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愿智 温艳 樊琳
保健用品是具有调节人体机能、增进健康和有益养生保健等特定保健功效的外用产品。作为一种新兴健康相关产业,其发展过程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在产业形成的早期,陕西就产生了以“505”和“三八妇乐”等为代表的享誉中外的著名企业,并取得辉煌的业绩,同时也有本世纪初整个产业跌入低谷萎靡不振的痛苦。近年来,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以监管与发展相结合的思维模式,坚持从两手抓起,修订完善了《陕西省保健用品注册管理办法》等十余个规范性文件和技术规范标准,使其产业进入了规范管理和健康发展的轨道。
一、基本状况
1.品种情况。经统计,目前陕西共有348个保健用品品种,归类8个剂型,其中:(1)护垫:13个品种,占总数的3.74%;(2)洗剂:8个品种,占总数的2.30%;(3)功能服装:16个品种,占总数的4.60%;(4)保健袋:20个品种,占总数的5.75%;(5)保健枕:8个品种,占总数的2.30%;(6)喷涂液:22个品种,占总数的6.32%;(7)保健贴:259个品种,占总数的74.42%;(8)保健器具:2个品种,占总数的0.57%。
按照功能分类:(1)妇女卫生保健类:16个品种,占总数的4.59%;(2)改善睡眠、醒脑通窍保健类:17个品种,占总数的4.88%;(3)胃肠功能保健类:21个品种,占总数的6.03%;(4)改善微循环保健类:217个品种,占总数的62.35%;(5)眼部保健类:15个品种,占总数的4.31%;(6)皮肤保健类:24个品种,占总数的6.89%;(7)乳房保健类:38个品种,占总数的10.91%。
2.生产企业情况。(1)生产企业及品种分布情况。目前陕西共有保健用品生产企业77家,按区域划分,其中西安45家,占企业总数的58.44%,有品种191个,占品种总数的54.88%;咸阳23家,占企业总数的29.87%,有品种143个,占品种总数的41.09%;渭南有4家企业,6个品种,杨凌有3家企业,4个品种,汉中有1家企业,3个品种,商洛有1家企业,1个品种。西安、咸阳两市占到企业总数的88.31%,占到品种总数的95.97%,属于监管的重点地区。
(2)生产企业基本状况。目前,陕西77家保健用品生产企业多为民营和私营中小企业,且以小型企业居多,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很少,企业总固定资产一千万以上的企业13家,固定资产五百万以上的企业10家,且这些企业90%同时为药品和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保健用品经营模式主要为传统的营销渠道,基本上都在药店进行销售。近两年部分企业在全国试点建立专营店,通过配合中医理疗的模式,开拓销售渠道,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受保健用品再注册和清理整顿的影响,2013年陕西省在生产的用品企业不足40家,年销售总额2800万元,其中销售额500万元以上仅3家企业,其余企业平均年销售收入不足100万元。其中有5家企业共44个产品出口,涉及新加坡、台湾、菲律宾、俄罗斯、非洲等地区,年出口额约为200多万元。
3.近年来监管概况。2007年以来,陕西省局先后三次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保健用品整顿工作,对原有保健用品产品逐一核查,注销和淘汰了一批保健用品品种,不断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净化保健用品市场秩序。
4.全国保健用品的现状。目前保健用品国家尚无法律法规,属于地方特色产品,除陕西省外,目前只有吉林、贵州、青海等少数省份有此类产品。 从调研情况来看,吉林省依据政府令对保健用品进行依法管理,审批权为1年,产品有效期4年,届满后需要重新立法管理。吉林省现有保健用品品种325个,包括贴膏、喷涂剂、外用膏酊剂、外用保健粉剂、足垫、保健电子产品等。拥有保健用品生产企业69家,大型医药企业、保健用品专营厂和小型作坊企业各占三分之一。2013年在生产品种120多个,其中,通化万通药业、吉林一正药业集团、修正药业3家医药企业,生产的“万通筋骨贴”、“万通牌消肿止痛膏”、“一正消痛贴” 、“修正消痛灵喷剂”等产品单品种年销售额超亿元。
二、存在问题
1.保健用品企业生产规模小,规范化程度不高。陕西省保健用品生产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良莠不齐,以小型企业居多。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车间一般在200㎡-300㎡,生产设备相对简单,技术水平不高。企业小而分散,缺少具有龙头作用的大型企业和集团公司,抗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弱,行业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随着保健用品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市场的逐渐成熟和规范,部分小企业将面临严峻考验。
2.企业质量管理意识淡薄,体系不完善。大部分保健用品企业与《陕西省保健用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管理相对滞后,没有建立有效运转的质量管理机构,没有建立系统的文件系统,缺少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购进、使用检验的记录,批生产记录不完整。
3.企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能力亟待提高。保健用品企业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技术人员欠缺的现象普遍存在,检验人员及熟悉保健用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管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尤为突出。企业人员素质相对薄弱,人员流动性大,严重影响了保健用品规范化生产和产业水平的提高。
4.保健用品产品科技含量低,功能雷同,企业研发能力薄弱。许多企业对保健用品的配方研究不深不细,缺乏科学依据,产品寿命普遍较短,产品主要集中在缓解颈、肩、腰、膝等关节不适等功能上,生产剂型单一,在一定程度造成了低水平重复生产和恶性竞争加剧。大部分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高,不注重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难以形成名牌产品。
5.市场认可度较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较差。由于保健用品的管理尚无统一的国家标准,目前只有陕西省和贵州、吉林通过地方立法管理,加之各省对保健用品定义和管理范围的界定也并不一致,造成市场对保健用品的认可度较低。
