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绘本创编教学中图像阅读实践的研究

2015-08-18 14:01许海燕
中国教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图像绘本美术

许海燕

图像阅读较之文字阅读更为直观,让观者能很快地做出反应,是认识世界和自我的重要感觉方式。艺术史家认为图画应被“阅读”,因为图像并非不证自明的,而是依照读者加以破译的视觉语言创造的。绘本应以图像为主,图文结合,共同叙述完整故事,强调图像与文字的互动关系。因此,阅读绘本,如果不懂图,就不能真正地走进绘本世界,只有在图像阅读中感知、想象,结合生活经验剖析图像,理解图像语言,召唤相关的思维响应图像信息,才能让阅读由外而内,成为属于自身的心智活动。

绘本创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图像语言教学形式,改变语言和图画的关系,使图画成为通过语言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中介。因此,教师要在绘本创编教学中,引领学生从“看见”到“洞见”的阅图过程中形成视觉经验,真正认识图像语言,以此遐想文字、图画以外的世界,储备阅图、绘图、创图能力,让学生的思绪驰骋、思维共舞,真正学会运用图像语言绘出心中的故事。

一、用美术眼光“阅”读绘本,洞见图像阅读的力量

绘本读物中的图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文字能直接转换成语言朗读,而图像则需要依赖个人的视觉经验把图转译为语言。因为每个人对插画的诠释不同,能否通过阅图了解图像信息,不仅要累积视觉经验,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美术的眼光更清楚地了解图像所传达的意蕴。

何谓“美术的眼光”?丰子凯认为,眼光是直的,即看见物象本身的姿态,是真正“看见”;眼光是曲的,即看见物象的作用和对外的关系,是“想见”。例如,面对一个花瓶,我们会看到它的颜色、造型、轮廓线条和材质等,即眼光放直;若看到花瓶大概值多少钱,放在什么地方等,即眼光是曲的。再如,用非美术的眼光看花,所见的只是果实的成因、植物的生殖器等,而用美术的眼光看到的是花本身的姿态、色彩等,这就是美术的眼光。

对于图像的解读,应从外在表面浏览提升到个体行为的内在思考和想象等心智活动,即将图像上升为图感,从中领悟图像的主旨与意义,促进学生的情感生成和智慧发展。

1.从“图像”到“图感”,品读图像形式美

图像阅读其实就是“看图”,若阅读一段文字,让我们马上发生变化不太可能。但阅读一组醒目的图片,我们的内心可能会立刻发生变化,情感也会受到视觉冲击。这并不是说图片比文字强,可替代文字,而是因为视觉形象更容易被儿童阅读与记忆,因为在儿童的所有感觉器官中,眼睛最主动、最活跃和最重要。

在成熟的绘本家的眼中,绘本就像一部动画,每幅图都是有生命的。如何才能感知这些图像所传达的情绪、氛围、思想和情感?这需要培养“图感”,即在阅读“图像”中,由视觉植入大脑,经过感知触动进行感受、思考和想象等一系列活动,唤醒大脑中相关的图形、影像和记忆,牵动情感共鸣,从而接收图像所传递的丰富的视觉信息,感受画者所传递的情绪与思想。

(1)赏读色彩美,建构第一好感

一本优美的绘本,其画面的视觉力量是基础,绘者以新奇创意、趣味情境、新颖技法、和谐版面、美感造型和独特风格都为读者呈现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画面,特别是色彩,它是画家用来沟通的重要工具,对强化故事情绪与气氛、引发读者解读图像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儿童绘本图像的色彩并不需要很写实,如《乱七八糟的变色龙》中的绿色的灌木丛配上绚丽的变色龙,有学生读后会说:“绿色的灌木丛中,这只色彩斑斓的变色龙蹲在大石头上……真奇怪,变色龙怎么不变色,颜色这么鲜艳,对比这么明显,怎么藏身呢。”给学生留有想象空间。

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感官,欣赏图像的色彩美,以此建构图感,体味画家在用色上的美感,可以让学生说说图像色彩给予他们的第一视觉感受,赏读分析图像的色彩好在哪里,闭眼遐思并感知图像色彩的独特美感,进而创意表达,阐述对于同一作品自己如何用色彩进行表达。

(2)品读意境美,体味画面情趣

中国绘画历来强调意境,画面会以特有的意境,充分反映出主题,一目了然。因此,绘本图像不能仅是文字图解,更应注重以特有的具有一定艺术感染力的画面意境来征服读者。例如,《月光长廊》中的图像,画风清新,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与朴实淡雅的情调,从景、形、色等方面围绕这一意境的营造展开,蓝色的天空、树林等景营造的夜晚很宁静,两个小主角的出现增加画面情趣,使画面变得静中有动。

