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俄国贵族问题涉及到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道路的整体性认识和评价,研究苏联时期贵族问题不仅可以填补研究空白,而且也是解读苏联剧变原因的一种有益的探索途径。苏联时期尽管研究方法单一,但在解冻时期俄国史学界出现了多部有影响力的贵族史研究成果。苏联解体后,俄国史学界的贵族史研究进入正轨道:第一,开始关注阶级和改革以后等级史,其社会经济的研究范围大大扩大;第二,出现了18-20世纪初贵族心理、家庭和等级文化跨学科的研究;第三,出现了有关苏联社会革命前原贵族和其他社会上层代表和命运的研究成果。西方史学家的俄国贵族史研究独辟蹊径。中国苏联史学者的贵族研究有限。
关键词:俄国贵族;苏联解体
中图分类号:K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体制模式问题。在苏联集权体制下,没有建立起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建立的“单一性”和“两级性”的社会结构预示着深刻的社会矛盾。上层利益集团贪污腐化,以权谋私,不仅工农大众渴望的平等公正的自由民主化为泡影,而且过去俄国其他社会阶层——贵族、神职人员、资产阶级等阶层被彻底摧毁,数百万人因政治恐怖和虚假指控而丧生,与其相关的俄国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财富荡然无存,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反差是苏联解体的一个根本原因。俄国贵族问题历来是俄国史研究的重大问题之一,它涉及到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道路的整体性认识和评价,从贵族史的角度可以深化苏联解体原因的探究。
一、帝俄晚期贵族社会地位和作用研究成果
俄国贵族史的研究已有二百年的历史。19世纪贵族史的研究著作稳步增长,其结果致使19-20世纪之交出版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专著,这些著作致力于贵族具体地区和时期,或是贵族等级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研究。许多学者致力于重建俄国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完整性。十月革命后,俄国社会结构趋于单一性和两级性,贵族被彻底边缘化于两极社会集团之外,贵族史的研究因此戛然而止。苏联史学界长期以来把贵族描述为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指责他们是一股与工农联盟的布尔什维克政权对抗的敌对势力,其研究的关注点是苏联新知识分子的形成、阶级斗争和贵族代表中的资产阶级专家如何为新政府效力。贵族研究尽管研究方法单一,但解冻时期重新开始研究贵族,尽管使用阶级斗争的方法,但结果相对客观。流亡史学家从现有的事实和有限的年代框架接近贵族问题:出版族谱和几代人的绘画,出版个别贵族家庭的历史和传记著作,出版了专门为贵族等级出身撰写的著作。相关经典著作如下:
В.М.卡布赞、 С.М.托洛茨基的《1782-1858年俄国贵族人数的变化和分布》、С.М.托洛茨基的《18世纪俄国专制主义和贵族》、《16-18世纪俄国贵族与农奴制》关注社会阶级结构转换中贵族的地位、贵族等级与专制政府的相互关系。如С.М.托洛茨基通过对《官秩表》的详尽地研究,揭示了18世纪俄国官僚体制的形成及特征:贵族是俄国官僚体制上层的核心成员,平民知识分子则是俄国官僚体制中的下层官员。国家机构不同部门之间,职能的制度化、等级化;打破门第制度,依据个人的任职年限、能力大小、教育程度择优取仕;以日常的货币俸禄取代土地和实物赏赐,以此改变官员的物质生活条件;封建贵族化是18世纪俄国官僚体制发展的基本特征。他把贵族服役的某些方面紧密地同专制主义官僚体制的形成相联系。①
