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不同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研究

2015-08-17 16:00陈健周美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直播水稻

陈健++周美文

摘要 选取水稻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机插等5种种植方式作为试验对象,从茎蘖动态、生育期、产量构成、熟相、效益等5个方面对不同种植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机插秧成本虽高,产量略低,但是效益排名第一,是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改善水稻品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水稻;种植方式;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机插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2-0009-02

近年来,泰兴市水稻生产种植方式多种多样,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种植方式水稻生产的具体情况,便于指导大面积生产,特进行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古溪镇古溪村4组,通过调查选取5块土壤基础地力差不多、面积大小相差不大的田块作为试验用地,试验用地前茬小麦,土质砂壤,地势平坦,肥力中等,排灌方便,5块试验田均进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

1.2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宁粳3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种种植方式,分别为直播、机条播、抛秧、旱育移栽、机插,各处理不设重复,试验面积分别为1 000.0、1 133.3、893.3、1 000.0、1 066.7 m2,用种量分别为75.0、82.5、60.0、60.0、52.5 kg/hm2 [1-2]。各种植方式均施用纯N、P2O5、K2O分别为315.00、56.25、56.25 kg/hm2,用肥上除了施用时间有所差异外,运筹方式基本一致,基肥施45%复合肥、尿素分别为375、75 kg/hm2,分蘖肥分2次施用,分别施尿素112.5、150.0 kg/hm2,促花肥施尿素150.0 kg/hm2,保花肥施尿素75 kg/hm2[3-6]。水浆管理依据各种植方式水稻生长需要,防病治虫同大面积生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方式的茎蘖动态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7月27日抛秧、旱育移栽、机插茎蘖数达到最大,8月3日机条播、直播达到最大,比前三者最大茎蘖数苗出现时间延迟1周。从高峰苗至8月16日,抛秧、旱育移栽、机插、直播、机条播无效分蘖消亡速率分别为28.0%、33.0%、33.2%、21.2%、19.5%,可见机条播、直播无效分蘖消亡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对水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直播、机条播叶龄与抛秧、旱育移栽、机插叶龄生长前期最大相差3.1叶,后随时间推移,发育进度加快,叶龄在8月16日时相差仅1叶,另外由于生育期缩短,机条播、直播最终叶龄比其他种植方式少约1叶。

2.2 不同种植方式生育期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机条播、直播的分蘖期、齐穗期相差不大,成熟期相同,均为10月31日,全生育期分别为139、138 d,相差不大。抛秧、旱育移栽、机插比机条播、直播分蘖期提前6~8 d,齐穗期提前8~10 d,成熟期提前5 d,全生育期减少10~13 d。

2.3 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构成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直播的实产最低,为8 260.5 kg/hm2,机条播的实产与直播的相差不大,为8 407.5 kg/hm2。旱育移栽产量最高,为9 981.0 kg/hm2,其次为机插,为9 769.5 kg/hm2,抛秧产量为9 195.0 kg/hm2,三者分别比直播增产20.8%、18.3%、11.3%。在产量构成方面,有效穗数以直播最多,为346.5万穗/hm2,机条播、机插其次,分别为337.5万、321.3万穗/hm2,旱育移栽、抛秧有效穗较少,这是因为旱育移栽基本苗不足,抛秧秧苗田间分布不均,分蘖性较强,导致成穗率下降。穗粒数方面,旱育移栽、机插秧较高,分别为128.5、123.6粒,抛栽为119.2粒,直播、机条播穗粒数较少,分别为104.7、107.5粒。成穗率方面,机插最高,为55.9%,其次是旱育移栽,为54.7%,直播最低,仅为49.6%,机插、旱育移栽分别比直播的高6.3、5.1个百分点,由于直播、机条播、抛秧的无效分蘖较多,水稻群体性生长环境要弱于旱育移栽及机插,使得成穗率下降。千粒重方面,旱育移栽、机插、抛秧较高,分别为27.7、27.2、27.1 g,比机条播、直播高,这主要是因为其灌浆结实时间相对较长,生长条件较好。在同样肥料运筹的模式下,抛栽、旱育移栽、机插的稻穗一次枝梗数与二次枝梗数均大体上高于直播及机条播,这说明抛秧、旱育移栽及机插的水稻增产潜力要高于直播及机条播。

2.4 不同种植方式水稻熟相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旱育移栽、机插的水稻株高较高,均在90 cm以上,直播、机条播、抛栽的水稻株高较矮,这说明旱育移栽及机插的水稻长势要强于其他3种种植方式,由于生育期变短,直播及机条播的水稻节间数比机插、手栽、抛栽略少1节。据成熟期田间观察显示,直播、机条播、抛栽的水稻穗层不整齐,穗型大小差异性较大,绿叶数相对较少,稻穗颜色金黄程度逊于旱育移栽及机插。从总体表现来看,直播、机条播熟相一般,而抛秧、旱育移栽、机插熟相较好。

2.5 不同种植方式效益比较

从表5可以看出,5种种植方式中,旱育移栽产值最高,为25 950.6元/hm2,直播产值最低,为21 477.3元/hm2,旱育移栽的产值比直播增加20.8%。成本方面,旱育移栽最高,为11 046.0元/hm2,直播、机条播较低,分别为8 557.5、8 577.0元/hm2。从成本的构成来看,旱育移栽用工成本为3 600.0元/hm2,用工量及用工强度均大于其他种植方式,用工量较少的为机条播及机插,机插用工成本为2 475.0元/hm2,略高于机条播2 250.0元/hm2,低于直播的2 700.0元/hm2。由于直播、机条播病虫草害防除相对其他种植方式复杂,药剂成本比其他种植方式多150元/hm2,为1 275.0元/hm2。旱育移栽的秧池面积与大田面积比例分别为1∶30,秧池成本较高,为712.5元/hm2。在所有种植方式中纯效益以直播最低,为12 919.8元/hm2,机条播纯效益比直播略高362.7元/hm2,增幅2.8%,机插最高,16 493.7元/hm2,旱育移栽、机插秧、抛秧分别比直播增值15.4%、27.7%、13.9%。endprint

