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萝山茶园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5-08-19 01:16唐丽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5期
关键词:发展建议核心区现状

唐丽琴

摘 要: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改变经营模式、改造现有茶园等,对松萝茶核心区松萝山茶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松萝茶;核心区;松萝山茶园;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5-53-02

松萝茶亦称琅源松萝,是我国最早的名茶之一,也是炒青的始祖,品质独特,闻名全国,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僧大方创制。该茶叶片厚、叶脉5、嫩度明,含氨基酸和多酚类较多,并含有微量银元素。经精心采制,条索紧结、匀壮,色泽辉绿,香高持久,略有橄榄味。尚有药用价值,能化食通便,对治疗高血压、顽疮等有特殊疗效,被誉为“绿色金子”。其核心产区在休宁县万安镇轮车村(原福寺村)的松萝山上。松萝山雄伟挺拔,茶园主要分布在海拔450~700m的半山腰,具有雨多、雾重、土肥、避风等特点,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松萝山现有茶园12hm2,园内基本为原始的松萝种,灌木大叶形,分枝较密,正常树高1m以上;育芽力强,萌芽早齐,年发芽2~3轮,3月中旬萌动,4月上、中旬即可开采,芽叶柔软、壮实,色绿,新梢年生长量25cm以上,着生新叶7片,抗逆性强,单产高,具有适制特优名茶的优良种性。近年来,随着茶叶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崇尚的的健康饮料,市场需求有所增加;同时,本地的龙头企业——松萝茶叶有限公司适时成立了松萝茶叶合作社,对于核心产区也有一些具体的支持措施;然而松萝山茶园因受地理位置、生产经营模式、经济效益等因素制约,茶园生产始终徘徊不前,部分茶园单产低、效益差,要改善现状,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改善基础设施

1.1 基础现状 松萝山距离福寺村约有3 000m,仅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山间小道进入松萝山,最宽处2m,最窄处仅50cm,茶园施肥、管理、采摘等农事操作非常不便,特别是目前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老化,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老年人对这种交通不便的山地茶园管理上更是力不从心。

1.2 改善措施 借助政府的一些涉农项目扶持、龙头企业资助、农户筹资和投工投劳等多方面措施,打通这条山间小道,修建一条直通松萝山山脚的机耕路,确保肥料、耕作机械、采制工具等农资能直接运抵山脚。同时,就地取材,利用山上的石块、杂木等修整山脚通往茶园的道路,便于茶园日常管理活动。

2 改变生产经营模式

2.1 经营现状 松萝山茶园目前仍以承包到户的形式分户生产管理,12hm2茶园有20户农户管理,平均每户不超过0.67hm2。以茶园管理和收益最好上松萝太椅背的几户农户,近几年的收入约为1 500元/667m2,而差的只有800多元/667m2,相较于这种历史名茶,效益很不理想。

2.2 原因分析 茶园周边环境破坏严重,茶园长势差、布局不合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管理水平不均,茶叶质量难以保证,效益无法提升;合作社、公司+农户等模式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真正的作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茶叶制作销售渠道多而杂,茶园的日常管理不到位等都制约了松萝茶核心区茶园的发展。

2.3 改变模式 可以探索多形式、多渠道的经营模式。一是充分发挥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监管,提升品质,拓宽市场,让茶农真正受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政府扶持和协助具备一定生产经营经验和规模的茶叶大户统一流转核心区茶园,集中经营管理;三是尝试以龙头企业为主,茶农以茶园入股分红的方式,形成基地、农户、企业的捆绑结合。目的是确保茶叶质量,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充分发掘松萝茶潜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四是结合2009年万安镇政府在松萝山上修复的大方和尚墓、古碑文、古亭和保护性采摘的古茶树等,充分挖掘历史人文遗迹,在老庙基修复大方和尚庙,开辟户外旅游、入园采制等多种体验项目,拓宽经营增收渠道。

3 改造现有茶园

3.1 茶园现状 松萝山茶园根据所处位置分为下松萝和上松萝,上松萝山的茶园种植年代久远,其中有7株茶树距今已有500~600a的历史,其余也距今100~300a不等,而下松萝茶园于20世纪50年代开发出来,距今也有60~70a;相较而言,上松萝地势略为平坦,蓄肥蓄水较好,茶树长势一般,距离高产优质尚有一定差距;而下松萝茶园多数地处陡坡,平均坡度达到25°以上,部分地段甚至超过50°,茶树又多为沿坡横向栽种,没有修建梯层,肥水流失严重,茶园缺丛多,多数茶树长势差、采摘过度、衰老退化严重、茶丛矮小,产量、效益低。

3.2 低产原因 包含茶园密度、茶树生长势、茶园土壤和水土保持等多方面原因。以下松萝为例,茶丛顺坡横向条栽,没有修建梯层,园内空地较大,茶树缺丛断行严重,每667m2栽200~300丛左右(长势较好的上松萝茶园每667m2也不足800丛,且树龄偏大),生长势差,树冠小;肥培管理水平低(因距离村庄较远,交通不便,多施用养分含量高、肥效快的氮肥),水土冲刷严重,或采摘过度,以致茶树衰老,采摘面小,单产低;有的茶丛未老先衰,呈现提早衰败现象。