А.П.卡列宁的《1861-1904年改革后俄国贵族:成分、人数、团体组织》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贵族等级的社会成分和人数、社会地位、团体组织的特征、贵族团体组织的请愿活动,由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使贵族的资本主义化进程滞后。农奴制的废除,阶级的分化,土地成为财富的主要标志,贵族不再把服役作为追求的理想,他们逐渐脱离服役事务,在地方机构成为主导势力的领地贵族,极力反对国家的改革方针,最终成为20世纪俄国改革的阻碍者。②
Ю.Б.索洛维约夫的《19世纪末期专制政府和贵族》、《1902-1907年专制政府和贵族》、《1904-1914年专制政府和贵族》的系列著作研究了19世纪末-1914年俄国贵族史、以及专制政府与贵族的相互关系。强调分析维特与贵族在俄国发展道路选择上的争论;他分析了政府和贵族右翼,首先是大土地所有者与政府在政治层面的相互关系;指出“一战”初期,贵族正在经历痛苦的转折。资产阶级的发展趋势已启发到贵族最先进分子,而顽固保守的贵族势力抵触它;1914年贵族危机的加剧是与大批贵族不愿纳入资本主义发展轨道、希望保留往日封建特权紧密相关;正是由此贵族力图以自己的意图改变沙皇。③
B.С.佳京的《1907-1911年专制政府、资产阶级和贵族》、《1911-1914年资产阶级、贵族和沙皇》认为,从沙皇和保守贵族的立场来看,国家不愿意和也不可能在经济和政治结构方面进行深刻的改革。在这个时期有以贵族联合会为首的正统主义派和以斯托雷平的波拿巴派,两派的矛盾斗争影响了沙皇政府的决策。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贵族的经济地位的日益脆弱,贵族试图保持其在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影响力。这就解释了贵族为何积极反对官僚机构领域的改革,特别是有关选举制度和扩大地方自治政府权力的改革。但是这些研究关注的还是上层世袭贵族和官僚机构圈,很少关注具体地区贵族的情况。④
Е.Д.切尔缅斯基的《第一次俄国革命中的资产阶级和沙皇》、《俄国国家杜马和沙皇政府的被推翻》利用丰富的档案、刊物、当时政治家的回忆录阐述了1905-1906年俄国革命进程中俄国资产阶级的态度和沙皇的作用。作者重塑了俄国资产阶级的政治无力、在沙皇面前的奴颜婢膝,在俄国革命中的背叛。反映了贵族在政治制度中的作用、政府贵族政策的基本趋向、六三宪政制度问题。⑤
А.Л.阿夫列赫的《被推翻前的沙皇》强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贵族和专制制度的关系。认为,1915年-1916年中断了专制政府和贵族之间的互动机制。贵族从一个有凝聚力的政治力量变为“一群平凡的人”。在需要凝聚时,至高无上的权力阶层和统治阶级相互隔绝,因此,联合起来的贵族们开始不愿成为反对派。⑥保罗·泽梅什克维奇《贵族与革命》分析了俄罗斯帝国覆灭的10个方面的原因。作者认为,从19世纪起,贵族革命者便以革命思想传播和组织者的身份参与1905-1917年革命和1917年革命,动摇了俄罗斯帝国的社会基础。但大部分贵族是保守的,对革命冷嘲热讽,有悖于祖国捍卫者的荣誉称号。⑦
二、苏联剧变后苏联时期(20世纪20-30年代)贵族生存状况研究
1980年底和苏联剧变后,贵族史研究重新进入正轨道:第一,开始关注阶级和改革以后等级史,其社会经济的研究范围大大扩大。如,К.Н.库尔科夫主要运用最新的庞大数据探讨了19-20世纪初俄国现代化进程中贵族的适应性,在工商业领域里贵族的作用和转型时期贵族的社会心理问题。⑧H.A.伊万诺夫和В.П.热尔托夫使用新方法来研究俄罗斯帝国社会等级层次和贵族在整个社会机构中的地位,分析贵族权力地位和在不同地区贵族等级机构的活动。作者认为,俄国居民的分层方式是基于社会的、等级的,而不是基于民族和宗教信仰的。贵族的团体组织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督,俄国缺乏真正的等级代表制。俄国贵族的出现与国家义务紧密相关。由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有限,权利平等的公民社会建立步履艰难。⑨第二,出现了18-20世纪初贵族心理、家庭和等级文化跨学科的研究。Ю.М.洛特曼率先在该领域的符号学、文化方面演绎了传统贵族日常生活和盛典。