6.监管深度不足,监管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全省保健用品行业监管力度不够,规范保健用品生产行为手段不足,对监督其实施新的保健用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特别是加强上市后的监督检查以及打击假冒伪劣保健用品力度不够,对保健用品经营管理较为宽泛。保健用品企业情况较为复杂,监管责任重大,履行保健食品监管职能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产业发展
1.政府支持,加大产业资金扶持力度。陕西作为全国较早开发和发展保健用品的省份,也是第一个对保健用品地方立法的省份,其产业现已成为陕西的一个特色产业,虽然十余年来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但仍为本省经济发展和广大公众健康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产品的要求在日益增加,养生保健市场在不断扩大。因此,建议各级政府牢牢抓住这些机遇,将“保健用品产业”与医药产业和健康事业发展统筹规划,使其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培育和扶持,使其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2.加大硬件投入,优化组织结构和深化管理创新。保健用品企业应加大硬件投入,不断改善和提高生产条件和设施,提升硬件水平。鼓励大型医药企业开发保健用品,参考药品GMP标准,以外用制剂要求为蓝本,进行硬件建设和改造,建立龙头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同类产品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企业重组困难落后的企业,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骨干企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引导企业加强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和业务流程的改造,实现优势互补。支持企业加强和改善生产管理,促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培养一批专业水平高、竞争力强,专精特新的企业,使陕西的保健用品产业在全国真正叫得响。
3.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引导企业健康发展。作为保健用品的监管部门,要创新监管理念,改进监督方法,堵塞管理漏洞,促使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促进保健用品产业健康发展。坚持集中治理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突出重点,有效解决保健用品领域的突出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保健用品监督管理水平,规范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建立和完善保健用品综合监管模式。进一步明确省、市、县三级保健用品监管机构的职责,充分发挥三级监管能力,增强监管合力,逐步形成职责明晰、运转高效、相互配合的监管模式。二是按照“坚持标准,从严控制,稳步推进,规范发展”的总体思路,提高准入门槛,严格保健用品行政许可审批。落实从注册、生产、流通到日常监管的配套制度,不断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管理,积极提升保健用品注册水平。三是加强监督抽验和风险评估,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始终将强化日常监管摆在突出位置,加大保健用品整治力度,开展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和企业信用监管,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4.创新营销模式,打造名牌产品。陕西虽有“505”等享誉全国的著名保健用品,但名优产品仍很少,大多数产品至今还未被广大公众所认识和了解。因此,企业在自身发展强大的同时,还应积极做好产品的创优及宣传推广工作,并常抓不懈。此外,把营销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社会和消费者的需求,挖掘自身产品的优势,不断打造产品强项,铸造品牌,不断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采取多途径的销售模式,不断更新销售渠道,譬如利用建立专业店与养生保健联合销售,还可利用电子商务、建立网站等方式销售。
5.开拓创新,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目前陕西省共有348个保健用品品种,归类为8个剂型,这些显然与现代人们对健康保健的要求差距甚远。应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做好“保健用品”研发的传承、挖掘工作,做好“非遗”的申报保护工作。此外,还要积极吸收现代科技的手段和方式,对制剂进行研究。通过以上方式和手段,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金量,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同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名优产品的创新工作,使陕西的这种独特产业真正具有地域特色和长久的生命力。
6.加强合作交流,搭建战略联盟。 陕西、吉林、贵州为目前仅有保健用品地方法规的三个省份,秦、吉、黔应密切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搭建资源共享平台,组建战略联盟。建议每年举办一次学术论坛或交流活动,邀请产业知名人士作专题报告,围绕保健用品产业的研发、生产经营、监管及发展等问题开展学术交流,以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知名度。
综上,建议陕西省加大对保健用品产业政策资金扶持,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培育骨干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淘汰落后产能;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姻,产、学、研结合,鼓励研发新产品;实施名牌战略,不断完善和创新营销模式,使这种特色的产业,真正成为陕西的支柱产业、名牌产业。
(作者单位: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