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竞鸿,吕能芳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中小企业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策略研究*
吴竞鸿,吕能芳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以统计数据说明了中小企业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性,指出目前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入物流金融的概念,总结了物流金融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三类物流金融模式的业务流程及各参与主体的共赢点。在此基础上,结合物流金融的发展趋势以及不同类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特点,从企业金融需求差异化的角度,给出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
中小企业;物流金融模式;金融需求差异化
在物流需求规模增速减缓、市场倒逼机制效应明显增强的背景下,物流企业业务调整的动力增强,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金融机构为减低交易成本和借贷风险,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其提供物流信息和物流监管等综合性物流服务项目,依据物流供应链而进行的金融活动。金融机构可以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或者其分支机构,如美国UPS公司专门收购美国第一国际银行,依托自身的物流服务来发展物流金融;也可以是金融机构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联合体,如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外运集团正式启动全面合作,旨在共建物流金融服务平台,联合研发物流金融新产品。[7]
目前,在我国企业总数中,中小企业所占比例超过99%,对我国的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开发[1]。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崛起的重要力量。资金作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随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地位不断提升,我国各级政府纷纷制定出台各类型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与金融政策,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有所加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14年上半年,主要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14.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7%,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5.6个和2.3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29.3%,比上季末高0.2个百分点;上半年小微企业新增贷款1.0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6亿元,新增贷款占同期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32.5%,比一季度末占比高2个百分点。但在中小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三大短板[2]。
1.1 中小企业信誉度不足
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负债率高,市场竞争力差,自我抵御风险能力弱,总体信用状况较差。一些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恶意逃债、废债、赖债,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形象,使得银行对其偿债能力心存顾虑而“惧贷”。
表1 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风险的评价
1.2 融资体系的结构性缺陷
融资体系包括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从股权融资来看,作为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唯一市场,沪深交易所设置了较高的门槛,绝非大多数中小企业能问津;从债券融资看,目前我国企业的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落后与股票市场的发展,大型企业都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获取资金,规模小,信誉等级相对差的中小企业更难。
因而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但在间接融资渠道中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琐,贷款门槛高,与中小企业贷款“短、小、急、频、快”的特点相矛盾。虽然近几年,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快速增长,但不足信贷投放总额的10%,资金供需矛盾仍将继续存在,使得中小企业信贷利率居高不下。
表2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水平的评价
1.3 中小企业担保信用体系不完善
整个社会征信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担保机构和受保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受保企业的信用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很突出,这些都加大了担保机构的监督成本和管理难度。加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及银行不参与风险分担,担保机构可能面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不只是来自受保企业,还来自商业银行,这些均增加了担保机构的潜在风险性。
物流金融是物流业与金融业融合的产品,金融服务机构委托物流企业进行监管,借助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及时详细的掌握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动态运营信息,银行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科学判断,开发、提供和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从而保证其资金的收益性,减少了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风险,提高了中小企业的信贷等级。2013年我国物流企业参与监管的融资业务约为3万亿。