⑩E.H.马洛西罗瓦重建了18世纪俄国贵族的心理肖像。?И.Ф.胡杜什娜从社会哲学角度考察了18-19世纪俄国贵族的意识形态。?Е.П.巴里诺瓦重构20世纪初俄国贵族复杂的社会文化外观。?第三,获得了有关苏联社会革命前原贵族和其他社会上层代表生活详情,某些贵族及家庭在十月革命后的历史和命运得到关注。某些贵族家庭(贵族阿克萨科夫、公爵霍万万斯、公爵希尔科夫、伯爵梅杰姆等)的著作已经出版,作者试图推断1917年后俄国贵族某些具体家族的命运。?自1917年以来,В.А.伊万诺夫的《勋章的使命:20年代末期-40年代在苏联大规模镇压:西北俄罗斯联邦政府的材料》关注了贵族家庭命运,然而,他的研究影响只是苏联时期被镇压的贵族生活的一个方面。?与十月革命前的俄国贵族研究比较,成果虽薄弱但方法多元化。其相关重要研究成果:
С.И.叶夫列莫夫的《1917-1930年底苏俄和苏联时期的贵族家庭:社会家庭方面》通过回顾1917-1930年贵族家庭的社会史定义“贵族家族”的内涵及贵族家庭模式;作者认为,帝俄晚期俄国现代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贵族从等级向阶级的转化,其生活方式多元化,贵族人数下降。十月革命后,在苏联社会两极性和一体性社会结构的作用下,国家和私人的生活方式被重建,作为阶级异己分子,贵族及家庭、家庭之间的联系被切断,贵族的土地和住房被没收,由于“坏”出身贵族在就业市场上难以求职,贵族家庭成员大量死亡、被迫移民。尽管如此,在极为恶劣的社会环境下,特别是在1930年大清洗的浪潮中,作为一个特殊的边缘群体,贵族固守自己等级的文化生活传统,无论身处何种逆境,他们相互支持,对抗苏联政府,如继续在教堂保持其结婚仪式,采用地下联系方式,竭尽全力保护俄国文化。?
Т.М.斯米尔诺娃的《苏俄时期的“过去人”》确定了十月革命后被剥夺了权力和特权的社会各阶层代表“前人”(Бывшие люди)的内涵:官僚上层、资产阶级、贵族地主、上层神职人员。阶级标签带来的污点不可洗刷,履历表决定1920-1930年每一个苏联公民的命运。尽管在苏联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异己”人的后代伤痕累累,但他们内心深处真诚地赞同共产主义原则,积极参与苏联共产主义建设。即使素质很高的“过去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功绩卓著,但因“异己”的社会出身,会在瞬间丧失职业生涯巅峰得到的一切。由于所谓的阶级原则,苏联社会各阶层过去的界限日益模糊,在1920年底-1930年初,政权挥舞阶级敌人这个棍棒开始打击农民和社会中间阶层。政治上不可靠的人也包括地方政府中不忠诚的代表,甚至日常生活中的个别公民。对社会“异己”阶层代表的“再教育”、“改变”、“再造”过程及其复杂,多年来呈现病态和不均衡性。在苏俄“坏”出身者被注定后,如果不死,也是苟且偷生,评估复杂的社会进程被简化。20世纪30年代,阶级斗争开始直接转移到工人阶级的队伍中。1930年中期被苏联社会吸收的革命前俄国所有的社会阶层在内战、集体主义化、工业化、文化大革命、以及各种各样的“清洗”和宣传活动中被碾磨和“消化”。1936年宪法的实施意味着按阶级标签深化全面的社会迫害。?
A.B.瑙莫夫的《20世纪俄国贵族的命运》研究了苏联时期俄国贵族家庭的典型代表梅德姆家庭史。他认为,一是在俄国社会的转型时期,享有特权地位的梅德姆家族为了生存,一方面,保持传统的忠君信仰和为皇帝、祖国和信仰服役的天职,另一方面,在战时极为变动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运用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经营农业,保持和农民的融洽关系。二是俄罗斯联邦刑事案件的档案证明,梅德姆家族成员的命运悲惨。1930年底的苏俄时期,无论其功绩大小,还是职业需求,梅德姆贵族家族的基本成员在清洗、饥荒和流行病中离开人间,为了保存实力被迫移民,在境外颠沛流离。三是具有浓厚德国血统的梅德姆家庭尊重祖先的文化和传统,同时深深地拥抱俄罗斯、东正教文化。在恐怖的1930年,第三代贵族保持尊严,忠诚旧俄的道德观、家庭和精神传统,以自我牺牲的精神有力驳斥了两次大战期间及战后视其为叛徒的谬论。?
