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情景下的创新与经济增长促进机制浅析

2015-08-18 15:50桂杨明
商场现代化 2015年17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创新

摘 要:了解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情景下分析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并利用创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并且从多方面对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进行说明,着重在中国情景之下对创新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创新;经济增长;促进机制

一、文献述评

1.关于创新的研究现状

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J.A. Schumpeter)发表《经济发展理论》,首次提出创新的概念。约瑟夫·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阿伯拉莫维茨(Abramovitz,1956)和格瑞里克斯(Griliches,1957)以及索洛研究了技术进步如何影响生产率的等等。伊诺斯(Enos,1958)、布朗(Brown),麦克劳林(Maclaurin,1949)对技术创新进行了实证分析。美国学者兰斯·戴维思(Unee Davis)和道格拉斯·诺(Douglass North)则得出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的结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新的管理》一书出版表明了学者们的研究方向已经由宏观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逐渐向微观企业的管理创新转变的苗头。彼得·德鲁克的研究为管理创新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在这里,我们引用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关于创新的定义,将创新界定为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包括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

2.关于增长的研究现状

关于增长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斯密的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提出社会分工等方面的重要性。李嘉图在经济增长方面认为要更加注重劳动力和资本积累的作用。马尔萨斯研究经济增长与人口增长的关系。杨(Young,1928)对持续的规模收益递增给出了一个内生化的说法。索洛(Solow)和斯旺(Swan)提出了新古典增长理论。阿罗(Arrow)、宇泽(Uzawa)和谢辛斯基(Sheshinski)认为知识积累和教育是内生技术的源泉。赫尔普曼(Helpman)和格罗斯曼(Grossman)、巴罗(Barro)和萨拉·马丁(Sala I Martion)以及阿吉翁(Aghion)和霍依特(Howitt)从 R&D角度对技术是如何带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总的来说,理论发展趋势是从单要素到多要素,从外生到内生的研究,从注重要素投入到注重全要素生产率,从注重有形资本到注重无形资本。本质上来说,经济增长问题归根结底研究的是什么决定了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二、创新对增长的促进机制

基于前文对创新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创新对增长的促进机制的说明从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和社会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两个方面展开。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在均衡状态下,生产者获取的是正常利润。利益的驱使之下,生产者追求超额利润,因此进行技术创新。当一部分生产者展开技术创新时,其余生产者也会被吸引,从而进入到生产领域,争相展开技术创新。因此,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也会促进生产结构的变更。技术创新的背景之下,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在优胜略汰的竞争环境中,低效率的生产者被淘汰,资源被合理配置到生产技术水平高,生产效率高的行业。

关于社会创新对增长的促进机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一方面,是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制度创新形成的产权激励制度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以及对创新成果的巩固,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是管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進机制。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和物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通过效应整合实现了经济系统有效资源的放大效应,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三、中国现行的创新与增长发展模式

美国学者兰斯·戴维思(Unee Davis)和道格拉斯·诺(Douglass North)得出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的结论,就是对制度创新重要性的有力证明。我国目前的创新,集中于技术创新层面,对于制度创新的重视不够。然而,技术作为一种公共品,生产成本昂贵但复制成本却低廉。可以通过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来保护那些开发新技术的人或企业的知识产权,巩固技术创新的成果,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此外,我国现行的创新模式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创新推动。在这种创新驱动力下,很难获得长久的创新发展。据统计,我国2013年专利申请数量跃居全球第一,这背后是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绩效评价激励政策自上而下的推动。但是在“2012全球创新企业百强名单中”,并没有一家中国公司的名字。由此可见,自上而下的创新推动很难实现创新实质性进展。

以收购式创新为主,本土创新不足是我国创新发展的又一现状。中国企业加大对美国和欧洲的技术投资,在政府鼓励下,它们寻求通过收购技术和人才,达到购买而非租用突破性创新能力的目的。这种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得最新的技术的方式就是收购式创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快速实现企业创新能力的增长。但是,这种依赖于外国技术创新的并购会在极大程度上受到各种可观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寻求内在创新能力增长和突破,才能为企业发展注入长久的创新驱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战礼.创新与经济增长关联性及其贡献变化率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

[2]赵秀丽.国家创新体系视角下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孙玉涛,曹聪.中国创新不足探因[N].企业家日报,2015(02).

[4]马晓君,刁晓群.我国企业R&D投入产出效率的评价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03).

作者简介:桂杨明(1994- ),男,河南许昌人,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2012级学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创新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