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2015-08-17 17:45严贞王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现状建设

严贞++王玲

摘要 从金湖县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入手,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为该县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对策;江苏金湖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342-01

1 基本情况

1.1 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1999年在金湖县农技推广中心原信息站的基础上,成立了金湖县农业信息中心,负责全县农业信息化工作。中心现有高级农艺师1名、农艺师4名,本科学历4名,大专学历1名。2006年,通过“四电一站”项目建设,建成“六有”的标准镇农业信息服务站11个。2008年,以县农业信息中心为龙头,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为中心,建成符合“五个一”标准的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50个,由此金湖县的“县—镇—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初显雏形。2012年,“村综合信息服务站”项目的实施,使全县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全县117个行政村实现村级信息服务站全覆盖。

1.2 网络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金湖农业信息网是江苏最早开办的县级农业网站之一,自2000年开通以来,点击量与日俱增,在宣传金湖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金湖农业信息网也多次被省市主管部门评为“优秀农业网站”“优秀县级农业政务网站”。2005年,组建了系统内与互联网相联相通的20个终端内网,极大地保证了系统内各科、站、室充分利用电脑网络实现信息数据交换。上网业务在85%以上,为全县农业信息服务提供支持。2007年,在江苏举办的乡镇农业信息大联播活动全县11个乡镇建立了二级农业网站,二级网站建立率达100%,其中陈桥镇农业网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乡镇农业网站。

1.3 惠农短信、热线服务效果显著

2006年开通“12316”三农服务热线,热线以直接拨号查询、专家咨询、投诉举报等开展信息服务。2010年利用江苏省农委“12316”惠农短信系统平台,发展农业市场主体短信用户2 900户,并安排专职人员,按照不同市场主体的不同信息需求,将信息分为13大类74小类,年采编各类技术信息305条,受益用户达95.5万人次。2014年,根据农业部要求,率先实施“12316”标准化改造升级即“12316”云呼叫平台建设,新增移动座席145个,117个村级信息服务点全部实现“12316”免费专线,电信宽带上网、无线WIFI覆盖,农技宝千元智能手机1部,2年运行费用全免。有效地改变了移动、电信、联通用户不能同时呼入的状况,扩大了“12316”热线电话服务覆盖率。

1.4 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深入开展

2014年,根据农业部和省农委统一部署,金湖县积极开展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整体推进县工作。建成集信息服务、上网购销、产品集散、互联网金融、培训指导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益农信息社117个,与中国电信、京东江苏代理商南京分点渠道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合作协议,通过近1年的试点,基本实现了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

1.5 农产品电子商务有了新气象

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是构建农产品新型流通体系、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有效途径。由江苏嘉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特色中国——淮安馆项目在金湖县启动实施。建成后将对全市如“盱眙龙虾”“洪泽湖大闸蟹”等71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进行网络推广营销[1]。以金尧大闸蟹专业合作社为代表微店新型网络销售模式在金湖县开花结果。

1.6 物联网技术应用逐步推广

先后扶持建成以江苏省金湖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江苏省金湖县现代渔业产业园区、金湖县天华牧业有限公司、金湖县绿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主要用于动植物生长环节远程监测控、生产管理智能化决策、远程视频调度等领域[2-3]。

2 存在的问题

虽然金湖县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照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与发达地区相比,总体水平仍然不高。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农业信息网络专业性人才缺乏;三是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还在起步阶段,关键性设备技术含量不高且价格较高,大面积推广有一定难度。

3 对策

3.1 强化政府主导地位

一是制定本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完善工作机制;二是整合各方资源,避免各自为阵的信息重复建设,形成资源共享的格局;三是鼓励支持科研院校、通信服务单位、有实力的运营企业参与农业信息服务。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社会性公益项目,要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业信息方面的软硬件更新,还要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多级网络的运行、维护。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在电信、移动、联通降低宽带上网费用的同时加速光纤入村入户;二是扩大家电乡下乡中的手机、计算机补贴品种,提高补贴资金。

3.4 拓宽信息员队伍

信息员队伍决定信息服务能力。现有的信息员队伍多由农业技术人员和大学生村官担任,大学生村官是较为理想的信息员,但其流动性大,不利于信息队伍的管理。可在农村经纪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商超店主等中选择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计算机网络设备操作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

3.5 加大信息培训力度

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在这个“互联网+”的新时期,将信息员的培训纳入农村实用人才、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使其常态化[4-5]。

4 参考文献

[1] 赵霞,吴建强,杜永林,等.江苏省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及趋势展望[J].中国农业信息,2011(8):11-13.

[2] 董越勇,朱莹,陶忠良.浙江农业信息化发展思考[J].浙江农业,2010,22(5):691-692.

[3] 刘晴.黑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宾:黑龙江大学,2013.

[4] 张雪艳.宿迁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0.

[5] 查学东,李霞,严贞.金湖县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开展现状与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5(1):347-349.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业信息化现状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