С.А.崔基娜的《贵族回忆:苏联城市的“过去人”(1920-1930年的列宁格勒)》利用历史社会学的手法,基于俄国彼得堡贵族家族后裔的回忆录,以及一些私人档案的手写回忆录,第一次大规模研究了十月革命后的20年代贵族适应新生活的集体回忆。1917年后革命前的上流精英贵族成为异己分子,逐渐在社会文化中消失。贵族力争在不稳定的就业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战后恢复重建时期,贵族整体适应能力强,年轻和中年男性贵族就业机会好于老年贵族妇女。培养贵族的伦理原则逐渐被遗忘,依附型文化因素被强化。尽管作为异己分子的贵族团结起来,但贵族家庭的回忆和家谱失去了传统记忆特征。革命性的实验和思想控制了各类学校,旧的大中学校里知识分子人数被限制、人员被清洗;新型的大中学和职业大学着眼于虚幻的未来,学生的前途、世界观和文化消费服从于国家的需要。“苏联知识分子”保留了快速工业化实现的骄傲记忆。1910年出生的“前贵族”传递给后代的家庭记忆不再有价值,为生存必须遗忘过去。?
杰米扬.瓦卢耶夫的《1918-1936年社会关系中的失势者》专门论述苏联国家建立最初的20年按社会标签剥夺公民权利的历史进程。十月革命后作为苏联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苏联当局不再实施直接的镇压,而是开除积极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的非无产阶级代表。作者基于丰富的事实材料展示了斯摩棱斯克省(1918-1929年)和西部地区(1929-1936年)如何有组织地在经济、社会及家庭领域剥夺公民权。被剥夺者与社会、当局关系白热化化。作者认为,阶级异己分子”的出现是剥夺选举权的主要后果之一,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政治迫害的牺牲品。?
Е.福捷耶瓦的(《1917年以后的社会适应。富有家庭的生活经验》——《人们的命运:20世纪的俄国》,莫斯科,1996年)。其家族史的分析表明,所有受革命影响的家庭的社会和经济与日俱降。从社会占主导或富有阶层成为被新政府诬蔑的社会边缘群体,但文化积淀深厚的家庭阻止社会流动的逆向趋势。革命后原特权等级的职业选择被限制,但其代际流动处于较高水平。在1917年功成名就的曾祖父母社会地位被强制下降,大部分再没有得以恢复。然而,下一代力争挽回失去的社会地位,素质高者大多成为中产阶级,富有家庭的父母成为生物学家,医生,律师,工程师,大学教授等。尽管镇压机构改变社会流动方向,干扰富裕阶层的教育和职业生涯,最终因富有家庭的文化潜力和社会发展趋势无果而终。?
Ш.菲茨帕里克的《20年代苏俄的阶级和阶级属性问题》分析了苏俄时期政权对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其阶级属性划分的依据和重要性,1929-1932年把富农作为阶级消灭的对象而达到高潮。20世纪20年代,资产阶级整体上被视为阶级敌人,新经济政策时期具体化为三个社会群体:旧人(享有特权的地主贵族和官僚)、耐普曼和非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被战争和移民消耗殆尽的俄国旧特权阶层是内外勾结的妄图复辟的潜在势力;战时为苏俄国家经济建设贡献巨大的耐普曼被猜忌和嘲笑;享有相对特权的资产阶级专家被视为欲盖弥彰的阶级敌人。政权恐惧与耐普曼经济交往和通婚会导致党员干部的堕落腐化。在20年代革命和战争破坏、变化着的社会结构下难以准确地判断个人的阶级属性,而利用民众的愤怒情绪和个人的身份伪造致使阶级属性的科学分析失真。20年代的阶级敌人的扩大化终于为30年代清洗人民公敌创造了理论根据。?
