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中的道德理念分析

2015-08-19 18:23李佳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国精神探究

李佳

摘要: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它博大精深,内涵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理念,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必须传承的。如今,中华文明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技术的革新重新崛起,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对中国精神再次关注起来,而中国精神中的灵魂所在便是道德理念,因此,其更加具有研究价值

关键词:中国精神;道德理念;探究

本文从促进教育的尚德功能和建立激励机制以及法律制度的健全、媒体宣扬作用的增强等四方面进行孝道文化的创新,同时对中国传统孝道探究道德理念在中国精神中的体现进行结合,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入中国精神强劲的内在活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结合中国传统孝道探究道德理念在中国精神中的体现

1.1中国的传统孝道的现状

《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在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中,国人最为重视的就是传统孝道,认为“孝是道德的根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通过历代的传承,儒家的孝道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国人心中善恶的一杆标尺及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健全的一个标度。中国人重视孝道,不但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精神象征,在大力弘扬中国精神的时候,传统的孝道是题中之要义,党的十六大郑重提出,要弘扬社会主义传统美德,将孝道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目前在孝道文化上存在如下矛盾和问题:一是传统孝道的无条件对父母服从。儒家传统孝道思想中,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父母之命不可违”,这是一种极端的思想意识,不管对和错,子女对于父母的要求必须无条件服从,对于父母的思想必须无条件接纳。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道,即使在古代也被称之为“愚孝”,并非国人一直弘扬的中国精神。在社会主义纲领下的中华孝道则是,子女除了履行自己应该履行的赡养义务,还需要尊重父母,体谅父母,让父母更有幸福感。二是空巢老人现状堪忧。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目前,中国年轻的一代人中,多是远离了父母,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很少有人能够陪伴在老人身边。根据一组对20到40岁的年轻人进行的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一年里能陪伴父母的平均时间不超过10天,有大约3%的年轻人已经有四年没有回家。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1.2传统孝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传统的孝道已经深入人心长达数千年,有积极健康的一面,它所营造的“敬亲、奉养、善终”等思想尽情尽理,即使在当代社会主义体系中,这些思想仍然是文明的,先进的。但是,我们在继承先人思想文化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能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首先是理性地对待孝道。孝道不是一味地服从和盲从,我们需要考虑父母的意见,但是在接受他们建议的时候,也要考虑他们的意见是否正确,是否存在着不可行的地方。在对待父母给我们教育的时候,需要接受正确的思想,去除消极的成分,辩证地接受,将孝道理性化。

其次是提升孝道的现代高度,孝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天的孝文化需要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使之更有时代感和现代性,因此,孝道的内涵就需要融进新时代的民主、平等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以及法律保障等内容。需要个体、社会和国家共同联动。我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出台了相关的保护老人的法律条规,但和西方传统国家相比,还不是十分健全。应该更加细化保护老人的法律细则,尽量消除法律盲区。中国的孝道不但包括表面意义上的经济补偿,还包含了精神上的赡养,既要照顾父母和长辈的物质生活起居,还要考虑父母的精神感受,站在老人的立场去感受事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道。2013年,“常回家看看”的入法,就是中国法制走向完善与人性化的一个开始,中国要实现依法治国,就要完善法律的体系,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法律来保障老人们的权益,创新中华孝道文化。

2弘扬中国精神,维护道德理念

2.1健全法律制度,维护道德理念

应该健全法律制度,维护道德理念,制定相关法规,弘扬中国精神。用法律来约束不道德的行为,让人们形成一种潜意识的雷池红线,让道德理念深入人心。道德行为在很多时候虽然不涉及到犯罪和刑罚的层次,但是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法制,才能更好地普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谐社会。

2.2加大媒体宣传和道德教育,让道德理念深入人心

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社会主义道德思想、道德典型和反面事例,营造全社会崇孝氛围,发挥舆论影响力。加大教育的力度,普及道德课程,让全民一起接受中国精神的洗礼和道德理念的灌输。只有通过不断地教育和再教育,才能提高个人的素质,提高个人对中国精神和道德理念的认知,个体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才可能具备正确的道德认知,才能进一步地对中国精神和道德理念形成最终的认知与内化。

2.3建立激励机制,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政府或者学校等机构应设立激励机制,鼓励和促进道德理念的传播和深化,让市民和学生从内心对于中国精神产生认同。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原始地促进人们的认同感和存在感,也能在一定的角度上对某种行为表示认同和赞许。2011年春,湖南师范大学学生易亮见义勇为后,受伤至七级伤残,但是校方在长达数月的治疗期间并未探望和给予嘉许,这是道德理念教育促退之举,校方应该对于该种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社会应该给予这样的行为一定的嘉许,如此一来,在学生和民众的心中才能知道孰是孰非,才能真正意义上普及道德规范,弘扬中国精神,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大家庭。

3结论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经济的崛起让世界接纳了我们,社会的改革改变了世界对我们的看法,那么在未来时代里,我们更要弘扬中国精神,维护优秀的道德理念,成为真正文明、富强的中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美好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中国精神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国精神”研究综述
“推”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