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避兵符”的再认识

2015-08-17 03:04公柏青
中国钱币 2015年3期
关键词:钱币北斗图案

公柏青

对 “避兵符”的再认识

公柏青

近年来,随着汉代压胜钱实物的大量公布,特别是《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的出版,使我们能够系统地了解压胜钱,对 “避兵符”的性质也有了再认识的条件。图1是一枚汉代铜牌,它由三部分组成:上下是一大一小两个环,中间是一个圆形方孔钱。钱的两面分别有 “除凶去央”、“辟兵莫当”两组文字。以往钱币界认为它是压胜钱,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后,人们一般认为它是 “避兵符”。

图1

一 避兵之法

避兵是指避免兵灾和兵器的伤害。在当时人们的观念中,这些伤害是由鬼作祟造成的。因此,避兵主要是对此种鬼的镇压和去除。由于西汉时多次发生大规模的对外战争,特别是新莽以后,社会动荡,战乱频发,所以,有汉一代,避兵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人们用来避兵的方法,早期主要是巫术和方术,当道教兴起后,避兵之法主要存在于道术之中。

1960年湖北荆门市漳河车桥出土战国巴蜀式戈 (图2),其上有铭文 “兵避太岁”,戈上的人物就是太岁,即太一。太一是重要的天神,在汉武帝时太一成为了天帝,是众神之神,掌管了天上和人间的一切事物。图3是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李零指出它是一幅 “避兵图”①,画面上部呈 “大”字型人物就是太一。另外,《东观汉记》中记载:“邓遵破诸羌,诏赐——金蚩尤辟兵钩一。”蚩尤是兵神,带钩可以避兵,是因为有了蚩尤的图案。综合上述三例可以看出,在兵器、日用品和帛上铸造、绘画太一和蚩尤的形象,可以避兵。原因是这些形象代表了神,它们有神力和神权,能震慑恶鬼。这种观念源于巫术中的模拟巫术认识,这些形象如同神本身,能够庇佑人们。

图2

《风俗通义·佚文》有:“夏至著五彩,辟兵,题曰游光。游光,厉鬼也,知其名者无温疾。五彩,避五兵也。案:人取新断织系户,亦此类也。谨案:织取新断二三寸帛,缀著衣衿。”“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温。”在端午节,它们还是流行的赠品。在这里,五彩丝和织物,是五帝的象征物,五色代表五方帝君。在道教的文献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如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经》、《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中,都有记载。五色象征五帝,夏至体现的是时令,而时令以阴阳变化为要旨。顺应时令,万物相宜,违反时令,必遭灾欠。节日是由时令衍变而来。从目前出土的早期日书看,人们十分注重时令,对鬼、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非常看重,生活中每一天的禁忌和适宜被广泛遵守。在汉代,五月被认为是恶月,禁忌较多。所以,顺应时令,趋吉避凶的方法也就自然要多,这也就有了五月避兵驱灾之法。

图3

图4

《抱朴子内篇·仙药》云:“肉芝者,谓万岁蟾蜍,头上有角,颔下有丹书八字再重,以五月五日日中时取之,阴干百日,以其左足画地,即为流水,带其左手于身,辟五兵,若敌人射己者,弓弩矢皆反还自向也。”陆机 《要览》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俗以此日取蟾蜍为辟兵”②。肉芝是五芝之一,是一种仙物,道教将其作为一种仙药。用肉芝避兵,虽然使用了肉芝这种仙物,但是具体手法上有明显的巫术色彩。

《抱朴子内篇·遐览》云:“家有五岳真形图,能辟兵凶逆,人欲害之者,皆还反受其殃。”魏晋道经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中也有:“子有西岳真形,消辟五兵,入陈刀刃不伤,山川名神尊奉伺迎。”图4是五岳真形图,它抽象地描绘五岳的山水真形,它本身是一幅图画。它能避兵,是源于五岳和五岳神的崇拜,此图是借助五岳神的力量来避兵。

