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反思与前瞻

2015-08-20 08:47成英
武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边疆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摘要:随着云南省边疆地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呈现出的买卖商品性、共谋本真性、趋同庸俗性和异域风情性等等新特点,造成了诸多旅游开发困惑:钢筋框架的构建与文化生境的破坏、外来人员的融入与边疆民众的游离、技术动作的精进与文化内涵的消退、旅游产品的丰富与民俗文化的滥用。研究表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乐活旅游应是实现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边疆地区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 可持续发展 战略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3-0074-04作为一个多民族边疆省份,旅游业的方兴未艾为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特别是在边疆地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还有效促进了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独特的地缘优势、优美的自然环境、奇异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古迹遗址展示了边疆地区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促进了边疆地区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近年来,以“文化体验”和“身体参与”为招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在边疆地区也风生水起,成为政府打造旅游品牌、推进兴边富民的重要措施。然而,在“摸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也走了不少弯路。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大道上,用科学发展观去反思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开发,希冀找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1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的新特点1.1买卖商品性当前,云南边疆地区的旅游开发主要是为了发展旅游经济、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拥有的商业价值,从全方位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打造成一种旅游商品,使其可以买卖,这就是买卖商品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是一种商业行为,带有功利性。在功利的驱使下,旅游区内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具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脱离了原有的自然形象。一些传统谋生的技能,变成了“有偿参与性体验商品”,如彝族的射箭、僳僳族的射弩、哈尼族的磨担秋等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些简单、质朴的民族舞蹈,经过商品化的包装,变成了具有现代化视、听效果的场景表演,如傣族的《勐巴拉那西》,彝族的《太阳女》;一些用于民族节日祭祀的宗教项目,变成了落槌喊价、游客竞价参与的纯商业炒作的娱乐商品,如彝族的毕摩点火仪式现如今成了游客竞价获得点火权利的商品。总之,为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旅游开发商肆意的创造“文化”商品,压缩文化内容,循环展演,甚至凭空捏造,这种买卖方式的商业活动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上了舞台,摆上了货架,远离了社区,也偏离了族群生活[1]。1.2共谋本真性

本真性一词源于希腊语的“authentes”,意为“权威者”或“某人亲手制作”。在旅游社会学领域中,对本真性的探索和向往成为旅游者的重要动力。旅游者对本真体验的追求催生了人们对旅游产品本真性的建构。在云南边疆地区,为了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当地政府、旅游开发商、知识分子和媒体等等多方力量共同谋划,根据地区特点开发各种旅游产品,并将想象、信仰、期望和偏好等等某种真实投射到旅游产品上,使其成为一种符号的象征。为使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加“原汁原味”,更加“本真化”,谋划者一方面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再加工,改进技术动作,培训专业人员,同时赋予其更加绚丽的故事色彩,使其呈现在旅游舞台之上,如佤族的“木鼓舞”原本是阿佤人只在民间节日、盛大活动中用舞蹈形式祭祀“木鼓”这一祖辈相传的“通天神器”的一种方式,如今已成为日常白娱性舞蹈形式,在精心加工提炼后义加入了“甩发舞”的动作元素登上了旅游舞台;另一方面共谋想象,标新立异,凭空创造出一些新奇、古怪的体育表演项目来吸引游客。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几乎是汉藏语系,语言关系的接近使得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具有近似性,特别是在同语族和同语支的民族之间,常见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式、内涵都很相似。然而,谋划者在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过程中,常热衷于包装一些不常见的、新奇的、古怪的体育项目来吸引游客的眼球。如彝族的“磨担秋”、佤族的“剽牛舞”、独龙族的“独龙刀舞”,都成为当地重点包装的传统体育旅游产品。总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旅游产业化过程中,其真实性不再是客观的真实性,而是一种符号的、象征意义上的真实性,是社会建构的结果[2]。1.3趋同庸俗性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走上了现代化发展大道上,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加快了当地的现代化步伐。旅游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促使了社会文化的变迁。一方面,在不同民族文化的接触和交融中,当地民众通过欣赏、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和其它地方的文化,逐步接受先进的外来主流文化,并渐渐被同化;另一方面,为了增加创收,短时间内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旅游开发商引进一些外地的文化活动、文化节日、文化工艺品,甚至一些低俗文化形式,并进行民族包装,使其以本民族的文化活跃于旅游舞台。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中,照搬照抄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形式,甚至凭空创造出一些新奇、古怪、甚至庸俗的体育表演项目来吸引游客,如只有在彝族“火把节”等重大节日中才表演的祭火仪式,现如今每天晚上都在楚雄彝人古镇重复着毕摩敬神、祭祀舞蹈和点火等表演,使这些传统节日表演失去了原有的内涵,变得庸俗起来,再如彝族的老虎笙,由于宗教禁忌,原本只允许男人跳,现却在“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观念的影响下增加了“女老虎”,来迎合一些民众低俗的需求。