三、西方史学界的贵族史研究
西方学者在俄国历史问题上他们有两个基本点。一是认为俄国社会的转型导致了贵族的衰落,贵族的衰落是由贵族等级不合理的行为造成的。西欧学者罗伯特·托马斯·曼宁的《俄罗斯旧制度的危机:贵族与政府》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贵族的冲击着手,叙述了在第一次俄国革命前后贵族和政府的相互关系。六三政变后,领地贵族占主导的地方机构反改革,直至1917年帝国终结时,政府无法调和这一矛盾。?自由主义少数派背离了贵族理想受到谴责。保守主义多数派的立场始终不变,不能适应国家现代化的要求,尤其是预示着国家制度的危机和覆灭。持这种观点的还有L.N.海姆森《历史和现状:俄国历史中政治结构的演变》和R.爱德蒙《俄国革命前夕的乡绅政治:1907-1917年的民族主义政党》等著作。?
二是认为俄国贵族经历了复杂的社会转型过程贵族内部的进步分化促进了贵族逐步成功地适应了新的社会关系。美国史学家西摩·贝克尔和М.Л米歇尔致力于改革后的俄罗斯贵族社会经济生活(法律地位和等级特权)和19-20世纪之交贵族土地所有制的细微差别。?西默尔·贝克尔的《俄国贵族之谜:帝俄后期的贵族和特权》认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服役是俄国贵族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土地是西方贵族生存的基础。俄国贵族经历了复杂的社会转型过程,贵族内部的进步分化促进了贵族逐步成功地适应新的社会关系。?
道格拉斯.史密斯的《前代人:俄国贵族最后的日子》根据回忆录、日记等史料,以五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实为线索,重述了苏联政府对贵族政策的调整及社会后果,舍列梅捷夫和戈利津两个著名贵族家庭从1917年到“二战”以来的艰难生活,以此反映了整个“过去人” (former people)的生存状况。俄国的贵族等级曾是俄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创造者,然而苏联社会的阶级隔阂,引发了社会下层对原有特权阶层的仇恨。尽管苏联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与有能力贵族精英继续合作,致使革命之初,俄国贵族依然位居社会重要岗位,但也为苏联政府清洗贵族提供了一个借口:由于阶级敌人的继续存在,革命成功后工农群众无法过上幸福生活。起初苏联政府只是没收财产和剥夺选举权,而后在就业、教育等领域歧视限制贵族,直到斯大林时代更为直接的强制劳动、流放与处决。最终到20世纪40年代,贵族等级整体的不复存在。?
戈尔福.亚力克索普洛斯的《斯大林时代的被放逐者:外籍人、公民和苏联国家》?通过收集约10万份的档案文件,着重探讨了斯大林时代“被放逐者” (outcast)阶层的生存状况。建政初期,布尔什维克政府将全体居民划分成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中间成员被归属于敌对的资产阶级。由此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社会现象:无产阶级的外国友人可享受俄国市民的所有权利,被强制归属的资产阶级的俄国人却被当成国家敌人。根据1918年宪法,资产阶级的定义包括了旧资产者及旧政权的残余:私营商人,牧师,沙皇及白军的代理人,靠雇佣他人过生活的人,以及所有被认为阻碍社会主义建设的人。带有资产阶级身份标签者不仅无法享有任何政治权利,而且失去了更多的生存权利,包括住房、工作、教育、医疗、食物补助,在斯大林时期被逮捕或强制劳动。十月革命后的20多年,以剥夺选举权的方式铲除所谓的人民公敌。对内部敌人身份的认定——这种全民参与的运动一方面增强了民众对自我属性的认同,另一方面也完善了社会对国家人民与敌人的划分。即便有些被放逐者加快向苏联人的转变,但始终得不到苏联政府的信任。
马修·伦德尔的《“成为苏联人”的问题:1917-1941年原俄国贵族》一文从社会认同和身份转变的视角,着重分析了十月革命后俄国贵族在(1917-1921;1921-1928;1928-1941)三大历史阶段身份转变过程。他认为,为了生存,时刻面临逮捕和监禁的俄国贵族们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他们隐匿编造自己的社会身份,从事各种社会职业,住集体公寓。即便食不果腹,一方面,他们依然暗中保留着许多贵族的文化和宗教习惯,另一方面,这种强制的选择也使他们在社会公共领域与私人场合里具有双重性格。总之,布尔什维克的意识形态塑造新的政治共同体成为苏联时期俄国社会的主要特征。?