《抱朴子内篇》中还涉及了许多避兵之法,《杂应》云:“或问辟五兵之道。抱朴子答曰:‘吾闻吴大皇帝曾从介先生受要道云,但知书北斗字及日月字,便不畏白刃。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郑君云,但诵五兵名亦有验。刀名大房,虚星主之;弓名曲张,氐星主之;矢名彷徨,荧惑星主之;剑名失伤,角星主之;弩名远望,张星主之;戟名大将,参星主之也。临战时,常细祝之。或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著心前。或丙午日日中时,作燕君龙虎三囊符。岁符岁易之,月符月易之,日符日易之。或佩西王母兵信之符,或佩荧惑朱雀之符,或佩南极铄金之符,或戴却刃之符,祝融之符。或传玉札散,或浴禁葱汤,或取牡荆以作六阴神将符,符指敌人。或以月蚀时刻,三岁蟾蜍喉下有八字者血,以书所持之刀剑。或带武威符荧火丸。或交锋刃之际,乘魁履,呼四方之长,亦有明效。今世之人,亦有得禁辟五兵之道,往往有之。’”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第一,避兵之法有很多,用符避兵只是其中的一种;第二,避兵的力量主要来自于神,是神的力量厌胜了造成兵灾和兵器伤害的鬼。所以,人们绘画神和神物,书写和祝颂神的名字,使用仙物,告知神恶鬼的名字,使其得到镇压;第三,道教文献中的避兵之法有明显的巫术和方术色彩,反映出道术对前者的吸收。制符和用符是道术的重要内容,文献中有许多能避兵的符的名称,反映了符在避兵中大量使用。

图5

图6

二 符的特征

“符书是起源于对图画、文字魔力的崇拜,在原始巫术中是很重要的一种。特别是‘图’比 ‘文’起源更古老。”③当道教兴起之时,符被其所吸收,成为趋吉避凶,震慑妖邪的重要工具。各种制符和用符的方法,成为了重要的道术之一。

图5是陕西户县曹氏瓶朱书的二道符。第一道符是由多个文字和符号组成。李零认为是日、月、七、斗、鬼等组成④,王育成认为是日、月、尾、鬼等组成⑤。无论这些字符是什么,但有两点当无异议:第一,该符中包含了日月和星宿,借此代表天神和借用神力;第二,该符是由多个文字和符号共同组成。“东汉时期巫道人物用字组符是一常例,符意亦是由字衍出。显然,当时制作道符的人是把组符的字做为表示符意的符号或缩写来使用的。”⑥第二道符除文字之外,更多的是图案。这些图案是用来表示事物的,在很早之前就是如此。符的中间有类似字母 “y”的图案,李零指出它是太一,符边缘部分的图案,似绳索。李零指出:“东汉解谪瓶上的朱符,笔道往往盘绕重叠,就是符书的一个基本特征。”⑦

图6是洛阳西郊解注瓶朱书符,共有符三道,第一符残缺。这三道符主要都是由文字和符号堆砌而成。道教的兴起,使符的制作和使用得到很多发展,不仅符的种类齐全,而且每个种类中,符的数量也很多,形成了一套道符体系。如:图7就是 《抱朴子内篇·登涉》中所列入山符一类中的18道符。

通过这些符我们可以看出:符或由文字和符号组成,或由代表某种事物的图案组成,或由图案与文字、符号共同组成。各种符有其特定的组成和书写方式。总体而言,符的特征明显,它不是单个的文字、字符和图案,是多个文字、符号和图案的组合体;在符中多含有日、月、星宿等代表神鬼的文字、符号和图案;书写方式特殊,或弯曲盘绕重叠,或多线平行排列,或同一文字、字符多次组合,符有时更像幅画。所以,人们总是说画符,而不是说写符。到了 《抱朴子内篇》成书时,符的发展应该已很成熟,书中提及了很多符的名称、用途、用法和用符事例。