总之,不恰当的包装和改造,盲目地照搬照抄使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失去了原有内涵,形成不伦不类的伪民族文化,导致了大部分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趋同庸俗化。1.4异域风情性云南毗邻东南亚,西部与缅甸唇齿相依,南部和东南部分别与老挝、越南接壤,拥有绵延4061公里边境线。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云南边疆地区充满了东南亚诸国的异域风情,成为吸引众多内地游客的重要因素。为发展边疆旅游,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充分利用边疆优势条件和异国风情进行旅游开发,有的地区利用边界元素开发旅游景点,比如瑞丽“一国两寨”中边界旁边竖立的秋千因“一秋荡两国”成为重要的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停留;有的地区利用邻国民族异样文化设立旅游项目,如生活在边境旁边的缅甸国长颈族妇女应约到中国边境旅游景点进行长颈舞表演,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有的地区引进东南亚诸国舞台表演形式吸引游客,如泰国的“红艺人表演”和“变性人表演”等舞台表演在中国很多边疆地区被复制,有的地区给本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增添一些异国因素,如外国人跳圈舞、外国人打陀螺。民族旅游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对异文化的体验与追求[3]。云南边疆地区将诸多邻国传统体育文化、舞台艺术融入到边疆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中,使得边疆旅游文化多姿多彩,呈现出异域风情性特征,抓住了内地游客猎奇的心理,带动了边疆旅游的兴旺。2 反思:边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的困惑2.1钢筋框架的构建与文化生境的破坏在“文化惠民”、“文化富边”的政策影响下,云南省边疆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更是加快了边疆地区的现代化步伐。为了和现代化接轨,很多边疆地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拆掉土木板房改建钢筋框架的楼房,拆掉祠堂改建现代化广场,拆掉石板改铺水泥柏油路,拆迁小村小寨构建现代化旅游大村寨,迁移民族作坊开发商业一条街……如今,很多边疆地区寨子大了、楼房高了、道路宽又平了、经济发展也快了,而边民们传承民族文化的心却空了。对边疆地区旧建筑的现代化改造过程中,虽然一般都会考虑当地的文化背景和特色文化等,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往往忽略原有建筑与附加装饰形式之间的协调关系,给人不和谐的感觉[4],这就破坏了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文化生境”。一方面,自然环境的破坏。基础设施的变化、大型旅游宾馆的建造、娱乐设施的建造等等破坏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人文环境的改变。传统社会中相对的文化自主性和原生的单纯性遭遇到威胁,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在本土语境中的“旅行”。[5]外来高势能文化逐步削弱了本土文化的特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边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在快速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多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流失。2.2外来人员的融入与边疆民众的游离 边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实质上是多元文化碰撞、交融、重构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生态在不断变化,新文化形态也不断涌现,很多民族文化主体本身也渐渐变成这种新的文化形态“他者”。[6]一方面,外来人员的不断融入。边疆地区政府为发展当地旅游,招商引资进行旅游开发,吸引了外地资金,也带了外地旅游开发理念。为迎合游客的需求,旅游谋划者迅速融入当地生活,观察和体验各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并按照自己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对边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拣选、加工,从而打造出能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一部分外地游客在边疆观光游玩时,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旅游景点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当中,体验异样文化,一部分做买卖的外地人和走亲访友的外乡人也会主动参与这种新文化形态。一些加工后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舞台表现力增强,技术动作的难度也加大,只要专业的表演队伍才能顺利完成,这也促成了一些外地表演队伍的融入;另一方面,边疆民众的不断游离。很多新谋划出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形似神不似”,造成了原本文化内涵和构成成分的流失,再加上文化生境的破坏,边民们再也找不到原来民族传统体育的味道,逐渐失去了参与的兴趣。同时,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和青少年对主流体育文化的追逐也使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边民数量急剧减少。边民游离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之外,势必会造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断裂、流失、直至消亡。2.3技术动作的精进与文化内涵的消退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多起源于劳动实践,与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生产方式、文化模式和宗教信仰息息相关,以强健体魄和娱乐身心为主要目的[7],主要动作形式简单,实用性强,然而舞台表现力较差。旅游产品开发者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登上旅游大舞台,在原有技术动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进、创新,增加了技术动作的难度,加强了动作间的衔接,增添了舞台粉饰,剔除了粗笨、扎眼等舞台表现力差的技术动作,淡化了技术动作的原真性,突出了技术动作的前卫化、潮流化。在旅游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游客是为了求新鲜、求刺激,而不是很在乎求真,这种旅游现象促使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向着难美型发展,越来越注重艺术包装和舞台表现,越来越注重外在技术动作的掌握而忽略了内蕴民族文化的理解。