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改革促进派”

2015-08-21 18:29蔡如鹏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30期
关键词:用人受访者干部

蔡如鹏

7月18日,习近平在吉林调研。习近平在最近两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上,反复提到改革促进派,显示中共将强力推进各项改革的决心。图片编辑/何晞宇

这个夏天,“改革促进派”正在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政治词汇之一。

在今年5月5日的中央深改组第12次会议和7月1日的第14次会议上,习近平先后两次提到改革促进派,让这个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流行过的词汇,再次流行开来,并引发各方的解读。

分析认为,近期习近平连续两次提及改革促进派,一方面显示中共将强力推进各项改革的决心,另一方面也释放出在用人标准上“要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的明确信号。

针对为官不为

改革促进派并非是一个新名词,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有过类似提法。当年,邓小平在谈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时曾说,要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做人民满意老百姓称赞的改革促进派。他还风趣地说,“我算是比较活泼的人,不走死路的人。”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院执行院长杨凤城认为,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几年间,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90年代之交的时间段内,改革促进派的突出特征是思想解放,勇于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敢于实验,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实践成果。

当年这些改革促进派也被视为中国改革的先行者、探路人。

中共十八大后,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确定了改革的宏大计划。

有分析认为,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改革计划,把计划变成现实,而改革计划的落实则需要大批“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官员。因此,是否能形成一批务实高效的改革促进派,关乎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

两年多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官员队伍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和“夺印削权”“断腕割肉”般的利益调整,有些官员对改革虚与委蛇、敷衍了事,甚至千方百计拖延、阻挠改革。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与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改革促进派主要是针对改革反对派不同,中共中央当前重提这一概念,更多的是针对懒政怠政、那些为官不为的官员。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特别提出要整顿“庸官懒政”。他还在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严厉批评公文旅行、繁文缛节,国务院已经通过的一些改革政策却因为“处长把关”难以落地。由此可见部分官员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消极和延误。

《人民论坛》杂志最近做过一次调查,发现在8000多份收回的问卷中,有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比例不到40%”。

许耀桐认为,中央深改组近期重提“改革促进派”是有针对性的。目前中国处在转型期,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杂音,有人认为改革动力不足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党员干部。

习近平“对症下药”提出党员干部要“争当改革促进派”,就是要通过抓干部队伍,为改革注入新的动力,开创新的局面。

中央深改组第12次会议提出,要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要着力强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用人导向,把那些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激励干部勇挑重担。

习近平还在会上呼吁中共各级领导干部“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

分析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重提“改革促进派”,是研判了利益关系调整的复杂性、困难度,并释放了清晰的用人新信号,通过政绩考核将那些改革派干部重用起来,进而撬动整个干部队伍的转型优化。

谁是改革促进派?

何为改革促进派?按照习近平的话讲就是“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人。有舆论认为,事实上习近平本人就是改革促进派的代表。

无论是在正定县委书记期间破格引进外来人才、敢为天下先开发旅游,还是在浙江省委书记任内推出“八八战略”、升级改革开放,习近平是一以贯之的改革促进派。

自中共十八大就任总书记之后,习式改革更为中国发展带来全新变化。

三中全会完成了改革的顶层设计,并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为推动改革的强有力机构。两年以来,有关各项改革逐步展开,和高层推进改革的决心密不可分。

许耀桐认为,改革促进派首先要有比较明确的改革方向,能够打破旧的格局;其次,要风清气正,清正廉洁;再次,要会用人,敢用人;最后,要有改革的精神状态。

《人民论坛》杂志的调查显示,在“您认为改革促进派干部应当具备哪些突出的特点”这一项,57.6%的受访者选择“真抓实干,敢于担当”,居第一位;46.8%的人选择“敢于自我革命,直面改革难题”,居第二位;排名第三位的是“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占比为34.4%。

从调查结果来看,公众普遍认为改革促进派的特点和衡量标准,主要是在行动和心态上。

调查同时显示,有超过9成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把“促进改革”这一项指标融入到考核干部的体系之中。

多位受访者相信,只有让更多的“能人”以合理的机制加入到中国改革的事业之中,干部的贤能与胆略方能充分地被激活,中国的改革才会朝更全面、更彻底的方向推进。

猜你喜欢
用人受访者干部
认识亚健康
“民生清单”承载幸福期待
《群书治要》论用人:战略定位与导向
房价还会涨吗?
为什么叫“一把手”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离任用人审计”值得提倡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