避兵符是符体系中的一类,前文 《杂应》篇中就罗列了赤灵符、燕君龙虎三囊符、西王母兵信之符、荧惑朱雀之符、南极铄金之符、却刃之符、祝融之符、六阴神将符等能避兵之符,这一方面反应了避兵符之多,另一方面说明,各符应该有各自的画法。避兵符是符的一种,虽然它有特殊性,但是它的组成、书画特征应该同其它的符一致,其避兵原理,也是依靠神的力量,来对恶鬼进行镇压和驱离。李零说:“‘太一’和 ‘北斗’不仅是古代天文体系和式法中的重要指示物,在古人看来,其顺逆向背,还有避兵的作用。上面提到的 ‘兵避太岁’戈和 《避兵图》就是起到这种作用。”“古代的避兵符是以太一、北斗和日月为主。”⑧这同前文 《杂应》中,“书北斗字及日月字,便不畏白刃。”的说法一致。

图7

三 “避兵符”的性质

图8

图9

下面我们来分析图1中的青铜 “避兵符”的性质。

从形制上看,该器上下各有一大一小两个环,环上没有文字和纹饰,从其位置和形状看,是用于佩挂和系物。两环中间是圆形方孔钱,内穿是菱花穿,每两字间都有一个圆点,共有八个。圆形方孔形制可以代表天圆地方,同每面的四个点共同表示宇宙的框架⑨。在汉代的压胜钱中,也有这种情况。图8是一枚汉代压胜钱,上书 “心中甚悲”,“思君志回”,每两个字之间都有一个点,内穿是菱花穿。从文字内容看,表达的是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无避兵含义。图9形制与 “避兵符”一致,其上文字是 “日入千金”,“长毋相忘”,是吉祥语,无避兵的含义。可见,“避兵符”的形制,无论是与同符的一般特征相比,还是与同时代的压胜钱相比,都不能说明该形制为避兵符所特有,进一步而言,从形制上无法证明此物是避兵符。

从文字的写法看,与图8、图9压胜钱上的字体大致相同,是人们日常使用的文字,人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八个文字字意清晰,每组文字意识表达完整。在这里既没有多个文字的组合,也没有神的名字和图案,更没有书写时的刻意变形,这同符的特征并不一样。魏收 《五日》诗写道:“避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抱朴子内篇·遐览》云:“郑君言符出于老君,皆天文也。”“然今符上字不可读,误不可觉,故莫知其不定也。”由此可见,识读符文并不容易,大多数人都不认识。《遐览》中还记载了一个叫介象的人,他以读符文、知对错为能事,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符文的难识。这进一步证明,该 “避兵符”的书体、字的组合方式和书写特点都与符不相符。

从符的使用看,符一般不会一劳永逸,大多是要更换的,就像 《杂应》中 “岁符岁易之,月符月易之,日符日易之。”所言,符应时而换。这枚青铜质的 “避兵符”看不出有需要更换的信息和必要。

从钱文内容看,“除凶去央”、“辟兵莫当”,反应了避兵和驱除凶邪的含义。从实用意义上讲,该物对当时人而言一定是有用之物,一定具有文字内容表达的功用,也就是说,此物一定能避兵。

综上所述,该物虽有避兵功能,但不是符,即该物避兵不是靠画符。不论同西汉马王堆的 “避兵图”相比、同东汉解注瓶朱符相比,还是同道教建立的比较完善的符系统中的个符相比,它都不具有符的一般特征,更难说是避兵符了。至于 “辅恇怯失守,不能自安。常把辟兵符,以钅夫锧致其旁,欲以自强。”⑩中的避兵符当不是此物。牛辅是董卓的女婿,记此事时董卓已被杀,吕布派李肃到陕杀牛辅,该语反映的是牛辅与李肃作战时的情形。此时黄巾起义已被平灭,原始道教和 《太平经》都得到广泛传播,符的绘画应该比较规范,使用也较普遍。如:《后汉书·方术传》记载:麹圣卿 “善为丹书符劾,厌杀鬼神而使命之。”结合与此事发生时代较近的解注瓶上的朱符,可以说,此时的避兵符应该具备了符的基本特征。而图1中的器物无符的特征,不会是文中的辟兵符。那么该器物的性质是什么呢?

