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华
(黑龙江省冶金设计规划院,哈尔滨150040)
该项目露天开采,在开采过程中,将形成坡度在65°以上的作业场所,且由于爆破作业频繁,上部坡顶的岩体受其影响,稳定性受到破坏,很容易产生滑落。采用事故树分析法对露天滑坡事故进行分析,以便找出有针对性的安全对策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露天滑坡事故树如图1所示。
用布尔代数化简法,得出9个最小割集为:
K1={X8,X11,X12};K2={X9,X11,X12};K3={X10,X11,X12};K4={X1};K5={X2};K6={X3};K7={X4};K8={X5};K9={X6,X7}。
根据公式:
求得各基本事件的重要程度,结果如下:Iφ(1)=Iφ(2)=Iφ(3)=Iφ(4)=Iφ(5)>Iφ(11)=Iφ(12)>Iφ(6)=Iφ(7)>Iφ(8)=Iφ(9)=Iφ(10)
结合计算结果及该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可能导致滑坡的基本事件进行分析,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来预防滑坡事故的发生。
通过分析结构重要度比较结果可知,在基本事件中,X1、X2、X3、X4、X5的危险度最高。
X1:爆破参数设计不合理。该基本事件属可控制的范畴。X2:最终边坡附近未采取爆破减震措施或其失效。该基本事件系操作失误所导致,同时包含技术失误因素。X3:台阶坡面角超标。如果初步设计阶段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则可以保证最终边坡的安全性。X4:台阶高度大,宽度不足。X5:未按规定设置安全、运输平台。
基本事件X11、X12、X6的危险度很高。
X11:发生高强度降雨。虽然该地区降雨量较小,但该项目的露天采场边坡也存在被暴雨冲刷的可能。X12:防排水措施失效。若在矿山日常生产过程中,这些防排水设施维护不利,则有失效的可能。同时,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边坡水的疏干措施。X6:未对边坡监测管理。采用远程边坡监测管理的措施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基本事件X7、X8的危险度较高。
图1 露天滑坡事故树
X7:对边坡不良和危险地段未采取措施。X8:岩体节理发育,有断层和破碎带。
基本事件X9、X10的危险度相对较低。
X9:有松软泥土夹层。对此,《可研报告》提供的地质资料表明,矿山无松软泥土夹层。X10:岩层风化严重。本矿风化带分布全区,导致该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较大。
最小径集为:
P1={X1',X2',X3',X4',X5',X6',X8',X9',X10'}
P2={X1',X2',X3',X4',X5',X7',X8',X9',X10'}
P3={X1',X2',X3',X4',X5',X6',X11'}
P4={X1',X2',X3',X4',X5',X7',X11'}
P5={X1',X2',X3',X4',X5',X6',X12'}
P6={X1',X2',X3',X4',X5',X7',X12'}
由上面求得的最小径集可知,地质条件(有断层、岩层节理发育、破碎带等)、爆破震动(爆破设计不合理、爆破减震措施失效等)、边坡布置(台阶坡面角大、高度过高、宽度不够、未按规定设安全平台和清扫平台等)和边坡管理(未及时检查监控、对危险地段未进行加固处理),是直接影响最终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结合该项目的特点,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来预防滑坡事故的发生:合理设计爆破参数;邻近最终边坡爆破要严加控制,采取有效的减震与降震措施;按照设计严格控制台阶高度、坡面角,并保证台阶宽度;加强边坡的监测措施,并对地质不良和危险地段采取加固措施;保证防洪排水设施、设备满足要求等。
通过露天边坡的构成方式、滑坡事故的发生机理,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建立了滑坡事故的事故树模型。在建立此模型的基础上,对事故树进行了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求解。通过对最小割集的求解以及分析基本事件的过程,可以了解该项目发生滑坡的主要原因及特点,为有针对性地提出避免滑坡事故的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1]孙广忠,姚宝魁.中国典型滑坡[M].北京:中国出版社.1988.
[2]蔡美峰,何满潮,刘东燕.岩石力学与工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张卫中.向家坡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动态综合治理研究[M].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