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涵
掀开岁月那朦胧的面纱,恍惚中看到一位老者从历史长河中踱步走来,吟唱着春秋的诗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我特别喜欢这一句,那滚滚流逝地时光如同这江水,日夜不息。细细品味其中深意,孔子以这句话来勉励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荒废青春。孔子的话是雅致的,浅显又富有哲理,正因为这样,人们才会被这位老者的学识而折倒。
我想漫步在时间的长廊,听呼啸的古风,沏一杯香茗,听着孔子那低沉而温和的语调:“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大雪中傲骨的松柏,看到一位老者挺立着脊骨遥望松柏。那时,他的眼中又装着什么呢?他的眼底有着智慧的光芒,那是被岁月沉淀的学识。在风雪中,他如松柏般挺立着,就这双眼望透春秋,任岁月也腐朽不了他的身影。
我想,孔子的生活一定有兰、仁爱和礼仪。君子兰本是一种观赏的草本植物,放在那样的时代,却有着不同的光芒。是君子兰因君子而光辉,还是君子离不开兰花呢?这倒是不得知了。爱兰的人也应会有一种和兰一样的气质,清幽宁静的立在那里,一立千年。
从历史中回过神来,遥想着上千年时光的孔老夫子何以在如今被世人所敬重。
一份史书,百年便可朽落,《论语》不过是史书的一种,却流经百世。正是因为仁爱礼仪是一种亘古不变的精神,即使物质损坏消亡,而《论语》中所述的传统道德早已牢牢地凝聚在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上,为后世所珍惜。
这是个车水马龙的世界,也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固守的纯真开始瓦解,仁爱礼仪开始变得像沙漏中的水,一滴滴的淌,虽是微小,但也会积少成多。
去向沙漏注入新的源泉,新的活力,让古代智慧在这个时代熠熠生辉,让人们的灵魂得以洗涤。
先生与我们隔着忘川,划分生死的一条河。可他依然离我们很近,他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谆谆教诲,他又出现在诺言被实现的时候,在仁爱像纽带一样传递的时候,你会在每一个真诚的微笑中看到一位苍颜老者的身影。
在初冬的风里,我仿佛在烟雾弥漫的境中看到一幅画:一位儒相长袍的老先生坐在兰花丛中抚琴吟诵,凛立风中,香茗的雾气徐徐散开,先生就这样吟诵着大半个春秋。
(指导教师:周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