图10是一枚汉代压胜钱,钱币正面有五铢钱文,并有两组星纹,上部是北斗七星,下部是阁道,北斗是帝车,阁道是车辅。钱币背面有文字 “辟兵宜子”,北斗能避兵,北斗主生,北斗还是天帝的代表。这枚钱反映的是祈求太一 (天帝)、北斗镇压恶鬼,避兵和护佑孩子含义,使用的方法是用绘画星纹(图案)和书写祈求文字,它是一枚避兵和祈福的压胜钱。这枚钱币上的文字内容包括避兵和祈福两方面,所谓 “避兵符”上文字内容也包括两方面,一是避兵,这同该枚压胜钱内容一致;另一方面,是除凶去殃,这同压胜钱的祈福不同。祈福是向神要什么,除凶去殃是向神祈求不要什么,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就是希望自己和家人平安和吉祥,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避兵符”上的文字,可能是祷辞。《说文》训 “祷”为 “告事求福”,罗新慧指出:“‘祝’更多地指祝愿歌颂而求福,‘祷’却侧重于祓除殃咎而祈福。”这枚 “避兵符”上铸造有宇宙的框架,以表现对神的崇敬,通过铸造向神的祷辞,来镇压恶鬼,实现避兵和去除凶殃,它的性质应该同图10中的压胜钱一样,是一枚有避兵功能的压胜钱。

在汉代的压胜钱中,体现吉祥含义的钱很多,钱上的文字也绝大多数是祈福,如:富贵昌,乐未央,大吉羊,命益长,大宜子孙,寿西王母,常乐富贵,宜官,吉等等,从祈福内容看,大多数汉代的压胜钱更应称吉祥钱。在汉代压胜钱钱文中,表达压胜内容的并不多,这枚有避兵功能的压胜钱钱文,表达的就是压胜的含义,从这个角度讲,它是一枚真正的压胜钱,它 “厌而胜之”的就是能造成兵害和凶殃的恶鬼。可以说,用带有祷辞、星纹、宇宙框架等文字、图案和符号的压胜钱避兵,和用符避兵一样,都是当时众多避兵方法中的一种。

图10

该压胜钱上的两个环,并不影响对其性质的确定,因为加这两个环,并没有改变钱币部分体现的主题思想。加两个环可能更有利于对主题思想的加深,我们可以大胆假设,这两个环中一个用于佩、挂之用,另一个,就是用来穿系五彩丝或五色织物等避兵之物。

注释:

① 李零:《马王堆汉墓 “神祗图”应属避兵图》,《考古》1991年第10期。

②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三引 《荆楚岁时记》,第336页。

③ ⑦ 李零:《中国方术正考》,中华书局,第64页。

④ 同③,第63页。

⑤ 王育成:《东汉道符释例》,《考古学报》1991年第1期。

⑥ 王育成:《东汉道符释例》,《考古学报》1991年第1期。

⑧ 李零:《中国方术续考》,中华书局,第178-179页。

⑨ 公柏青:《汉代压胜钱上体现的宇宙框架》,《中国钱币》2012年第2期。

⑩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裴注引 《魏书》,孙机先生认为该语中所说避兵符就是图1所示的 “避兵符”,见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第408页。

图片来源:

(1)图1、图9采自宋捷:《浅谈秦汉花钱》,《第三届中国民俗钱币研讨会文集》。

(2)图2、图3采自李零:《中国方术续考》,中华书局,第167页、170页。

(3)图4采自刘志:《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与道教文化》,巴蜀书社,第30页。

(4)图5、图6采自王育成:《东汉道符释例》,《考古学报》1991年第1期。

(5)图7采自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王明撰。

(6)图8、图10采自 《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中华书局,第147页、第5页。

(责任编辑刘筝)

猜你喜欢
钱币北斗图案
北斗时钟盘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中国钱币博物馆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中国钱币博物馆
‘중국 별’을 더욱 빛나게 해야 한다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钱币保存各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