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现状与展望

2015-08-21 06:43刘福成郝喜玲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刘福成,郝喜玲,梁 中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安徽蚌埠 233041)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时间并不长,但发展却很迅速。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次招收人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到2001年,全国共有90多所院校开设该专业,再到2005年,全国已有178所高校开设该专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我国已有了较大的进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具有多样性,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得到许多专家的认同,正在成为许多高校专业发展和建设的一个新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如何发展和定位,是当前许多开设和正在筹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共同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有望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具发展性的学科和信息时代最具活力的专业之一。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对人力资源专业建设问题进行了大量研讨,成果十分丰富,有助于学者们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研究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文献计量法,是以文献的外部特征(如文献名称、作者发表时间以及发表期刊等)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与统计方法来描述的方法。内容分析法则侧重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需要研究者做出推断通过对文献内容进行类目设定,经过编码而得出结果。[2]本文对论文的发表时间分布、期刊分布被引率等进行计量分析,主要采用的是文献计量法;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性质等要素将侧重于使用内容分析法来进行研究,以期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文献研究现状有一个总体把握,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本文将研究范围确定为1998年1月至2013年8月所收录在CNKI中的论文,检索的截止时间为2013年8月20日,通过检索得出1998年以来发表的文章共有343篇。在利用文献计量法进行学科知识研究时,学者一般选取有影响的论文作为样本。[3]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题名选取了CSSCI来源期刊中22篇文章,以及被引次数超过3次(含3次)的共93篇文献,这些文献可以代表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成果。去除二者重复的以及与主题无关的共计102篇文章。使用的同样的方法以“人力资源专业”为题名检索得到8篇文章,最终共得到110篇文章作为研究样本。

二、研究样本的概况

(一)论文发表时间分布

统计文章发表时间分布,可以从时间序列上直观地看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近些年的研究现状(如表1)。由于多数文献以“被引用次数”作为选择标准,所以近1-2年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较低,未被作为研究对象。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发表论文的变化趋势,2005年前(含2005年),合计发表论文26篇,平均每年发表3.7篇,说明该阶段还未引起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而2006年至今,阶段论文发表数量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论文的质量也在逐步提升,这说明相关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论文数量有了较快的增长,该领域有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群体。

表1 论文数量年度分布统计表

(二)论文作者及期刊分布

1.作者分布分析

对论文作者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目的在于揭示学者对该问题的关注程度和重视程度。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统计:一方面,根据第一作者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发现110篇论文中有1人发表3篇,4人发表2篇,其余作者发表1篇,统计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作者不仅人数较少,而且少有学者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问题作为课题进行连续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刚开始涉足该研究领域。另一方面,根据作者所在单位进行统计,110篇论文中涉及87个单位,且都属于高等学校,其中本科院校占86.4%,高职高专院校占11.8%。

2.期刊分布分析

对论文期刊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是为了揭示我国杂志社对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110篇论文分布在81种刊物上,其中《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为8篇,《黑龙江教育》《人口与经济》与《中国大学教学》分别为3篇,发表2篇论文的期刊有16种,其余61种期刊都只发表了1篇相关论文,占总数的75.3%。其中学报发表论文38篇,占34.5%,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和各高校学报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发表有着重要贡献。

(三)被引率统计分析

引文率即论文被引频次,是论文学术价值的反映,也是表明文章质量的较客观指标。将110篇论文中被引率不少于20次的论文列出,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胜任力”和“实践教学”是两个备受关注的主题。

(四)论文受资助情况统计分析

据统计,已发表的论文有53篇文章获得了资助,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以及一些高校基金项目和地方基金项目等,获资助的比例达到了27.3%,其中1.8%的论文获国家级资助,0.9%的论文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资助。

三、研究内容分析

(一)研究方法统计分析

本文将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四类: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综述研究和案例研究。据统计,110篇文章中,定性研究的文章共100篇,定量研究的文章7篇,综述研究的文章2篇,案例研究的文章只有1篇。总体而言,定性研究的文章较多,在定量研究的7篇论文中,有4篇是测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能力结构的,并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另外3篇分别是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人格调查、求职状况以及专业课程设置,其中专业课程设置的数据来源于美国东部、中部和西部3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院系73门专业课程的内容大纲。综述类其中1篇是2003年中国人力资源教学与实践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另1篇是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现状综述。案例研究唯独1篇是关于“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其通过一则案例详细介绍了目前流行欧美的一种新颖的上课方式。

(二)研究主题的分析

根据论文研究的关注重点,我们将研究主题划分为四个方面:

1.实践教学。这一主题的文章共有31篇,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必要性,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对策,实践教学的教学体系设置、组织模式以及实现途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实践教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4]但实践教学目前还处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5]因此,学者们提出了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1)多数高校未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组织难度大;(2)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3)校内专业实验室建设较滞后以及校外实训基地缺乏。

2.人才培养。这一主题的文章共有30篇,其中研究关于人才培养中胜任力的文章有12篇,关于素质结构及其培养分析的有6篇,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有7篇,关于能力开发的有四篇,还有1篇是关于人才绩效评价的。关于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传统培养模式的特点和局限;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理念,尤其是培养目标的设置,主要解决的是专业定位问题;三是人才培养途径,王萍主张按社会需求多方式地进行人才培养,即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辅之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及教学实践、案例讨论等为辅助教学手段,并采用模拟实验和社会实践等培养途径,[6]也有学者提出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7]刘永安就认为,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创新;[8]四是课程体系,即人才培养模式的体现,是专业教育的立足之本,主要研究培养方案问题。

3.教学改革。这一主题的文章共有30篇,其中主要包括:(1)教学方法改革,要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相适应,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的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2)教学理念改革,应变“单向灌输”为“启发式”“研讨式”教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3)课程教学内容改革,高校应该及时分析并回应社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否则将会造成教学与实用脱节、与用人单位实际情况脱节。[9]

4.专业综合建设。这一主题的文章共有13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行了总体性分析和评估,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紧迫性及现实性、专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专业建设的目标定位和培养方案等问题,其中,文章特别关注的是师资建设问题。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数量、年龄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均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经济和市场要求,所以高等院校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力求尽快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姚春序、张蕾认为,人力资源专业的发展定位和办学思路尚存诸多不足,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10]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定位,全裕吉认为,人力资源建设必须改变传统定位,立足地方、面向地方、服务地方,并结合自身条件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追求以有特色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11]还有学者提出,师资是专业发展的关键但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师资薄弱,专业教师短缺,现有教师本专业教学与研究水平不高,所以应该加大师资培养力度。[12]

一个专业往往意味着一个比较系统科学的教育体系,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师资队伍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源。[13]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较多学者只是从某一层面关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建设问题,研究视角比较窄缺少一种系统性的综合性研究,从项目的资助情况来看,也缺少配套资金资助,这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后续发展。

四、未来研究展望

尽管我国学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还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对未来研究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通过从国外引进教材开始,进而设置专业和招生,这些过程大大推动了本领域的教学与科研,但对国外大学该专业课程的内容体系、教学模式并未进行广泛研究。[14]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国际合作和跨机构合作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途径从目前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研究较少借鉴西方先进经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需要加强国内学者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和交流合作。先进的合作模式是学术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交叉合作模式有利于理论创新。因此,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应该加强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团队。

2.提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研究中发现,人力资源专业相关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类别呈现出不正常的现象,单纯采用定性与思辨方法的论文占据了绝大比重,只有较少论文采用定量与实证研究方法。这种现象反映了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仍以定性与思辨为主,缺少定量与实证方面的研究成果,易导致其他学者对相关研究成果科学性和严谨性的质疑。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中,有许多适合采取定量与实证方法研究的课题,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状况,实践教学开展状况等研究。

3.加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的课题立项和资助力度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受到项目资助比例较少,资助层次也较低。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国家、省市相关部门和各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投入力度的不足。因此建议增加国家专项课题的立项数量,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的投入,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术研究中。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学者应该积极申请项目资助,并通过科研项目资助稳定当前研究团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研究中。同时加强对项目的管理,促进各机构合作,资助建立学科实验室,改善科学研究条件,资助国际合作交流和跨机构合作交流,从整体上提升研究水平和质量。

[1]关培兰,申学武.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003中国人力资源教学与实践研究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

[2]邱均平,王曰芬.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

[3]林丹明,等.我国工商管理研究的知识来源与结构——基于文献计量法的分析[J].汕头大学学报2009,(1).

[4]廖英.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0).

[5]刘福成.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及途径[J].高教论坛,2006,(3).

[6]王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2008,(10).

[7]孙仁峰.“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8]刘永安.地方性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8,(6).

[9]傅志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1,(2).

[10]姚春序,张蕾.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刍议[J].高等农业教育,2004,(7).

[11]全裕吉.新形势下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定位分析[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

[12]傅志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1,(2).

[13]刘铁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现状:一项文献述评[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

[14]范冠华.美国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基于学生胜任力开发的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12,(9).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