物流金融的相关理论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热点,物流金融理念在我国各领域已得到普及,相关业务产品与服务也已逐步开展实践,这些都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更多帮助。在理论研究方面,邹小亢和唐元琦首次提出“物流金融”概念,指出物流金融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物流金融不仅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物流与加工服务,还为客户提供间接或直接的金融服务,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客户的经营和资本运作效率等。洪怡恬分析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点,阐明了物流金融对中小企业作用的前提下,详细阐述了仓单质押模式、保兑仓模式与物流银行模式等业务流程,并给出了中小企业利用物流金融的融资策略;吴颖群总结了物流金融发展现状,从信息、担保、体制和法规等方面分析了融资难问题,并给出了中小企业利用物流金融的策略;王友发等从内外因发展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总结了供应链下的物流金融三种运作模式,包括资产运作模式、资本运作模式和综合运作模式。最后提出供应链下的物流金融发展策略。石永强等首先总结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中小物流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融资渠道,指出中小物流企业可利用物流金融创新融资模式,提出了联保融资、池融资与供应链金融三种新型融资模式。王旖旎等从内外两个层面总结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介绍了物流金融的作用,并以生产周期角度分析了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主要包含预付款模式、存货模式与应收账款模式。彭勇等总结了物流融资的基本模式,分析了直接融资、中介融资与联保融资三种融资模式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模式。董振宁等介绍了物流金融的主要业务模式,详细分析了物流结算业务、保兑仓业务、订单融资业务与授信融资业务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在实践应用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是物流金融业务领域的先行者和创新者。深圳发展银行早在2004年便推出一套名为锦囊星的供应链融资方案,其目标是通过为上下游厂商提供一体化的融资解决方案,将整个价值链上的企业都囊括进来。招商银行立足中小企业推出点金物流金融,同时招行还充分利用网上银行发展物流金融。光大银行推出了阳光供应链,提供了应收账款融资、应付账款融资等多种物流金融产品。华夏银行推出主要针对商贸流通行业的物流金融产品,通过与商品交易中核心企业的信用捆绑以及货权或货物作为质押担保,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借款门槛。建设银行推出物流行业金融服务方案,并与东建物流和达发物流两家公司共同推出“物流结算通”联名卡,将建行固网金融、电子银行、结算通网络等多项产品打包整合,形成了一个新的特色产品。
综上所述,物流金融领域的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特征,物流金融业务的参与主体不同,其业务模式也呈现不同的运作流程。
3.1 动态质押融资模式
动态质押融资模式是目前我国物流金融的主要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该模式是企业以合法拥有的动产为质押的授信业务。金融机构委托专业物流企业监管资金借贷企业的质押物,金融机构对于企业质押的商品设定最低限额,在质押期间超过最低限额的部分可自由存入或提取,同时允许质押物按照约定方式置换、流动、补新出旧,它属于分批次多次提单的运作模式[3]。
与早期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中相比,在动态质押融资模式下,质押物不仅包含固定资产或大宗商品等易变现物品,还延伸到一般性产成品,更适应中小企业固定资产不足的特点。与此同时,让第三方物流企业有效地参与到了业务中。这样中小企业可以将其所拥有的原材料、产成品等存货,交给物流企业保管,由银行、中小企业和物流企业三方签订相关协议,银行依据该存货的价值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和建议为中小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贷款。这种物流与金融的整合可以使银行充分地利用物流企业的专业技能,低成本且准确地获得中小企业和质押存货的相关信息,有效地监控质押存货的流动,支持中小企业的运营,并可在中小企业破产时,通过物流企业在行业内的信息优势和特殊地位,及时地对中小企业易变现的质押存货进行清偿,极大地规避借贷的变现风险。
图1 动态质押模式业务流程
该模式适用于除了存货以外没有其他类型质押物、又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企业拟质押的存货必须符合银行货押商品目录制度,并且存货经常需要进出。
对中小企业而言:在没有其他抵质押物品或担保的情况下,在原材料采购阶段、生产阶段以及销售阶段都持有一定量的存货,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授信,将这些存货盘活,通过质押获得融资。这笔款项可直接投入生产运营,从而减少在途货物对资金的占用来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扩大企业经营规模。
对银行而言:扩大目标客户群体;在无法得到其他质押物的情况下,获得相对变现能力较强的质押物;获取保证金(包括初始保证金和打款赎货保证金);利用贸易链,切入客户的上游企业。
在动态物流监管模式下,考虑到资信水平以及质押商品的价格波动率的影响,建立起基于分批次多次提单的存货质押贷款质押率的计算模型,在尊重银行的风险可控并取得可期利润的基础上,以中小企业通过贷款获利为主导并求其利润最大化,通过此模式可以帮助第三方物流企业制定监管策略,最终在风险可控的原则下,寻找通过存货质押贷款质押率,使得三方共赢。
3.2 保兑仓模式
保兑仓与动态质押授信最大的不同在于存货的监管地。存货质押授信中存货的监管地一般是在中小企业的生产地,物流企业派专员在实地监管。而在实地监管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所以银行会要求中小企业以不动产抵押与动产质押结合来给予融资,以平衡风险。保兑仓是指货物的监管地不在中小企业,而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4]。
中小企业将第三方物流企业开设的仓库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或产成品存货作为担保,银行再给予中小企业贷款,同样设置一个库存界限,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中以款或者以货易货,只要保证仓库的最低库存界限即可。
图2 保兑仓模式业务流程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银行为其提供了融资便利,解决了采购原材料的资金困难,可以通过大批量的订货获得供应商给予的优惠价格,降低采购成本。
对于银行而言,通过保兑仓业务,能获取丰富的服务费及可能的汇票贴现费用,同时也掌握了提货权。
对物流企业而言,物流企业的作用和责任要比动态质押授信中大得多。动态质押授信中只需要派驻监管人员监管货物,而在保兑仓中物流企业先要有自己的仓库。但物流企业在保兑仓模式下可提供货物运输、价值评估、货物流动的监管、存货的保管等附加服务。
在该模式中,银行是贷款的提供方,中小企业是资金的需求方和质押物的监管方,第三方物流企业则是保兑仓服务的提供商。这种融资方式比较适合融资规模要求比较小、融资期限比较短的中小企业,也适合生产销售有较强季节性的中小企业。
3.3 统一授信模式
统一授信模式是银行根据物流企业的资信情况、业务规模、商业运作状况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价,以一定的资产为抵押,将一定额度的信用资金授予物流企业;物流企业根据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情况,对中小企业的具体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于符合融资要求的中小企业根据其提供的质押货物、商业订单等为其提供一定资金支持。该模式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物流金融模式[5]。
图3 统一授信模式业务流程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该模式减少了原有融资模式中一些繁琐的环节,企业面对的主体更加单一化,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运作效率。
对于银行而言,该模式提高其对质押贷款全过程的监控能力,可以更加灵活的开展质押贷款服务,优化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贷款的风险。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该模式将申请贷款和质物、仓储两项任务整合操作,提高质押贷款业务运作效率。物流企业可通过提高物流综合服务能力,提供多样化的附加服务。
