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婷 章淑丽 邵君辉
摘 要:信息系统运行效益主要是用经济效益来度量的。同时还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包括多个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在衡量信息系统运行效益时,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信息系统;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一、信息系统运行效益概述
信息系统运行效益主要是用经济效益来衡量的,当然也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效益,及其他方面的效益。经济效益可以理解为,通过社会的经济活动而获得的实际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效益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表现为,以其人力资源使用、设备损耗等各种相关社会生产资源的耗费和所取得的一定的经济收益之间的比较。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是指在信息活动中投入和产出的比较,它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由于该系统的使用而产生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系统运行效益评价指标设计原则与意义
1.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构建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的设计原则。
(1)客观性原则:数字的推理演算必须客观真实的反映实际情况。信息系统运行效益的测算就是为了真实的反映信息系统运行的现状,以及预期可以达到的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和统一。(2)可行性原则:任何数学、逻辑推理方法都是可以付诸实践,操作易行的。信息系统运行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可以让使用者加以利用,客观的反映问题,得出其需要的较为准确的数据和结果,真正为管理决策提供量化的依据。(3)实用性原则:所谓实用性原则就是立足现实、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测算,避免工作和成果的浪费。立足现实并不是安于现状,不求创新,创新是为了适应现实情况的发展变化状况而建立的体系模型。(4)优化性原则:优化性原则是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使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合理、实用。这种优化性原则要求建立出来的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5)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和优化性相对应的,指标体系存在进一步优化的可能,那么它必然是可发展和改进的。但可发展性并不是指推翻前人所有的论证,而是以现行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以其达到更加合理和优化的程度。(6)导向性原则:任何一种指标体系的设置,在实施中都将起到引导和导向作用。为使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客观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这不仅要求在内容、功能等方面符合用户的需求,同时通过建立的指标体系测算出的资料应该简便、易用。
2.评价指标设计的意义
信息系统运行费用是测算信息系统运行效益的关键,信息系统运行效益的评价意义在于通过具体的指标体系,科学准确的推算出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为科学决策提供导向作用。并能通过这些具体的数据推测出将来预期的发展趋势,以及信息系统在今后多长时间内可以继续创造经济效益,何时更新换代,为信息系统的改进提供意见,以及相关的费用和更新换代的必要性、合理性等相关方面的内容。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信息系統在投入运行后,要不断地对其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并以此作为系统维护、更新以及进一步开发的依据。评价指标分为: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
1.经济效益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直接经济效益指标和间接经济效益指标。直接经济效益指标包括产量的增加额、销售增加额、利润增长额、成本下降额、管理成本下降、内部资源耗费下降、库存积压的减少、流动资金周转效率的加快、投资回报率的提高等。间接经济效益指标包括:管理水平提高、人员工作效率提高、组织应变能力增强、运营模式改善、系统本身运行维护费用节约、产品质量改进、客户满意度上升等。
2.社会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包括社会经济效益指标和其他社会效益指标。
社会经济效益指标包括: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度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提高;知识的积累。其他社会效益指标包括: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组织机构的优化;行业总体经营、决策、管理水平的提高;行业内劳动者素质整体提高;组织行为不确定性的降低等。
3.综合评价体系模型
根据需要,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即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分层次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最后得到最终的信息系统绩效的评价结果。根据常用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信息系统运行效益评价体系模型,如表所示:
参考文献:
[1]刘瑞红.论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益[J].物流科技,2008,9:109~111.
[2]宋玲.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7.
[3]姜旭平,姚爱群.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339.
[4]柯健,李超.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情报杂志,2007,10: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