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难点之人口老龄化

2015-08-15 00:51钱素瑶苏州科技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江西建材 2015年20期
关键词:旧城区旧城房屋

■钱素瑶 ■苏州科技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1

在中国城市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楼被建造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构成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天际线。但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未能凸显出中国四方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文明,因此,在建设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在旧城原有的建筑风貌上进行改造,以营造出每个城市不一样的特色。

而古旧的城区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韵味除了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攒,还有就是在于居住其中的人。将一个孩子养育成人的费用越来越高,都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迅猛发展的经济给人们带来的无形的精神压力,使得生育率越来越低,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各项促进生育的政策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这一问题。还有近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医疗水平显著提高,医疗机构的覆盖面也是越来越广,使得人的寿命得以延长。种种迹象表明老龄化现象是社会人口年龄就够改变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不可以回避它,而是要在城市建设中迎合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城市建设需求。尤其是在居住环境较差,基础设施不全面,老年人集中的旧城区。年轻人大多追求现代化的都市生活而搬离了旧城,依旧居住在旧城中的大多数为老年人。他们看着城市的变迁,城市的发展,一天一天老去。政府想要对古城进行改造,使其与日新月异的城市新风貌相匹配,并改善其基础设施以满足其中住户的生活需求,但因为住户的年龄结构而面临诸多的困难。

旧城区因为一定历史原因,大多一户住了许多人家,形成了“七十二家房客”的局面,并且因为人员社会关系复杂,房屋性质大多为公房,住户并无保护意识,造成了房屋的损坏。而且随意改造房屋的现象普遍,对这些老宅子造成了毁灭性的损害。情况实在堪忧,急需改造。现今普遍运用的两种旧城改造方法有拆迁改造和原地改善。具体分析如下:

方法一:拆迁改造是近年最为常用的旧城改造方式,一般是土地拆迁重建再利用,经常涉及较多的经济矛盾,因此必须在前期制定好完善的拆迁政策,协调好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利益。其中尤其要关注拆迁改造给居民生活各方面带来的影响,对居民在拆迁前后在出行便捷度、就业难易度、消费结构、安全感、自然环境等方面产生的变化进行评估,分析怎样的操作方式才能使老住户在拆迁后真正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而不是背负上更多的生活负担。具体如旧城区老年人比例高的,收入低的特点,消费水平也相对较低。原来旧城中小商小贩临街而立,满足了老居民的生活需求。而当他们搬迁去新的住所时,是否能适应邻里中心、超市、商场等较高的消费水平。

在许多访问调查中发现占很大比例的老年人还是希望能拆迁改造得,原因一为房屋实在是年久失修,居住环境拥挤,实在无法满足正常居住需求;二为他们认为在拆迁改造后可以获得新房,给子女留下一定资产。但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安土重迁,坚决反对拆迁改造。他们或世世代代在这里居住,一个家族的历史或许就藏在这一方土地上,这种故土情节可以理解。但是当旧城区的建筑大多存在着年久失修,漏雨,胡乱改建,公共卫生设施落后等问题,且由于旧城区早期规划不完善,街巷较小,房屋大多为木质结构,难以进行及时消防救火时,仅仅改善完全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拆迁改造才能彻底解决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

方法二:原地改善。此种改造方式比较第一种方法更有利于建筑风貌和旧城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效避免了在旧城改造中千篇一律的古建筑规格。除此之外此种改造方法可以在保护旧城风貌的同时创造出新的经济价值,如发展旅游业,这也是旧城改造的内在需求。在缺乏资金支撑的情况下,旧城保护是难以持久的,而一再依赖于政府则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自创自收十分值得提倡。而原地改善也对旧城本身有着更高的要求,对建筑的破损程度、街巷规划合理性、街区文化价值等有一定要求。倘若建筑的破损并不严重,且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可由政府出资对其进行修缮,当然除了政府出资,也可以鼓励当地企业投资,参与其中,在改善之后发展高收益的旅游产业。另外房屋不可空关,待房屋修缮后,原住民仍旧可以居住其中,不仅解决了居民的住处,比拆迁改造所需投入的资金少,而且也使得建筑在人使用的时候得到及时维修保护。

老龄化在我们所认知的范围中,对旧城的发展并无优势,甚至可能是一种累赘。老年群体对社会的养老金、低保金、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社会服务等要求越来越高。政府、企业、社会的养老保障负担也明显加大。如何扭转这种劣势,使旧城里的老年人不在成为城市的负担,并能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这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首先必须承认老年人是社会的低收入人群,且不具有体力劳动的能力。但从侧面思考,他们具有年轻人所不具有的人生阅历,对自己所生活的城市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他们了解这座城市的饮食习惯、风俗文化、手工艺品,并且他们中就有一批手工艺人。这些都是可以在开发旅游业的时候加以利用的。具体如下:一是向那些继承了古宅的老年人征询意见,是否愿意对外开放他们的宅子,政府给予维修补贴,使老宅子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播。这些老年人则可以作为古宅历史的讲述者,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二是传统风俗文化表演,组织部分老年人排演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进行风俗文化表演。三是一些上了年纪的手工艺人可以摆摊进行手工艺表演,并制作一些手工艺品进行出售。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老年群体的收入,也可以使得城市文化得以传承发扬。

上文中试图在旧城改造中转化人口老龄化的难点为旧城的发展动力,但这一切必须是建立在有完善的政策上的。首先政府需要对旧城的价值进行评估,并对其可开发性进行详细的研究,在对旧城进行开发的同时杜绝发生二次破坏。其次化被动为主动,使老年人自身愿意为旧城改造奉献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力量,提高老居民的参与度。最后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投资旧城改造建设。在各方的努力下,改造必将突破重重难关,旧城也必将焕发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旧城区旧城房屋
非遗文脉传承下城市旧城区更新设计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浅谈旧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与意义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南昌市旧城区废弃铁路景观再生设计研究
浅议房屋征收稳评入户应注意的问题——以某旧城区改建项目入户调查为例
中国城市新旧城空间规划的历史经验
基于CiteSpace的旧城改造研究热点分析
奇怪又有趣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