长此以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承载的民族记忆和表达将逐渐消退,它也不再是边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仅仅沦为表演场上的节目和赚钱的手段[8]。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动作是“形”,而文化内涵是“神”。丢弃了民族文化内涵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将被时代所抛弃。2.4旅游产品的丰富与民俗文化的滥用随着边疆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被开发出来,有登上表演舞台的竞赛表演产品,又有休憩放松的健身娱乐产品,还有贴上文化标签的衍生产品,还有付费体验的有偿体验产品。在边疆景区内,用现代艺术包装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产品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异,求刺激的心理需求,为景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然而适当的包装恰到好处,过分的包装却不合时宜,比如给陀螺增添一些现代灯光技术,既能展示陀螺好手精湛的技术,又具有现代化的舞台表现力,而原本只有男子跳的老虎笙,包装之后,很多“女老虎”登上了祭祀舞台,跳起了老虎笙,违反了彝族的宗教信仰,造成了民俗文化的滥用。同时,有的商家断章取义,挖掘边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糟粕文化,将一些低级趣味、陈规陋俗的东西搬上旅游舞台,通过幼稚的噱头和粗俗的表演来制造轰动效应,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自己的内在秩序和规律,不能随意解构和截取,也不能盲目地改进、创新,否则必然会造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碎片化,变相地加速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灭亡。3 前瞻:边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的战略转型3.1生态旅游:保持“青山绿水”是边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生态旅游是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强调维护人与地球和谐统一的一种旅游模式,是协调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旅游资源持续利用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9]“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云南边疆地区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不仅是边疆地区旅游发展的优势条件,而且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势必要守住边疆地区的“青山绿水”,协调好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自然生态系统良性运转,让游客深入到民族大环境中体验各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能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转变战略观念。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迅速转变经济至上的发展战略,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政策制定中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注重边疆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协调发展;其次,开发商要转变效益观念。边疆地区旅游开发商要转变价值观念,在旅游开发中要承载着生态责任,以追求长远效益为目标,打造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旅游品牌,注重民族建筑、古镇景观和自然风貌的保护,以保证生态旅游自然环境资源的多样性,注重地域化要素、民族聚落和社区环境的保护与发展,以保证生态旅游人文环境的独特性。最后,边民要树立生态主人翁的观念。边疆地区是边民的家同,不能游离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之外。边民要努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逐步转变为生态环境的自觉保护者,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开发中,和游客一起保护着边疆的“青山绿水”。3.2文化旅游:传承和保护好民族文化是边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可以提升旅游资源的内在价值,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旅游活动中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旅游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越高,竞争力就越强,效益就越好。[10]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旅游形式,是一种为游客提供内蕴丰富文化内涵的民族旅游产品。通过观看、品悟和体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游客从中感知别样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文化模式和宗教信仰等等民族文化知识,获取探奇求知的心理需求。民族文化是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传承和保护好民族文化才能给边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首先,全面挖掘并展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挖掘并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全方位把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和功能。在主题旅游路线上,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长廊,全面展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知识和信息,突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文化魅力。其次,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进行文化旅游开发。“钟表匠最懂得钟表。”[11]怍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的代表人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人不仅技艺精湛,而且掌握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原始文献资料和实物,身上承载着祖先创造的文化精华。在传承人的指导和参与下设计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项目,能契合文化本身,从而避免造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碎片化”和“符号化”;最后,充分发挥导游的文化宣讲作用。