虽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得到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关注,并出现了部分应用创新,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而言,其金融服务需求存在差异性,因而需要依据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设计合理的物流金融发展策略。
中小企业大致可分为制造业型、服务业型、高科技型以及社区型四种类型。依据各类型的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特点和需求,给出对应的物流金融发展策略。
4.1 制造业型中小企业
制造业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是比较多样和复杂的,这是由其经营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无论是用于购买能源原材料、半成品和支付工资的流动资金,还是购买设备的中长期贷款,甚至产品营销的各种费用和卖方信贷都需要外界和金融机构的金融服务。一般而言,制造业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周转相对较慢,经营活动和资金使用涉及的面也相对较宽。因此,该类型中小企业可尝试在运营的不同阶段采用个性化的物流金融模式,在原材料采购阶段,采购提前期相对较短,可利用保兑仓模式快速大批量从供应商采购,在半成品及产成品生产阶段,可综合利用动态质押模式与保兑仓模式,对于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或销售量不稳定的中小企业来说,尽量采用保兑仓模式,缩短货物销售周转时间;而对于产品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或销售量稳定的中小企业来说,尽量采用动态质押模式,延长资金偿还期限。
4.2 服务业型中小企业
服务业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是存货的流动资金贷款和促销活动上的经营性开支借款。其特点是量小、频率高、贷款周期短、贷款随机性大,但风险相对其它类型中小企业较小。因此,此类型中小企业可参照动态质押融资模式,以应收账款为质押物,将其销售的产品或为第三方提供服务、设施等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银行根据其应收账款的流量给予中小企业综合性融资,并对应收账款也进行综合管理。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质押属于形式上的质押,银行必须通过贷前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IT系统、业务运作模式展开分析,建立清晰的贷后风险监控措施。
4.3 高科技型中小企业
政府利用创业基金、政府贷款扶持等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该类型企业创立期的融资困难。在企业初创期时,企业已经可以正常生产,但是批量生产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销售收入有限,企业需要投入到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资金也将大幅度上升,而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固定资产与有形产品。因此获得贷款的策略应参照动态质押模式,以风险投资和股权质押、专利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融资为主。
4.4 社区型中小企业(包括街道手工工业)
社区型中小企业(包括街道手工工业)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中小企业,它们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政府的扶持性资金与社区共同集资是这类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但存在资金分配平均化的问题。因此,对该类型中小企业,可采用统一授信模式,银行及政府委托专门的评估担保机构,向其授予一定信用额度,参照一定的中小企业评价标准,依据评级等级的差异分配不同企业的融资额。
注释及参考文献:
[1]赖小民.关于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建议[EB/OL].[2013-03-13].http://politics.gmw.cn/2013-03/13/content_ 6992084.htm.
[2]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EB/OL].[2014-07-25].http://www.pbc.gov.cn/publish/ diaochatongjisi/3172/index.html.
[3]石永强,张智勇,杨磊.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研究—基于物流金融[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5):97-99.
[4]彭勇,田野.中小型企业物流融资模式探讨[J].物流科技,2014(2):59-61.
[5]董振宁,曾志江,刘文娟.物流金融常见运作模式与适用范围比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2):39-40.
The Strategy of SMES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Logistics Financial Perspective
WU Jing-hong,LV Neng-fang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Technology,Wuhu,Anhui 241000)
Statistics show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which points out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financial services,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logistics financial,sums up the logistics finance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results,detailedly analyzes of three kinds of logistics financial model process and each participation main body point of win-win.On this basis,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financial tren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al service demand,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demand difference,different type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developments of the logistics financial strategy are give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logistics financial mode;the difference of financial demand
F830.5
A
1673-1891(2015)01-0068-05
2014-09-10
2013年中国商业会计学会课题“中国碳税制度设计及配套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KJ01)。
吴竞鸿(1987-),男,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