3.3 改造措施 改造低产茶园的目的是利用茶树生物学特性、改变生产条件(包括管理)和借助综合的农业改造技术,使茶树重新与栽培环境协调统一。针对松萝山茶园现状,改造工作必须从茶树本身和土壤、环境等方面同时进行,更新树冠,按照高产要求塑新的树冠,扩大采摘面。做到以培养树冠为中心,改良土壤、改变园相为重点,并与肥、剪、采、保相结合。

3.3.1 改善茶园环境 茶树为喜阴植物,低温高湿、光照强度较弱条件下生长的鲜叶氨基酸含量较高,有利于制成香味较醇的绿茶。可在松萝山茶园四周及道路两旁种植防护林、遮阴树,如:香樟、棕榈、桂花、女贞等高干树,在茶园梯坎和人行步道上,每667m2栽10株以内,树冠高出地面2.5m以上;坡度超过50°的茶园退茶还林,茶林间作,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3.3.2 改园 一是坡改梯,对10°以上坡度茶园建等高水平梯式,就地取材在茶行下部钉桩、砌磅、培土筑梯;二是稀改密,按每667m21 000~2 000丛的规格用松萝种苗将缺株断行补齐;三是开挖排水沟,在茶园上方和两边开挖水沟,防止雨水冲刷,保持水土;四是适当间作,因山地茶园间隔空地较大,应适当间作豆科油料作物和绿肥,如:黄豆、蚕豌豆、绿豆、懒油菜、泥豆、红花草、苜蓿等;坎边、梯坝上绿肥种爬地蓝、紫穗槐、木豆、知风草等,在不同的季节套种不同的作物,以不与茶树争肥争水为准,达到雨季防流失、旱季保水保湿、寒冷季节保温、改变园相、改善茶园小气候的目的。

3.3.3 改土 2014年10月在松萝山茶园中取9个土样检测结果,松萝山土壤的酸碱度非常适宜茶树生育,土壤有机质、水解N和Ca、Mg、S、Zn、B等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具备培育优质茶园的条件;2/3地块有效磷均低于15mg/kg,表现为可能缺磷;而速效钾含量均等于或低于70mg/kg,表示茶园交换性钾含量低,处于缺钾状态;可在秋冬季节结合茶园深耕施基肥,按30~45kg/667m2的标准增施过磷酸钙和20kg/667m2左右的标准施用硫酸钾。同时,适时收割间作作物和绿肥,结合清理茶园及周边杂草和枯枝落叶一起堆沤或直接铺在茶园空行内,实行铺草覆盖,以提高茶园土壤腐殖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这样就地取材既可控制茶园杂草滋生,又可满足茶园对有机肥料的需求,也减少了茶农远距离购买、搬运商品有机肥的资金和人力。

3.3.4 改树 一是重修剪,适于未老先衰的茶树,重剪方法:离地面30~35cm处,剪去上部所有枝叶。二是台刈,适于衰老茶树、矮小茶树、塌地茶蓬,台刈方法:离地面5~10cm处将上部全部砍去。重剪或台刈时间,在春茶采摘后的5~6月进行,宜早不宜迟。凡树势不很衰老、尚有一定产量,宜先行重修剪,数年后再搞台刈。重修剪和台刈改造,必须提前1a进行深翻改土,切断部分老根,更新根系。树冠更新改造后,还要做好施肥、修剪、病虫防治、合理采摘等工作。三是补密换种。缺株多的或稀植茶园,可结合茶园台刈或重剪时,用当地的松萝茶大茶苗或大茶树适当补密、补足,既利于补植后幼树的管理和生长,又增加单位面积的株数;补植时,应注意先挖深穴,施入基肥。

3.3.5 改管 松萝山茶园改造的关键在改后的管理。改后茶园必须采取肥、管、养、剪、采、保相结合的措施,认真加强水肥管理与合理采养等。台刈、重修剪的茶树,除改造时应施好有机肥等基肥外,在茶季中,还应分批、多次增施速效性氮肥,以促进新稍快速生长与分枝。在勤耕锄、多施肥的基础上,树改后的头2a内还应特别注意培养树势,前期应以留养为主,并配合轻剪整形、扩大树冠,即当高幅达70cm×80cm以上时,进行轻修剪或开始轻采摘顶,摘高留低、抑强扶弱,促进分枝,扩大树冠,增加芽头密度;当新的高稳产树冠已基本养成后,才可逐步投入正常的管理与采养工作。对补植后的幼树应特别加强管理与剪、采、养相结合的护养工作,以加速幼树的快速成长。对部分未老先衰、树势低矮的茶树,亦可在改园、改土与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采取封园留养与合理采养的办法,以复壮树势、提高单产。

(责编:吴祚云)

猜你喜欢
发展建议核心区现状
打造永久“大粮仓” 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打造永久"大粮仓"助推粮食核心区建设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南宁市核心区旧桥景观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