培养一批有强烈民族认同感、民族文化素养,并熟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导游,通过其解说,促使游客体验和感受边疆地区深厚文化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活动形式。3.3乐活旅游:构建生活化旅游方式是边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乐活(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是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过生活,是全球兴起的一种新的健康可持续生活方式,其核心理念是“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12]乐活旅游是一种倡导乐活理念、感受乐活生活方式的旅游形式,是一种生活化的旅游方式,它可以满足游客对旅游地深度旅游的需求。边疆地区清新、优美、自然和纯净的生态环境和简单、古朴的生活方式为发展乐活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乐活主题旅游产品是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也应是其中的一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原本就是边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既能展示边民健康、快乐的生活理念,又能映照H{丰富的民族文化,这正好契合了乐活旅游理念。构建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主题的乐活旅游产品,应是边疆地区发挥当地优势资源,以快乐、健康和绿色的形象吸引八方游客的必然选择。第一,以体验为核心打造乐活旅游产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贵在体验。整体规划,合理开发,重视文化创意,设计出符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功能价值的体验环节,如在茶马古道设立骑马体验路段,在山林中设立射箭、射弩体验区等,科学规划体验区的人文景观、文化标示和安全标志等,营造一个健康、快乐、安全的体验环境;第二,构建乐活旅游生活链条。边疆地区要避免旅游发展的商业化倾向,树立生态发展观,充分利用绿色环保材料,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优质特色社区,提供生态农副产品和优质服务,全面发展乐活旅游产业,以满足游客的食、宿、游、行、育、乐等生活需求;第三,创建健康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对边民的生产和生活、商家的买卖行为进行规范性限制,不断提升边疆地区全民整体素质,加强治安防护,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参考文献:[1]成英,葛小军,陈振勇.代价论视域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02):24-28.[2]朱健刚.本真性的共谋:旅游人类学的反思[J].旅游学刊,2012(11):17-18.[3]孙天胜.关注民族旅游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J].中国民族,2006( 09 ):67-68.[4]杨福泉.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EB/OL].http://iel.cass.cn/news_show.asp?newsid=3381.[5]周宪,包兆会.中国文学与文化的认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张春霞.边疆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安全[J].广西民族研究,2010(02):185-191.[7]陈波,冯红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27-29.[8]王衍用,曹诗图.对旅游开发中“以自然为本”理念的哲学思辨[J]旅游研究,2012(01):11-15.[9]薛达元,王云靓.基于C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11-17.[10]邝金丽.基于竞争力提升的文化旅游开发[J].江苏商论,2010(10):98-99.[11]叶平.生态哲学的内在逻辑:自然(界)权利的本质[J].哲学研究,2006(01):92-98.[12]赵金凌.乐活旅游:探索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J].资源科学,2010(01):113-117.endprint

The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Tourism

Development in Minority Frontier Area of Yunnan Province

Cheng Ying( The Sports Department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Chuxiong Yunnan 675000, China)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 border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traditional minority national sports tourism presents the seeking authenticity, the essence of commodity sale and deal, convergence of vulgar and exotic and so on new characteristics, which results in many tourism development confusions: the reinforcement frame 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habitat destruction, the external personnel integration and border people free, technical action refinement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extinction of tourism products, rich folk culture and abus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ecotourism, cultural tourism and Lohas tourism are the strategic choices of realizing the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border areas.Key words:the border area the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tourism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endprint

猜你喜欢
边疆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边疆地区经济增长动力探析
——基于扩展的增长核算方法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战略
战略
对边疆地区反恐维稳策略的思考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浅谈南疆地区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