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花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根据篮球运动员目标取向、竞赛状态焦虑的理论概念、特点的叙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归纳法,来阐述篮球运动员成就目标取向与赛前状态焦虑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级别的运动员成就目标取向、赛前状态焦虑不同。篮球运动员应始终把比赛心理定向定位在目标任务和动作上,为篮球运动员树立科学的目标取向,对赛前状态焦虑提供理论性支持,从而促进篮球运动员良好比赛心理状态的形成。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 成就目标取向 赛前状态焦虑
一、引言
篮球运动是以投篮、上篮和扣篮为中心的对抗性室内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集体性、综合性的运动项目。篮球比赛要求运动员必须根据当时情况随机应变,及时、果断、快速地做出应答行动。在心理上始终要保持平常心,这样可以减少竞赛焦虑,比赛中运动员在消耗巨大身体能量的同时也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运动员的比赛表现是由身体、技术、战术、心理的整合效应决定的。成就目标取向与赛前焦虑是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状态和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
二、成就目标取向与赛前状态焦虑的概念
(一)成就目标取向的概念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不同研究者对成就目标取向的定义有着不同的观点。外国学者Elliottt与Dweck二人将成就目标取向定义为对认知过程的计划,具有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结果。Pintrich认为成就目标取向是个体对追求成就任务的理由和目的的认知表征,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一个有关目的、胜任、能力、成功、努力、错误和标准的有组织的信念系统。研究者Nicholls的能力理论认为成就目标取向是对个体所持成就目标或动机进行取向以探讨其行为变化的理论。经过研究者长期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在目标取向理论的观点里,认为一个人在完成一项任务时,有两种目标取向:自我取向与任务取向[1]。
(二)赛前状态焦虑的概念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由紧张、不安、忧虑、压抑和恐惧等情绪交织而成的情绪反应,是伴随着某中不详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情绪。赛前状态焦虑是运动员面对竞赛情境的压力所产生的反应,第二代竞赛状态焦虑问卷认为焦虑有三个层面: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2]。
三、篮球运动员成就目标取向与赛前状态焦虑的特点
(一)篮球运动员的成就目标取向特点
查阅资料整理,归纳可知,不同级别的篮球运动员在成就目标取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如国际健将级篮球运动员的目标取向显著高于国家健将级和国家一级篮球运动员,篮球运动员的任务取向显著高于自我取向。随着运动等级的升高,篮球运动员的自我取向越低,任务取向越高,运动员运动水平越高在比赛中越倾向于任务取向。
(二)篮球运动员的赛前状态焦虑特点
随着运动等级的升高,篮球运动员的认知和躯体状态焦虑降低,状态自信心升高,篮球运动员的赛前状态自信心高于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不同级别篮球运动员的赛前认知、躯体与自信心状态焦虑存在显著差异。国际健将级篮球运动员的状态自信心显著高于国家健将级和国家一级篮球运动员。国家一级篮球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与躯体状态焦虑显著高于国际健将级运动员和国家健将级运动员。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最佳状态焦虑水平,适度的焦虑才会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竞技能力。
四、篮球运动员成就目标取向与赛前状态焦虑的关系
自我取向高的篮球运动员,其赛前状态焦虑越高,自信越低,而目标取向高篮球运动员,其赛前状态焦虑越低,自信越高,运动员的认知焦虑主要来源于自我取向,想赢又怕输是自我取向的典型心理特征,其结果将导致最后比赛真的会输;如果想减少躯体的紧张、心率加快的心理症状,就要关注比赛任务[3]。在比赛中发挥好的运动员表现出最低的认知状态焦虑与躯体状态焦虑以及最高的状态自信心,运动员的赛前状态焦虑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选手的赛前心理状态,让自己的成绩发挥到最佳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越在乎比赛的成绩和结果,运动员就会越缺乏自信,而越关注自己比赛的任务,运动员就会越增强自信。2004年雅典奥运会我国射手朱启南在男子十米气步枪决赛中获得冠军,他没想过拿冠军破世界纪录,只是在赛前把握好自己,打出自己的水平。这说明在比赛中,无需考虑结果,只需做自己,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技术动作上。本人曾参加多次武术比赛,偶尔在赛前出现想赢怕输的念头,但还是时刻告诫自己,做好自己,平常心对待。每位运动员要做到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比赛其实就是在跟自己比。因此,作为篮球运动员应始终把比赛心理定向定位在目标任务和动作上,一心一意做好自己当下的事情,就一定能把握自己、把握现在、摆正成功的目标心理定向,减少赛前状态焦虑,增强自信,战胜自我,在比赛中取得理想成绩。
参考文献:
[1] 刘淑慧.射击比赛心理研究与应用[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年红,范云生.射击运动员赛前焦虑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19(3).
[3] 刘洋.高水平武术运动员赛前焦虑与运动成绩关系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34.
[4] 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 丁文,杨剑.大学生网球运动员成就目标取向、自我妨碍与运动成绩的相关性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