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彩霞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班级中有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家庭作业,而这些学生几乎都是留守儿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厌学,这种厌学情况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由其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监管,学生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又缺少父母关爱,造成了其中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作业的完成习惯更是让人费心。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分析
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和其他亲戚监管,这毕竟与被父母亲照顾是不同的,他们要么特别调皮,要么特别内向,但是都特别爱花钱,课外时间总是结伴去商店买零食,他们身上的缺点更容易暴露出来,得不到纠正。这些性格上的缺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而想被重视的心理
留守儿童由于常年缺乏家庭关爱和学习督促,一般学习成绩都很不理想,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和家庭中总有一种自卑心理,总是担心别人看不起他,担心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自卑心理状态下的留守儿童一方面担心同学和老师以及家长看不起自己,另一方面又有被别人重视的心理渴望。当他们没有完成作业时,希望老师能理解他们;当他们有了一点进步时,也希望老师能够看到他们的进步。因此,如果老师用强势方式直接强迫他们作业,他们就越是不做,甚至故意做错,用负面情绪来处理作业。我班李××同学行为习惯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参加活动、自卑心理严重,胆小怕事,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做作业时直接把作业撕掉或者藏起来,现在书包里仅仅只剩下三本书。由于对学习失去信心,又没同学理他,于是在上课时他也会偷跑去校园里玩,故意让老师找不到。
2.孤僻内向而需要温暖的心理
需要关爱和别人的重视,是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渴望。我在和班上蒋××谈话时,她一直低着头,局促不安,没说几句话就红了眼睛,泪水直往下掉,在一个小时的交谈中,除了点头和摇头,她几乎没有开过口。我感受到她想说话但又不敢,也不知道怎么与人聊天,其心灵脆弱,承受能力较差。后来我经常在下课后故意喊她帮我收拾讲台、拿备课簿等,并找机会和她说话。慢慢地,她开始回答我的问题了。我还陪她做家庭作业,即使她不会或者很慢,我也一直陪着,一直等着,坚持到最后她完成。这样她逐渐地接受了做作业这件事,同时也更喜欢帮班级打扫卫生和收拾班级了,我变换方式表扬她,她的笑容渐渐多了,也开始主动和班上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参加学校和班级的课外活动,作业也慢慢地能完成了。
二、留守儿童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健康心理调适策略
1. 游戏中建立感情,作业中培养耐心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督促和家庭关爱,大多数学生有上网玩游戏的习惯,玩游戏成为他们打发时间的最好娱乐。要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心理,并自觉地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就要利用学生的兴趣特点,用他们喜欢的活动接近他们。例如,可以在和他们一起游戏中进行交流,引导他们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在游戏中和他们沟通,温暖他们的心灵,弥补其缺失的父爱母爱,慰藉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心灵,然后给他们布置作业,有了快乐的心情,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作业,这样完成的作业质量也提高了。
2.心理健康活动课中培养作业兴趣
作为一名心理老师,要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为他们建立起“心理健康卡”,及时地跟踪他们的学习表现,做好心理谈访记录。引导他们消除消极的学习心理,联系他们的心理实际,加强对他们的有关心理疏导,对于个别学生有心理烦恼,针对具体问题给予帮助,给他们更多的呵护和关爱,这样他们的作业兴趣渐渐浓了。
3.利用家访深化感情,树立作业信心
留守儿童不仅缺乏积极的学习心理,还缺乏学习的信心。造成没有学习信心的原因很多,学习成绩基础差是主要原因,但他们缺乏起码的家庭关爱,缺少交流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总觉得没有人关心他们,他们生活在被遗忘的角落。要帮助留守儿童走出生活的阴影,感受到生活的爱,感受到学校的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就要承担起关爱他们的责任,用爱心去激发他们进步的勇气。老师可以通过家访去弥补家长爱的缺失,用爱心去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信心。
4.引导父母养成关注儿童作业的习惯
作为教师,要利用网络等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改变他们“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的不正确思想,提醒他们平时要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或视频教育”;给予孩子一定的关爱和提醒,培养孩子对学习的信心,使其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家庭作业。
三、结论
呵护留守儿童并关注心灵和他们作业完成的质量,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做到的,我们需要和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从而培养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希望我们每一个教师,特别是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总结经验,跟进改善教学方法,同时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打开其心扉,温暖其心灵,调动其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