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刚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类与师范类院校的培养目标及要求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性及优缺点,提出进一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建议。
关键词 全日制 专业学位 培养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发生巨大的变化;需要扎实理论基础,较强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推动体育事业的健全发展,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做出科学、合理及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为我国部分院校培养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指导性方案,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有专业性的指导意见,明确社会实际需求与培养目标,培养出具有社会实际价值的专业型人才。
一、我国部分高校全日制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我国教育部提出的研究生培养总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1]。对基本培养目标定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需要,体现人才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培养目标,结合高校培养现状,培养出符合社会质量需求的人才。对我国部分高校培养目标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表1可知,各高校的培养目标大致符合我国教育部规定的培养模式,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上六所高校在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方面的培养目标大致相同,大多数院校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也有明确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求、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等等,培养德智体全面衡量的人才,以社会需求和教育目标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培育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从培养目标结构组成要素来看,分为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结构,按照培养扎实理论基础知识,较强能力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总体要求,构建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为一体的培养方式[2]。几所高校都有涉及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等三方面的内容,只是各高校从不同的点对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出要求。各高校培养人才基本上是按照我国教育部的要求进行培养,缺少自己的特色培养要求及创新型培养方式,导致各高校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及承担赋予我们的责任。
二、中国全日制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美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比较分析
美国高校体育专业硕士专业领域目前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管理、运动伤害防护、运动娱乐休闲与服务、青少年体育发展、体育活动与公众健康及残疾人体育在内的8个专业领域[3]。这8个专业领域都具有特定的培养目标,而且职业目标非常明确。美国培养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领域设置较多,培养目标较为明确,如体育教育领域需要培养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及高中所需的体育教师,运动训练培养竞技和健身教练员,并且还专门培养残疾人体育运动教师[4]。美国在社会需求原则上体现的较为明确,而中国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不是社会质量需求,缺乏实践指导性。
当今是信息网络服务时代,以创新服务为主要的市场经济形态,在具备一定的基本能力外,还需要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提供质量服务需求,要培养出一批批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保证学生具备素质类和专业类知识、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基本能力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5]。
三、结论
(一)我国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没有针对性,培养目标要求很高且与社会需求脱节。体育类不同专业应有各自的培养目标,共性与个性共存,基本培养目标上达成共性,在专业性质、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知识体系等方面挖掘专业“个性”。
(二)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没有创新,缺乏培养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体育类人才,应该激发高校办学活力,改进项目管理方式,落实和扩大体育类高校办学自主权。办出自身的特色,优化体育学学科专业结构,协调发展各地的体育学教育。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体育硕士[Z].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2014.11.
[2] 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Z].1998.
[3] 杨小永,苟正斐.美国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及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2.
[4] 吴磊.中美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
[5] 于浩毅,汪晓赞.对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思考[J].体育科技.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