总之,俄国和西方学者研究围绕十月革命前后俄国贵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苏联时期俄国贵族概念内涵的变化、在单一性的两级结构下原贵族在就业市场上劳动就业、在国内的被强制迁徙和境外的流亡、从俄国贵族知识分子到苏联知识分子的转变、革命后贵族的价值观的变迁、以伯爵梅德姆为代表的贵族家庭的悲惨命运等做了有益的探讨。
四、中国苏联史学者的研究
苏联剧变后,中国学者对剧变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一共出版了四类比较有影响的有关苏联历史通史性著作。这些研究大多是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视角展开,有些研究涉及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个别领导人物对苏联剧变的影响。自2003年以来,开始从特权阶层和知识分子的角度探讨苏联剧变的影响,也有从苏联社会阶层与社会结构整体的视角探讨苏联剧变的原因,以及综合考察苏联剧变对苏联社会阶层、社会结构的变迁影响。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合著的《苏联兴亡史》,陆南泉等主编的《苏联消亡史》,陈之骅等主编的《苏联兴亡史纲》,沈志华主编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陆南泉、黄宗良、郑异凡、马龙闪、左凤荣主编的《苏联真相》。?这些著作各有侧重,有的立足于历史过程的描述,有的专长于历史问题的讨论,有的则试图勾勒出历史发展过程的基本脉络,有的利用最新的档案文献,注重对历史过程的实证性考察,总体上看它们涉及苏联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体现了中国史学界对苏联史研究现状,推动了中国苏联史教学与科研的发展,唯独没有对苏联时期俄国贵族的生存状况做出历史性的考察。如黄立茀的(《苏联社会阶层与苏联剧变》借鉴了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探讨苏联解体的原因,但没有对降为被指挥和被管理的劳动集团——贵族阶级的生存状况做出分析。?
金雁的《倒转红论——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不仅客观地介绍了俄国各类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而且从东正教信仰的角度揭示了俄国激进主义知识分子产生的历史背景。作者通过介绍俄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的社会思想,揭示俄国知识分子的特点:多面的“狐狸”。但作者并没有着重剖析贵族知识分子的特点,以及苏联知识分子形成的社会原因和整体现状。?张建华的(《苏联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研究》着重探讨了1917-1936年时期苏联知识分子群体转型问题,揭示了苏联知识分子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文中有苏联知识分子有地区和民族、工作部门和专业领域的类别和结构特点,却没有俄国贵族知识分子向苏联知识分子转型的历史进程,以及在这些地区、部门和领域内做出巨大贡献却逐渐边缘化的贵族知识分子的历史探讨,实为遗憾。?
注释:
①Кабузан В.М., Троицкий С.М. Изменения в численности, удельном весе и
размещении дворянства в России в 1782 - 1858 г. // История СССР.1971. № 4;
Русский абсолютизм и дворянство в XVIII в.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бюрократии.М.,
1974;Дворянство и крепостной строй России XVI - XVIII вв, М.,1975.
②Корелин А.П.Дворянство в пореформенной
России.1861-1904.Состав,численность, корпоративная организация.М.,1979.
③Соловьев Ю.Б.Самодержавие и дворянство в конце XIXв.Л.,1973;Самодержавие и
дворянство в 1902—1907 гг.Л.,1981;Самодержавие и дворянство в 1907-1914
гг.Л.,1990.
④Дякин B.С.Самодержавие,буржуазия и дворянство в 1907-1911 гг.Л.,1978;Буржуазия, дворянство и царизм в 1911-1914гг.Л.,1988.
