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网上流传一则名为“云南大理召开‘丐帮大会”的趣闻:在农历三月二十八这天,当地民众纷纷做善事以积德,而各路乞丐蜂拥而至,乐享诸般善行,继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花子大会”。大众见惯了都市街头乞丐的种种行为艺术,也见多了媒体稀奇古怪的行乞报道,甚至对武侠小说里“丐帮”的种种壮举耳熟能详,可大理的这场“丐帮大会”还是让人大开眼界——乞丐们如此大规模地聚集起来行乞,而且个个心安理得,脸上洋溢着嘉年华般的淡定或兴奋,让人叹为观止。与其说是一场“丐帮大会”,不如说是一场“慈善大会”“赶集大典”。这种其乐融融、相安无事的“行乞盛典”,和城市里那些人们司空见惯的各类乞讨,仿佛来自两个世界。
在前者的世界里,这里仿佛是来自数百年前的宋朝开封城,如同《东京梦华录》所说:“诸行百户,衣着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而后者的世界里,“乞丐”成为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大约有一小部分是真正走投无路的弱者,而更多的是坑蒙拐骗者。当人们慨叹这个时代发展之快令人喘不上气时,越来越多的人却加入乞丐大军中,而“救助站”这类公共福利的兜底者,角色更加尴尬。乞丐的江湖地位即使再卑微,也是社会有机体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公共的阳光普照得越多,社会背后的阴影才能越少。如果我们继续以“假睡”的姿态对待这个“行业”,只怕有一天,“乞丐”这个词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利维坦”。
思与用
一个最容易被文明的阳光忽略的地方,也就最容易异化。就拿当下城市的“乞丐”现象来说,其中的治理乱象令我们不得不重视,除了“堵”或“疏”有没有可能用民间的善的力量进行精细化的对接、援助或者引导,以此填补“乞丐江湖”中空白的无序世界?这才是社会需要思考的。本素材适用于乞丐现象、慈善的本质、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