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能强 ■身份证号码:330103196502061611
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思维在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创新思维的实际管理水平,从而有效优化建筑工程管理的实践效果。本课题的研究从项目管理创新的原则方法着手,仅供参考。
(1)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以适应市场需要为前提,市场是动态且不断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发展,并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占有已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在与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市场的关键在于施工的工程高质量和快速度兼具,并能保证施工的安全,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企业获得经济效益进而增强了企业占有市场且向前发展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若施工企业的建筑产品在质量上存在问题,施工进度落后,必然会使其社会形象受损,从而影响对市场的占有能力。
(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同的社会生产力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只有将劳动者、劳动对象及劳动工具这社会三要素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其潜在的能力。在补缺经济时期,不缺少劳动对象。但在市场经济阶段,优质的劳动力要依靠市场竞争,若竞争失败,就失去了劳动者,生产力诸要素便不能进行结合,便不能发挥其潜在的生产力,而这直接导致市场的淘汰,这是很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支柱,是掌握、使用劳动工具,获得劳动对象的主体。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而劳动工具由于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其所占成本越来越重,变成了关注的重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就是使生产力三要素有效地组合协调,充分发挥其能力,为社会做贡献。
基于建筑施工管理成为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在21世纪,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方法已经落后,不能适用于现阶段的建筑施工,进行创新及改革迫在眉睫。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项目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度,即企业利用项目招投标的竞争方式来获取工程的施工权。这是在原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也是一次伟大的变革。往往在变革的路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招投标制度也不例外,其主要的原因是体制改革的不完善。现代建筑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只有完善了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才能解决在施工管理活动中的问题,因此,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新需要便是施工管理工作的完善与创新。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找到适应其发展的良方,并适应新形势下消费市场的需求,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通过对建筑行业施工管理工作的创新,并吸取我国早期闭门造车政策的教训,我们得出结论,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是社会大趋势所迫,是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必然。因此新形势下对于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十分紧迫。
近年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十二五”规划的进一步实施,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工程。毫无疑问,这给各施工企业带来了更难得的发展空间,各施工企业竞争激烈,集中所有力量发展市场,占领项目,这无形中加大了项目承揽的难度。但新的问题出现了,由于过分注重承揽工程任务,忽略了施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建筑工程整体造价增加、工程质量下滑和经济效益下降的现象。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标准和管理制度标准仍不完善,部分施工企业的领导者盲目地追究施政成绩和利润的最大化,用尽一切手段降低成本,减少了相应管理资金的投入,工程的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工程事故频发,许多施工中不易察觉的危险便出现了。
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建筑企业忽视了安全生产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性,只把目光放在工程成本最小化和实际经济效益最大化上。而工程项目经理和相关领导往往会因为工程事故繁多琐碎,忽视了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规范性文件,仅以口头强调保证,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具备任何效力,便造成了实际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唯有不断地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要创新施工管理,必须要从组织机构、技术与观念的角度进行分析。
唯有观念创新,管理工作方可得到发展,创新管理观念先行,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创新观念要以项目施工管理实际需求要与施工单位自身的情况为基础,不断寻找最佳的模式,使其可以更符合建筑市场的发展规律,这是创新施工管理的核心。
所谓的技术创新就是施工单位利用新装备、新工艺及新技术与新知识,采取新的经营模式与生产方式,增强产品竞争力与附加值,使其可以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实现其市场价值,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不仅要具备先进的管理手段而且还要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而先进的管理手段是需要借助计算机而实现的,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最佳手段。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采取传统的施工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规定项目的范围为施工合同所涉及到的内容,同时以此为依据展开管理工作,随着合同的确定要同时建立项目经理结构,在合同终止时结束,矛盾在于项目经理机构尽管从一定意义上发挥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代表功能,其本身并不在企业的范畴内。从这一角度来说,项目经理部无法对施工管理中的责任进行承担,在施工过程中的项目经理部从施工单位考虑的角度出发,但却忽略了长远的发展,埋下诸多隐患。
通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机制的创新能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并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则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所以,要增强企业实力,必须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社会形象和市场敏感性,建立激励机制,为人才创造适合发展的环境。
通过对创新思维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的开展有赖于对多方面影响因素的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即有优势,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创新思维应用方案。
[1]臧永青.浅谈建筑施工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88-89.
[2]张道峰,黄京波.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3):112-113.
[3]孔繁璞.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05):25-28.