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品读意境美,以此体味画面情趣,理解画家在构思上营造的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第一页画面开始读图,感知画家是如何以引人入胜的意境吸引我们的眼球,并将我们带进故事中的。而且,细读画家设计的生动、幽默的图像效果,展开并深化主题,令故事情节生动。此外,研读节奏美,感悟图像生命。图像中的节奏与韵律是通过线条、色彩、图形按一定的条理和秩序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变化。绘本图像中的节奏表达依靠各种视觉元素的组合来实现。开展动态阅读,把每幅图设想为动态画面,看出隐藏在其背后的信息。图中动态想象看似单调,实则有益,因为巧妙运用它们,将视觉节奏感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节奏完美融合,引起读者的生理感受,产生共鸣。

那么,如何启发学生思维,研读节奏美呢?我们应以此领悟图像生命,理解画家在节奏上的动态设计:第一,研读图像中排列组合产生的律动美,重复节奏感。第二,研读图像中画面大小、色彩变化的设计,体味情节发展与节奏步调造就的律动美。

2.从“图感”到“语感”,研读图像的内容美

从头到尾阅读图画绘本,我们会发现它其实是一张到处隐藏秘密的“神秘地图”, 绘本的各个部分,如扉页、封面、环衬等都会为读者献上精美的图像。当对图文的理解不仅是看到、读到,更能在字里行间产生自我联想时,我们更能深切地感受这一丰富且深刻的体会,培养敏锐的“语感 ”。

(1)读封面图像,体会内容的图意美

无论什么样的书,封面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的封面,画有一大一小两只兔子,小兔子抓住大兔子的耳朵,仿佛在说些什么。教师就可以引导孩子看图,猜猜对话的内容,从而引出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以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2)读环衬图像,体会内容的意蕴美

环衬是封面与书芯间的一张衬纸,而且很多绘本的环衬上也有图画,不应仅仅认为它们只是起装饰作用而一翻而过,实际上,绘本环衬不但与正文故事息息相关,有时还会提升主题。《我爸爸》这一绘本的环衬图案就是“爸爸”身上那件棕黄色睡衣的一个小小的局部。睡衣是爸爸的标志,串联整个故事,透过孩子的夸张幻想,塑造出一个让人笑破肚皮的爸爸形象:安东尼·布朗以一贯的幽默风趣,借着想象力十足的童言童语,让穿着格子睡袍的老爸,化身为十项全能的超人。以孩子的眼光为出发点,绘本里的爸爸是巨大的,用仰视的角度表现孩子崇拜的眼光……

(3)读正文图像,体会内容的情境美

绘本正文图像就如导演设计的电影画面一样,是画家利用分镜图把整本书的图像、文字做整体的内在架构,把节奏、构图、色彩等元素结合在一起,再分页分画面呈现。阅读需要从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多元地观察与体会,一步一步地发现蕴藏于图像中的内容及背后的奥秘。通过翻页整体感知,探究不同角度的思维与观点,获取信息,用自己的声音、感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让阅读的快乐、喜悦和美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使绘本体验永远地留在孩子的心中。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正文图像,让他们充分挖掘图像中隐藏的故事,引导学生以口语初步感知表达,用顺口溜形式将文字内没有提到的内容再现,打开学生的想象阀门,有趣的文字就会从他们的思绪中奔涌而出,将绘本原有文字和学生创作进行整合,再通过故事创编,一幅图画应运而生。

在图文双向阅读中,应从外在的“图像”“字迹”发展到内在的神游,触动内在的思维与感受,洞察图文信息,从“图感”接引“语感”,深层感受心领神会的阅读乐趣,体味图像阅读触动心灵的力量。

二、用美术语言“创”编绘本,展现图像阅读的力量

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有属于“我”的个性经历和情感。儿童的美术语言作为一种语言形态是其特有的,这不但表现在儿童美术所独有的外显形式,也表现在达到这个形式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流程,引导他们以自己的眼光观察图像,用心灵理解图像,借美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展现图像,呈现生活。

1.临图像,感悟表现风格

学生的美术语言有独属于他们的符号形式,还有独属于他们的调动这些符号的内在法则。任何一幅学生作品都包含其对表现对象的理解,不同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临摹也可以成为学生以自己的美术语言感受绘本图像表现风格的好方法。

(1)仿临图像,复制美术语言

所谓仿临图像,是指对照一幅画,照着它的样子画下来。在模仿画像时,要求在形、色以及用笔刻画上尽力和原作保持一致,把握好图像特征与画面美感。当学生进行电脑绘画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画面色彩协调、造型可爱的绘本图像。

(2)创临图像,生成美术语言

在创临一幅图像的过程中,临者的思想会产生变化,其手中的画也会随机经历变化。因此,在临摹图像时,应引导学生在读懂图像的基础上汲取画家图像的优势,变换美术语言,即造型、色彩、主题内容等的处理,以自我喜好的形式创临,追求自我表现,张扬美术个性。

第一,添临补空白。绘本图像是延展、跳跃、活动的图画,能引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蕴含文字无法表达的寓意。这种“空白”给学生预留很多想象的空间,可引发丰富的联想。如引导细读图、补空白,可能会收到别样的精彩。