3 结论与讨论

(1)直播。直播是在人工撒种后,再进行机械耕翻的一种种植方式,5种种植方式中,直播产量与效益排名均为第五。此种种植方式不育秧、不起秧,可有效缓解农时紧张的矛盾,抽穗期偏迟,扬花期如遇低温将导致穗粒数减少,由于根系分布浅,后期低温来临早,常引起青枯死苗,这种植种植方式无效分蘖较多,水稻生长通风透光性能较差,纹枯病发生较重,导致粒重下降。收获期为10月30日,收获期偏迟,比机插秧迟4~5 d,给下茬小麦适期播种带来一定的压力,此种种植方式水稻的穗型小,穗粒数少,成穗率低,出米率低,米质差,增产潜力有限,存在着一定的生产风险,在几种种植方式中产量与效益排名均为最后。直播稻种植面积大,产量低,这是泰兴市水稻产量徘徊在较低水平上的主要原因,控减直播稻面积将是我市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措施。品种选择宜选用中熟中粳品种,可有效地减少生产风险。

(2)机条播。机条播是利用条播机进行水稻播种的一种种植方式,它是水稻直播生产的进一步改进,这种方式有利于水稻通风透光,能改善水稻生长环境,减少病害发生,也利于病虫草害防除的操作,试验中机条播产量与效益排名均为第四。从试验看,机条播与直播相比表现不太明显,生育期与直播基本一样,产量与效益相差不大,具有与直播穗型小,穗粒数少,成穗率低,出米率低,米质差等一些弱点,产量与效益排名第四,生产风险同直播,但机条播增产增效潜力要强于直播。此种种植方式对作业机手要求较高,土壤湿度较大时更不易操作,实践上机条播时常形成断垄缺苗现象,机条播在高沙土地区较为适用,沿江地区不大适用,在直播面积大、控减难度大的地区,宜提倡运用机条播,但在实践应用上要在品种选择、病虫草综合防治等方面加以进一步的改进。

(3)抛秧。抛秧是利用塑盘育秧,再用人工将所育秧苗抛撒到田间的一种种植方式,试验中产量与效益排名均为第三,此种方式相对于肥床旱育移栽节省了大面积的秧池,也省去了繁重的人工栽插,此种种植方式在泰兴市珊瑚镇应用面积较大,产量较高。由于抛秧水稻的生育期早于(下转第13页)

(上接第10页)

直播稻,根系分布虽然浅,但不像直播稻后期生长遇低温易引起青枯死苗。此种种植方式弱点是育苗技术性要求高、田间秧苗分布不匀、无效分蘖较多、成穗率低、纹枯病发生较重、田间农事操作不易等。另外,前期生长过于旺盛,群体过大,引起成穗率下降,后期易脱肥不利于形成大穗。在生产应用中前期采取提高抛栽质量、中期提高成穗率、后期攻大穗等为主的栽培措施。在直播稻面积较大的地区,要提倡抛秧。

(4)旱育移栽。利用肥床旱育秧苗,再进行人工栽插秧苗的一种种植方式,此种种植方式产量高、效益好,单产在5种种植方式中最高,效益排名第二,此种种植方式水稻穗型大,熟相好,米质优,丰产性强,增产潜力大,秧苗要求比机插秧要求弹性大,可控能力强。缺点是育苗技术要求较高,相对其他种植方式用工量多,用工强度大,随农村劳动力的减少,推广难度加大。

(5)机插秧。通过塑盘育秧,再用插秧机机插的一种种植方式,试验中产量排名第二,效益排名第一。机插秧适合水稻生长的生物性要求,具有穗型大、熟相好、米质优、丰产性强、增产潜力大等优点,能够实现高产、稳产。缺点是机插秧效率低,插秧成本高,插秧时大田平整要求度高。近年来,通过技术宣传、项目实施、机械购置补贴等一些手段,机插秧种植面积在泰兴市不断增加,从整体上看,泰兴市机插秧技术已日渐成熟,插秧机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大力推广机插秧技术将成为泰兴市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改善水稻品质的有效措施。

由于本试验安排在同一地块内有一定的难度,不同地块间地力难免有些差异,故本试验所得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的试验验证。

4 参考文献

[1] 罗锡文,谢方平,区颖刚,等.水稻生产不同栽植方式的比较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04(1):136-139.

[2] 杨明金,杨玲,李庆东,等.日本水稻生产机械化系统分析及对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建议[J].农业工程学报,2003(5):77-82.

[3] 王洁,廖琴,胡小军,等.北方稻区国家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精确度分析[J].作物学报,2010(11):1870-1876.

[4] 景启坚,薛艳凤.水稻机插与其它种植方式在产量及分蘖特性上的差异比较[J].中国农机化,2003(4):13-15.

[5] 张中兴.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种子,2007(3):89-90.

[6] 张稳成,唐湘如,谢俊锋,等.不同机械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3(11):4-6.endprint

猜你喜欢
直播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浅析移动端视频的发展
电子游戏直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广播二次传播和可视化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