⑤Черменский Е.Д.Буржуазия и царизм в первой рус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М.,1970.
⑥Аврех А.Л.Царизм накануне свержения.М.,1989.
⑦Павел Дземешкевич.Дворянство и революция.Севастополь ,2004.
⑧Курков К.Н. Адаптация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дворянства к условиям
модернизационного процесса начала XX в. М., 2005.
⑨Иванова H.A., Желтова В.П. Сословно-классовая структура России в конце XIX -
начале XX в. М., 2004.
⑩Лотман М.Ю. Беседы о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е. Быт и традиции русского дворянства
(XVIII -начало XIX века). СПб., 1994.
?Марасинова E.H. Психология элиты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дворянства последней трети
XVIII в. М., 1999.
?Худушина И.Ф. Царь. Бог. Россия. Самосознание русского дворянства (конец XVIII
-первая треть XIX вв.).М., 1995.
?Баринова Е.П. Российское дворянство в начале XX века: социокультурный
портрет Самара, 2006.
?Дворянская семья: из истории дворянских фамилий России. СПб., 2000; Кулешов A.C. Аксаковы. История разбитых судеб. М., 2009; Наумов A.B. Судьбы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дворянства в XX веке (на материале трех поколений хвалынской ветви графов Медемов): Автореф. дис. ... к. и. н. Саратов, 2009; Наумов О.Н., Хилков Б.М. История рода князей Хилковых. Екатеринбург, 2008; Хованский С.А. Князья Хованские. М., 2007.
?Иванов В.И. Миссия ордена: Механизм массовых репрессий в 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 в конце 20-х - 40-х годов: на материалах Северо-Запада РСФСР. СПб., 1997.
?Ефремов С.И.Дворянская семья в 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 и СССР(1917-конец1930-х
гг.):социокультурный аспект.М.,2011.
?Смирнова Т.М.?Бывшие люди?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М.,2003.
?Наумов A.B.Судьбы российского дворянства в XX веке.Саратов,2009.
?Чуйкина С.А.Дворянская память:?бывшие? в советском
городе(Ленинград,1920-30-е годы),СПб.,2006.
?Демьян валуев.Лишенцы в системе социальных отношений
(1918-1936гг.),Смоленск,2012.
?Фотеева Е.Социальная адаптация после 1917 года.Жизненный опыт
состоятельных семей//Судьбы людей:Россия XX век.М.,1996.
?Фицпатрик Ш.Классы и проблемы классовой принадлежности в Советской
России 20-х годов//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1990.№8.
?Roberta Thompson Manning,The crisis of the old order in Russia ——Gentry and
Governmen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2.
?L.N.Haimson.The Parties and the State:The Evolution of Political Attiudes in the
Structure of Russian History.N-Y.,1970; R.Edelman .Gentey Politics on the Eve of
Russian Revolution:The Nationalist Party1907-1917.New Brunswick,1980.
?Беккер С.Миф о русском дворянстве: Дворянство и привилегии последнего периода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й России. М, 2004; Маррезе М.Л. Бабье царство: дворянки и владение имуществом в России (1700 - 1861). М., 2009.
?Беккер С.Миф о русском дворянстве:Дворянство и привилегии последнего
периода 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й России.М.,2004.
?Douglas Smith.Former People:The Final Days of the Russian
Aristocracy.Farrar,Straus and Giroux,2012.
?Golfo Alexopoulos.Stalin's outcasts : aliens, citizens, and the Soviet state, 1926-1936.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3.
?Matthew Rendle. The Problems of “Becoming Soviet”: Former Nobles in Soviet Society, 1917-1941.European History Quarterly 38, no.1, 2008.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合著:《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再版;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消亡史》,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陈之骅等主编:《苏联
兴亡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
崩溃》,上、中、下三册,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年;陆南泉、黄宗良、郑
异凡、马龙闪、左凤荣主编:《苏联真相》,新华出版社2011年。
?黄立茀:《苏联社会阶层与苏联剧变》,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
?金雁:《倒转红论——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张建华:《苏联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作者简介:张宗华(1962-),女,甘肃兰州人,历史学博士后,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