第二,变临营想象。想象属于心灵,属于每一个人,可以说学生的想象是其原始生命意识的流淌和波动。在图像变临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滋生想象的土壤,营造激发想象的意境,引导学生找准图像中的某些特定角色或场景,通过联想添加、变换创造,在临摹的基础上运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用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表达出极富个性的生命言说。

第三,创临觅真情。情既是图像生命的一种重要表现,也是存在性创作的根本动力。在图像阅读教学中,作为学生应该有双重身份,即自我身份与作者身份。要想真正读懂图像,就必须以作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与另一个“我”对话,与图像中的角色对话,获得与图像相谐的最大程度的认同。

2.创图像,展现图像力量

通过读图与临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学生的视觉素材,充实美术语言,补充编绘技能。在创图像过程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关注适合学生的创作素材,结合教学,随时给学生提供创编机会,培养他们动笔绘图的习惯,说和看都不如让学生动笔画一画。在创图的方法安排上要巧取材,合理选择适合学生创编的图像素材,结合优秀绘本图像引导学生进行创编表达,绘画创作,自然水到渠成。

(1)借内容变换图像

借内容,即根据图像阅读对象的主题或内容,展开独立创作。这就需要抓住创作时机,即在学生表达欲望和自然童心在图像阅读中被引发之际,把他们表现的生活激情引导到绘本创编上,这是促使图像创作兴趣萌芽的最佳状态。如导读欣赏《我爸爸》《我妈妈》后,让学生说说、画画自己爸爸妈妈的故事,我们会发现学生作品的情节生动有趣,想象丰富,令人难忘。

(2)借方法升华图像

读图应会创作表达,才会读懂、读透、读好。创图能有力地强化对图像阅读的理解,有效地提高阅读图像运用的迁移效应。借方法,即让学生借优秀绘本图像的构图、情节设置和表现手法,用自己擅长的绘图手段与素材展开再创作,在新的创作理解中拥有新的感受与体验,促其创作能力不断迸发。

第一,个体创作,移情主角,融入情境,展现自我。绘画创作是画家的生存性选择,更是其存在性选择。创作是存在的言说,是生命的情性与理性、感性与智性的独特表达,是对人自我存在价值的确证。人,作为创造性动物,“我创故我存”。

第二,集体创作,紧抓主角,以关键点,一角多创。以自我意识创图,不同的学生以不同身份介入,使原本固有的形象有了温度、活力和生命,灌注自己全部情感和智慧的角色,让学生内心深深地烙上个体的生命印记,创编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3)借形式,创生图像

在绘本创编教学中的图像阅读与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学生在用画笔与图像的对话中,发现图像阅读的力量,在创图中发展自我,发现灵魂深处的那个最为隐秘的自己。这是一个不断敞开自我创作,使自己的心与绘本图像共舞的过程。借形式,即借鉴绘本的表现形式,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启蒙学生创编属于自己的绘本童年。

第一,借形式,换事物。这是根据绘本图像的形式,寻找可以被替代和延伸事物。在创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自身阅历展开想象,融入感受,聆听内心图像的言说,二度创作角色,传达个性化的图像表达,实现图像阅读的突围。例如,教师可以借助《逃家小兔》的形式,让学生将其改创成《逃家小猫》《逃家狐狸》《逃家小孩》等。

第二,借形式,创经典。这是指寻找可以用绘本的形式创编经典作品。学校会安排《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背诵,美术教师应运用美术方法,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与领会。教师可以借绘本的形式,让学生设计《弟子规》的主角松鼠—小豆豆,让学生做那个可爱的小豆豆,用自己的故事诠释《弟子规》,有的学生会用“小豆豆,学魔术”这样有趣的故事来画。用画笔传诵《弟子规》,学得轻松,画得愉快,从中体验到的不是枯燥,而是更多的乐趣。

第三,借形式,绘生活。这是指根据一本绘本图像的形式,描绘发生在生活中的故事,画“我”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综上所述,创生“图像”是开展学生绘本创编实践的重要途径,其关键在于将学生的美术语言发展与创作表达的欲求置于心间,及时捕捉创编素材与时机,让学生敞开心扉,想“我”所想,画“我”所想,以图像言说自我的生活体验。

图像阅读不仅是为了汲取,更是为了表达。吸收是为了将他人的图像语言作为自己创作发展的营养,使自己能进行有价值的图像创造和绘本创编实践,把对生活的感悟交付美术语言,用图像来展开和延续生命,这样的图像阅读和创编实践活动才真正有意义。学生在图像阅读与创编实践中,不断触摸来自内心深处的感悟,触摸图像生命的体温,在图像创造中收获快乐,释放情怀。这种直抵生命呼唤的创图活动,会为学生的绘本创编实践带来源头活水,为他们的绘本童年带来无限亮丽的生命底色。

(作者单位:浙江省临安市博世凯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图像绘本美术
绘本
绘本
绘本
美术篇
A、B两点漂流记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趣味数独等4则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