪不稳定,也缺乏安全感,他们更需要 温馨、自由、亲切的活动环境。针对小班孩子这一特点,我们尝试改变了以往整齐统一、小学式的座位摆放模式,把教室空间用橱柜、展示柜分隔来开,创设了温馨的“家 庭式”的活动区。并在地板上粘上弧形和正方形的不干胶,作为集体教学时摆放座位 的参照线。这样可让幼儿在提示下,对照自己的行为“标尺”。区角活动时,幼儿进入“包厢”,三四个幼儿在区角内一起游戏学习,轻松、安全又温馨。集体教学时,幼儿 听信号,按标记线围坐成两个半圆形或正方形。开放、可变的活动区布局,很好地处理并解决了集体教学模式与区角活动模式在同一环境内很难统一相融的矛盾。与幼儿互动的区角环境既要做到开放、可变,又要相对稳定,体现灵活方便,基于这一点我们对各区角的设置也做了适当的调整。我们把“娃娃家”和“宠物角”这两个生活区按排在了靠午睡室的墙边,一方面是考虑到这两个区角有一定的关联,它们都是以生活内容为主,以培养幼儿生活劳动,自我服务能力为目标的。另一方面这两个区角由于内容情境的需要,都要铺上塑胶垫子,而避开集体活动的区域范围,就用不着每天拆铺 垫子,减少了很多麻烦和重复劳动。

二、让墙壁、橱柜、设施与之互动

环境虽然是无声的,却默默地发挥着特殊的潜在的教育功能,环境的暗示,可以指引幼儿进行合适的行为。因此,在各个区角的墙上,我们结合区角内容,精心张贴了各种图片资料,设置了各种图示和区角指示牌,并对分隔区角的橱柜、展示柜和一些教室内的设施设备进行改装,从而使教室里的每方墙,每个角落,每样设备,在不知不觉中,对幼儿产生示范、提醒、引导的作用。

比如:在千尊比萨店,我们将幼儿制作比萨的过程用照片记录下来,然后张贴展示在区角内的墙上,提醒引导幼儿进入区角后,学习按穿服装——摆放材料——制作比萨——展示作品这几个环节进行活动。另外,把上次区角活动幼儿制作的比萨成品拍摄下来,贴在墙上,一方面保留记录了幼儿上一次区角活动的成果痕迹,一方面又为以后进入该区角活动的幼儿作了示范。为改变幼儿自主选择进入区角时出现的争抢、拥挤、吵闹现象,我们把橱柜改装成火车,并结合春天内容在火车上设计了小草区域牌和蝴蝶进区卡,有几颗小草就对应几只蝴蝶。幼儿进区时,通过观察小草区域牌上对应的蝴蝶数目,来确定该区角是否还可以进入。幼儿在选择区角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自我调整,互相协商,逐步做到了文明、有序,再也用不着教师三令五申,“区角进几个人”“这个区角人已满了,不许进去了”等等,有效地解放了老师的精力。又比如,对“宠物角”中的午睡室滑梯进行巧妙的利用。我们用珍珠板把滑梯切割成6大块,分别当作6只宠物的家,并在每只宠物的家门口贴上相应的照片,从而暗示提醒幼儿按照片,帮宠物穿上衣服,按照分块,把宠物一一送回家。

三、利用标记图示,隐性提示

蒙台梭利十分强调教具、材料、摆放所形成的秩序感。每一样材料、物品摆放都 有其固定位置,”序”的形成可以帮助幼儿改掉散乱、马虎的不良习惯,约束幼儿的无规则行为,并大大减少老师在收拾摆放材料上所化的精力,根据这一点,我们想到 了用各种标记来暗示提醒幼儿,区角材料、用具、物品应如何有条有理、认真仔细地摆放。

在“娃娃乐”的橱柜、方桌、小床上,分别贴上煤气灶、碗、勺、盆、娃娃等图标,提示幼儿什么东西应该放在什么位。穿珠区内,分别给材料、容器、摆放位置一一做上标记,暗示幼儿收拾摆放材料时要一一对应,不能乱堆乱放。在生活区,建构区的外沿,贴上几对小脚印,提醒幼儿进入区角后要按小脚印摆放好鞋子。在一摆一放鞋子的过程中,幼儿也逐渐弄懂了小脚印、鞋子数与区角内人数相对应的关系。

在“巧手乐”里,我们把装糖纸的竹篮、装糖果的竹篮以及装金纸棒的小竹桶的摆放位置都一一按照容器大小做上标记,从此花嫁喜铺里的糖纸、糖果都有了固定的去处,满地都是糖纸、满桌都是糖果的现象就不攻自破了。

四、营造、渲染区角氛围

氛围好的区角便是会说话的老师,它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吸引幼儿主动积极地进行区角活动。因此营造、渲染区角氛围是创设与幼儿互动的区角环境不可缺少的,我们要注重这一方面的工作,并尽力去把它做好。四月的春天,我们请家长带孩子们去郊游,踏青,并从大自然中带回各种野花野草,插在铺有绸纸,装有花泥的竹蓝竹筒里。春意盎然的气息迅速在教室里弥漫开来。于是,去插花角的幼儿多起来了,他们认真细心地把剪好的柳叶、桃花粘贴在长短不一的竹条上,然后饶有兴趣地插入花泥,一副乐在其中的神态。在“巧手乐”的中间,我们特意放置了一棵挂满糖果、红纸包、红灯笼的糖果树来渲染区角的气氛。一进教室门,就能看见糖果树,一进教室门,就能感受到喜庆、温馨的气氛。因此,进“花嫁喜铺”包糖、扎糖也成了孩子们争先恐后想做的事情。而对把包扎好的糖果挂在树上,装扮糖果树这件事,更是乐此不疲了。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体会,虽然还不成熟,但对于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提供了可研究的基础,在创设与幼儿互动的区角环境过程中,我还深深地感悟到,我们所注重做好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来源于幼儿实际,符合幼儿需要,贴近幼儿水平的,同时,它又是为满足幼儿,发展幼儿服务的。从幼儿中来,又到幼儿中去,对细节的注重,从根本上体现了“以幼儿为本”这一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