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槟榔芋疫病与田间小气候的关系及防控技术探讨

2015-08-17 05:29黄央江陈美娇张丽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防控技术

黄央江++陈美娇++张丽春

摘要 田间小气候是影响槟榔芋疫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文用试验的方法对这一结果进行认证,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槟榔芋疫病;田间小气候;防控技术;福建建宁

中图分类号 S435.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142-02

槟榔芋属天南星科芋属球茎用变种魁芋类型,原产于广西、广东、福建等地[1]。近年来,随着订单农业的发展,槟榔芋在建宁县种植的面积逐年增加,2015年该县种植面积已突破400 hm2,在黄埠乡的种植面积就逾66.67 hm2,成为我乡农民增收的项目之一。在槟榔芋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种类繁多,槟榔芋疫病即是最主要的一种,因其发生蔓延的速度之快及造成损失之大被俗称为芋瘟。槟榔芋疫病的病原菌为芋疫霉菌,属鞭毛菌亚门真菌[1]。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和叶柄,常引起大量叶片干枯呈破伞状,后至植株整株枯死。也可危害球茎(芋头),芋头染病时,部分组织变褐腐烂,严重时扩及整个芋头腐烂,造成槟榔芋的产量和品质下降。田间湿度大、高温多雨潮湿的季节适于该病的发生流行。为确保槟榔芋生产稳健发展,实现优质高产就必须摸清槟榔芋疫病在我乡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笔者对该病与田间小气候的关系进行系统观察,总结其发生的一般规律,制定防控技术。

1 槟榔芋疫病与田间小气候的关系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试验田块和调查时间。从地势、土壤肥力、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定建宁县黄埠乡贤河村某农户槟榔芋田作为此次试验定点调查的田块。从芋头定植成活开始至收获止的芋株全生育期(4月10日至10月10日),每10 d调查1次。于2013年4月3日在田块附近安装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仪(型号:Davis,厂家:美国戴维斯)。

1.1.2 调查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定20株共100株,调查病叶数并分级[2],计算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计算平均病叶率和平均病情指数。本试验只调查病叶,病叶柄不作为考查内容。观测记载田间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等与病害有关的气象因素。此田块任其发病,不喷药防治。同时对其他槟榔芋田进行大田普查。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100

病叶率(%)=总病叶数/调查总叶数×100

1.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黄埠乡槟榔芋疫病始发于4月中旬,如天气转入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病害逐渐加剧,6—8月病害进入发病高峰期。降水量和田间相对湿度是引起该病的最主要因素,7月中旬出现台风天气,降水量突增,日均降水量达7.99 mm,病情发展迅速,病叶率及病情指数发生跃升。所以栽培管理上要注意整治排灌系统,做到旱天能给水保湿,雨天能排渍防涝。此外,本病在田间的发生与发展随芋株的成长而加重。

1.3 结论

槟榔芋疫病的发生与降水量和田间相对湿度的关系较大,如遇多雨天气,则病情发展迅速,病叶率及病情指数跃升。

2 防控技术

2.1 适时轮作

槟榔芋疫病作为可经土传的病害,在防治上首先要做到适时轮作,可与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轮作。最好是轮作1年以上,可明显减轻该病害的发生;也可选择前2年未种植过芋类及蔬菜作物且排灌条件好的地块种植。

2.2 做好田间管理

2.2.1 合理密植、科学管水。槟榔芋疫病的发生受田间湿度的影响很大,因而要选择地势高燥、排灌便利的地块实行高畦单行种植,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左右。在水分管理上,保持畦土湿润即可,降雨后确保田间排水顺畅,避免植株受涝。

2.2.2 施足基肥,巧施结芋肥。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中等肥力地块纯氮施用量为285~315 kg/hm2,以N∶P2O5∶K2O=1∶0.55∶0.9为佳,注意控制生长后期施肥量,尤其是氮肥。

2.2.3 加强田间检查,及时清除发病株。发现病株选晴天及时整株挖除,并带离田间集中烧毁或深埋[3]。

2.3 化学防治

在喷药防病上,要以病情测报来指导防治,及时抓住病害始发期施药,做到治早、治少、治了。在发病初期及时施药防治,黄埠乡一般从6月下旬开始,每隔7 d用药1次,连续2~3次[1]。防治药剂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98%烯酰吗啉1 500倍液,或90%乙膦铝可溶性粉剂500倍液。喷药一定要做到均匀周到,药剂要轮换使用。药液中要加入有机硅等助剂以提高展着力。

2.4 冬季清园,选留优良芋种

由于该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厚壁孢子在病残体或种用芋头上越冬,因此芋田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园,将残株落叶及杂草带出田外处理。带菌种芋是该病传播的主要初侵染菌源,因此应从无病芋田选用无病球茎作种[4]。

3 参考文献

[1] 王汉荣,方丽,茹水江,等.槟榔芋疫病的识别与防治[J].中国蔬菜,2009(21):21-22.

[2] 张宝棣,彭庆平,何容根.广州地区芋疫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9(3):141-147.

[3] 林先荣,严成灼.槟榔芋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J].中国果菜,2007(2):31.

[4] 张永佳.芋疫病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上海蔬菜,2013(2):51-52.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控技术
冬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播种期防控技术
防控种猪精液外源性污染的技术研究
广西桑蚕原种防控微粒子病技术探讨
探讨小杂粮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技术
茶树炭疽病的研究进展
泰州市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
从2014年稻田灰飞虱再度重发谈水稻病毒病的防控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