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尚斌 山东翱特实业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3
道路工程施工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工程作业,道路施工的施工要求会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发生不同的变化,且施工环境对工程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这就需要工作人员能够有效的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施工。另外,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导致私家车的数量快速增长,出行自驾游、日常办公使用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上路行驶的车辆越来越多。高负荷交通承载给公路的使用和保养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此,公路的施工质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公路整体施工阶段,对质量影响较大的就是软土路基工程,如果对应的施工路段软土路基的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后续的一系列工作难以进行,如:路面不平、后期容易开裂等,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正常交通和公路的使用寿命,甚至因为道路问题而引发交通事故,对司机乃至行人构成生命安全威胁。因此,保障软土路基的建设质量至关重要。
路基填土工作是路基工程施工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且路基填土后所造成的干湿状态直接影响到了路基工程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而路基中所含有的水分即干湿程度,都会和后期的施工质量存在密切联系。如果路基在施工阶段,不能够严格根据实际的路面高度差去进行路基建设,那么一旦道路工程施工完毕,并投入使用,将会导致道路排水设施与路面的路基高度出现较大的误差,这样就会造成缝隙,道路经过雨水的冲刷,雨水会通过缝隙快速渗漏到路基内部,从而造成路基结构的改变,日积月累路基结构就会发生软化。而软土路基的出现弥补了上述缺点,软土路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能够保证即使工程施工质量不高,导致雨水渗漏进路基内部也能够根据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填补孔隙防止进一步的渗漏。另外,软土路基的侧向变形能力相比土体本身更强,这样就导致了填土本身的含水量很大。压缩之后填土排除的水分也更多,压缩后的土层会存在一定的量空气也需要排出,会造成更长的排出时间。
施工所在地的土层土质与地基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需要在软土路基建设施工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弥补。比如:在粘性土壤条件下进行软土路基施工,就需要首先对土层进行压实,否则土层过于松动,路基不稳严重影响道路的使用。而在土壤上进行道路施工则需要应用振动压法对土层的砂砾与泥土进行分层、筛选。将砂砾压实,保证土层的稳定性。
道路性质本身也会影响到所要应用的路基处理技术,而在道路工程施工的软土路基建设中,往往是根据道路的建设等级而使用不同的路基处理方式。对于等级较高的道路就决定了需要更为严格的遵守软土路基的建设流程;而如果建设的是级别较低的道路,就需要考虑资金成本因素,在保证道路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可以考虑等到软土地基自行沉降之后进行路面铺设,省略掉催动沉降的过程,可以有效的节约工程成本。
道路工程的施工环境,也决定着软土路基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到土层的共振、所产生噪声对于四周居民日常生活以及地下水的流动结构对路基建设的影响等等。特别是在市区施工建设,不仅要防止造成过大的噪声,还要保证路过行人的安全,这都对施工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甚至某些情况下不得不使用高架桥施工,从而避免影响正常的主干道交通。
沉降处理通过加速固结而提高沉降总量的一种技术方式,加速固结不仅在加载预压、竖向排水上有效的减少总沉降量,还能够在沉降过程中及时的完成填埋土壤、石灰、水泥桩等过程。
稳定处理过程需要在软土路基的建设过程中,及时的进行填土,巩固施工成果,并且在稳定处理的过程中,需要挤时砂桩、石灰等原材料,从而有效的提高桩柱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巩固路基的稳定性,且慢速均匀的分填还能够有效保障地基的承载强度。
表层处理技术通常应用与土质很差的施工路段,这样的路段如果盲目的进行路基建设,将会导致道路根基不稳,后期容易出现裂痕、塌陷等问题。其主要的处理方式是在建设软土路基的过程中加入一种用于巩固土壤本身的特殊材料,从而有效的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以及抗变形能力。同时还需要注意,在使用表层处理技术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但又要尽量简化操作流程,保证工艺的统一性,防止出现路面不平的情况。且为了保证表层处理技术的有效性,施工人员在土质很差的路段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大量的前期工作,例如:做好准确的土质含量化学测量,测量的内容有土质成分、强度、湿度、承载力等,之后根据图纸的综合测量数据来配比软土路基的添加材料,从而保证软土路基的建设性能,提高道路的耐久度以及稳定性,最大限度提高道路的使用年限。
因为表面处理技术更适用于土质较差的施工路段,本身带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于一些土质较好的路段也需要进行一些技术处理,同样为了保证软土能够替代原有的土体形成高强度的路基。在这样的处理过程中,可以应用置换法,方法主要利用爆破技术来强制性置换道路的土体,从而完成软土对原有土体的替代。该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层的耐久性和承载力。同时,因为适用范围广,而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施工条件下的作业过程当中。但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是,对于置换过后的土体,仍需要人工进行夯实,确保新土体的稳定性。但该方法也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施工经验避免损坏优质的土体,从而增加了施工成本。
加载技术是指在路基建设过程中,需要人为的对软土路基进行压实,并保证路基的平整性,改善软土路基的力学性质。通常加载技术的应用过程需要利用重型压路机来完成,对于修缮的路段要进行反复压实。这样才能够保障施工路段中软土路基中的水分被充分排出,从而达到工程的施工标准。但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工作流程的监督,并随机抽查,保证压实的程度能够满足道路建设需求。
除了上述最为常见的三种方法之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可根据实际施工需要应用到其他的软土路基处理办法,例如:砂垫法,主要是指在建设完毕的软土路基层上再覆盖一层厚度为0.6 到0.9 米的砂垫层,这样便于固结软土路基的不排水层,有效减缓沉降速度,确保土层的结构稳定。
抛石挤淤法,在软土路基的底部掺入少量的碎石片,然后对软土路基压实,能够利用碎石片的体积挤压淤泥的空间,从而有效排出淤泥。也因此,软土路基的结构更加单一,更有利于提高软土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高强度的软土路基也能够更好的适应各类极端环境的考验,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上路行驶的车辆不断增多,人们对于道路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一方面提高了出行的效率,而另一方面也给道路工程的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高负荷的道路使用,要求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越来越高,才能够保证道路的使用寿命。而作为施工中重要的软土路基处理环节,一定要慎之又慎。根据实际的施工路段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保证软土路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提高道路的使用年限,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1]封永涛.浅谈公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I].建筑与文化,2013(07).
[2]何军民.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浅析[U].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